跨越国界的刺青行为与文化,在世界各地随着情境而有不同的功能和意义。本文将依序介绍泰国、中国、美国以及日本等几个与台湾邻近、或是影响台湾刺青文化较多的各国刺青历史与特色。
泰国:刺符「文身」
「文身」在泰国除具时尚爱好的次文化概念外,更蕴藏有所谓「刺符 / สักยันต์」法门的玄秘面纱,是与万物有灵论及宗教习俗(婆罗门教、印度教及佛教)相关,是属于泰国佛教的一种专门刺青方式。经考据泰国传统的刺符历史可上溯至三千年前的吴可(นครวัด)时代,迄今这些刺符图纹都还存有当时高棉(เขมร)王朝的影子,刺青的经咒混合高棉王朝文字(ขอม)、原始佛教梵文(สันสกฤต)或巴利文(บาลี),因此决大多数的刺符文字均不是泰文,而是一种称做「Yantra」(ยันตระ / 指涉某种结构或宇宙论概念的「器具」)的经咒,这类「Yan」(ยันต์)字符的主要形式是围绕着某个中心而展开的正方形或圆形图案,并且将其分割成一格格的方块,格中再刺满代表太阳、月亮、古代神祇或圣僧尊号等高棉缩写文字符。
古代僧侣是透过Yan这种符文来锻鍊心智和入定冥想,因为这种文字代表了文明和佛教的力量根源。Yan的原初形式是为了反映某种宇宙论,所以图形结构非常严谨且有规则可循,整体呈现看似用「点」构成的图案,每一个「点」则内蕴独特的符咒意义,因而使得泰国的刺符「文身」超越所谓时尚或个性之次文化概念,在本质上带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宗教色彩,含有对佛祖的尊崇及寄托个人愿望的精神反映之内蕴意义。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泰人深信藉着神佛菩萨的庇佑,可以保护参战将士的人身安全,因此古代战士必向寺庙高僧求取护身圣物,惟佩挂式圣物(如佛牌或符管)易在行军或与敌人近战时丢失,为克服此一难题,高僧便用金针点沾黑色墨水或法力神油,将符咒经文直接刺在士兵头顶天灵盖,并诵经加持成为一种永不离身的避险护身「战胜符」(ดวงพิชัยสงคราม),以期将神佛的神奇力量附加在战士身上,此举不但不会遭抢丢失,更能激化刺符将士的勇气和信心,转化成为战场上的拼劲和力量,临阵作战更能克敌致胜,凯旋而归,随此脉络演变成为泰国历史上的刺符传统。
泰国文身文化的传统由来已久,很多文身图案极具宗教色彩及民族特色。泰式纹图从最早的巴利文经咒起,随着佛教传入及文字发明后,逐渐将佛偈及泰文融入纹身图案之中。至今在泰国较受欢迎的仍是与佛经、符咒、神兽和宗教有关的图案,而每种图案亦代表不同的象征意涵及期望依托。目前最广为世人所熟悉的泰国刺符图案当属「五条经文/ ยันต์ 5 แถว」及「镇魂虎符/ ยันต์เสือเหลียวหลัง」,据称是美国好莱坞巨星安洁丽娜・裘莉(Angelina Jolie)因背刺该两符文后星运大开,成为法力刺符的最佳代言人。
中国:涅、文身与墨刑
中国刺青历史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将刺青艺术称作「涅」,意思是「染黑色」。刺青、文身、镂身、扎青、点青、雕青,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使用的用来描述这种人体染色艺术的术语。
文献上,东汉的《越绝书・外传本事》记载:「越王勾践,东垂海滨,夷狄文身。」《墨子・公孟》:「越王句践,剪发文身。」可见中国本土的刺青是由夷狄影响才发展起来。公元前200年的百越族渔民(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在其身体上刺青来保护自己免受海兽的侵扰。出身福建的闽越人,在其全身纹上蛇的图案,一方面反映他们对蛇的图腾崇拜,一方面驱走不祥之物。
生活在周朝末期到五代十国的周太祖郭威,年轻时在市井闯荡,身上便有刺青,在称帝后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刺青皇帝」。另据《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宋朝名将岳飞背上的刺字「尽忠报国」,就是为国效力尽忠的誓言。
至于刺青另一主要意义,则体现在刑罚上。墨刑又称黥刑、黥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清廷修订《大清律例》彻底废除墨刑,此刑沿用数千年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有人反客为主,将本身象征罪恶的记号化成身分代表,最著名的例子是唐朝时的上官婉儿。她因为得罪武则天而被黥面,在额上留下刺青,后来她却倣效刘宋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在额上刺字的地方以梅花形作装饰,意外地显得妩媚,并且为其他女性模仿,成为唐朝流行的妆容之一。
美国:船锚刺青、社交流行象征到当代刺青发源地纽约
「刺青」一词的出现,在英语世界里最早可追溯16世纪晚期。在美国的历史上,最早与刺青发生渊源的是原住民,用途通常是代表战胜、或是保护灵魂。美国水手们在知道玻里尼西亚式的刺青前,通常会在身上刺的内容不外乎船名、生日,或者是纪录越过赤道、合恩角时的时间。至于常常在水手们身上可见的「船锚」刺青,则象征了稳定,以及保佑他们免于溺毙的意涵。依据Maddie Crum的文章,美国早期身上有刺青的人多半是水手和军人,刺的字样多半是「祝你好运」,保佑他们能够自战场或海上平安归来。到后来,水手间刺青的文化逐渐传开到非航海界的人群里。18世纪中期的美洲原住民女性,利用刺青来减缓牙痛和关节炎,效果类似于针灸。
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刺青变成社交上的流行象征。纽约上流阶层的人们在听闻英国爱德华七世1862年到耶路撒冷刺了青,他的两个孩子阿尔伯特・维克托王子和乔治五世则是在日本让享有「刺青界莎士比亚」盛名的Hori Chiyo刺了一条龙在身上,纷纷决定也要赶上这个潮流。纵使在上流阶层中开始刺青的是男性,女性并未落于人后,只不过女性一开始不能到刺青师的工作室接受刺青,而是师傅得到家中服务。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女性也可以透过展现身上的刺青在马戏团里杂耍维生。这些表演在当时经常被冠上剥削女性的恶名,却也不能否认在工作机会受到限制的彼时,仍然提供了女性经济自主的机会。
纽约被视为美国当代刺青的发源地,19世纪中期,首位专业刺青艺术家Martin Hildebrandt在此设立了店面,为参加内战的士兵刺青(供他们辨识使用);第一台电动旋转刺青机则在1981年发明。20世纪中期,包含音乐家Grateful Dead和Janis Joplin也纷纷刺青引领风潮。1961年纽约市卫生部将一场肝炎的爆发归咎于康尼岛上的一位刺青师,因此颁布了禁止刺青的禁令,使得有些刺青工作者将工作者搬离了城市,直至1997年市长鲁迪・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i)才解除了禁令。
日本:原住民、浮世绘与宅刺青
在日文中,「入墨(irezumi)」、「彫物(horimono)」、「刺青(shisei)」和「タトゥー」都有刺青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刺青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刺青最早记载在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和《后汉书・东夷传》中:「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别尊之差」、「诸国文身各异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而北海道的阿伊努人(The Ainu)很早便有刺青文化,像阿伊努的女性会在嘴唇周边刺青,以显示她们的婚姻状况和成熟忍痛的能力;琉球王国在16世纪左右,也开始有名为「ハジチ(Hajichi)」的刺青文化,女性会在手部刺青,象征进入已婚这个新的人生阶段。
阿伊努女性的唇边刺青,象征着忍痛能力与成熟。在日本人(和人)长期的政策压迫下,阿伊努女性纹身已于20世纪末绝迹。
到了江户时代(约17~19世纪),从事建筑、祭典准备或消防工作的「鸢」,以及邮差「飞脚(ひきゃく)」,常会在身上刺青,以示帅气、潇洒;有些性工作者(「游女」),则会以刺青答谢恩客;有的僧侣也会将经文刺于身上,以求法力加持。而当时的罪犯的脸或肩膀,常被以刺青的方式作为标记罪行或惩罚,但身有刺青、锄强扶弱的侠客,也时常出现于浮世绘中。著名的浮世绘画家歌川国芳,便将《水浒传》中的人物画满刺青,广受大众好评。
后来的明治政府为了追求现代化,开始以法律禁止在罪犯身上刺青,并禁止一般人刺青,琉球和阿伊努地区的纹身习俗也因此受到波及。但于此同时,日本刺青却开始名扬海外,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乔治五世,便曾在横滨刺上了红蓝双色的龙纹身。到了1948年,日本政府颁布《医师法》,明订除了医师外,任何人都不得从事「医疗行为」,而厚生劳动省在2001年时,将刺青视为一种医疗行为,警方可针对未持有医师执照的刺青师进行取缔。
1960-70年代受到黑道电影的影响,不少日本人将刺青跟黑帮、犯罪组织联想在一起。统计显示,六十岁世代有70.5%对于刺青抱持负面看法(而在二十岁世代中仅占38.5%)。另外,也有约半数的公共浴池禁止刺青者入内。而CNN的报导,在2020东京奥运时预计会有超过四千万名外国观光客造访,这对于温泉业的刺青禁令或许会有冲击效果。
有位大阪的刺青师因为不满自己违反《医师法》被取缔,在今年初透过在线集资准备上诉,并和数百位刺青师成立了NGO「在日本拯救刺青」(Save Tattooing in Japan),企图改善日本刺青师的窘境。而近期日本更兴起了把动漫角色刺在身上的「宅刺青」(ヲタトゥー,Otattoo),这不但在日本颇为流行,也迅速扩散到全世界(nerdy tattoo),国外甚至有IG追踪数超过20万人的宅刺青师。
小结
在快速了解上述四个国家的刺青简史后,我们可以整理出刺青从古至今、跨越国界所具备的几项功能。
· 仪式性意义:美国水手身上的船锚刺青、中国百越民族和闽越人纹上蛇的图案皆有异曲同工之妙,用意是保护自身的安全或是驱走不祥之物。泰国的经咒「文身」更是高级佛法法术,古时此种法术只限于国王、将军和官员使用。
· 纪念重大事件或人生阶段:例如日本的阿伊努人和琉球人,以及美国水手在尚未流行船锚刺青前属于此类, 用以标志婚姻状态,或是在何时航行到值得纪念之处。
· 标志身份:进一步可细分为两个方向,一者是彰显其阶级或尊贵身份(例如在欧美、俄国和日本);另一者则是标志出刺青者是罪犯或作为惩罚。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