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伴随着人类社会而来。纵观中国古代,战争无论成败如何,最终的结果都是“马革裹尸还”,战争向来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中心话题,统治者对战争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存亡。
国漫《洛洛历险记》描绘了在机兽世界里,这片大陆有两大机械种族生存这,分别是爱好和平的机车族和嗜血残暴的猛兽族。相比性格温顺善良的机车族,猛兽族凶残好战。当猛兽族发现打败并*死对方时可以获得对方的后背隐藏能源,可以提升自己的战斗力,于是开始大肆捕*机车族。机车族虽然反战,但是也绝不允许被肆意攻击,于是两族的战争就此全面爆发了。
该片蕴含了大量的战争智慧和对战争的思考,从人物台词和剧情发展走向以及两族人的策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富有战争哲学的动画片。
一、“战争没有胜利者,只有失败者”,中国古代的慎战思想在这个弱肉强食、强者为王的机甲世界里,机车族大多处于防守状态,而猛兽族则肆无忌惮的发起袭击,虽然机车族也有能力去反攻猛兽族,可是他们没有选择这么做,因为霹雳火深知战争没有胜利者,只有失败者。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生灵涂炭,不会带来和平安定。
秋战国是一个诸侯兼并、动荡不安和百姓流离失所的时代。面对频繁的战乱,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不得不开始对战争的思考。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自始至终都推行“仁政”,“礼治”,儒家学派向来反对以暴力战争的手段来达到统治的目的,孟子更是批评“春秋无义战”。老子的社会理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同样蕴含这个思想,更不用说以“非攻”为核心思想的墨家。即使是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代表作《孙子兵法》中也警告后世的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即不要轻易的发动战争,对战争要慎之又慎。
“慎战”是中国古代传统军事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初期统治者往往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来发展生产,巩固统治。与之相对应,在对外战争的态度上往往是采取慎战的思想。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都完美的体现出统治者吸取教训的“慎战”策略,即对待战争十分严谨,厉行“文治兴邦”。
西汉初年,由于国家饱受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和暴力镇压,社会濒临残破,民不聊生。在这种危急存亡之秋,统治者采取黄老之术,本着“无为而治”的思想修生养息、宽厚安民,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出现了“文景之治”。汉初文帝和景帝时期对外均采取了怀柔和防御的政策。
这一时期两代皇帝对周边的少数民族很少轻易出兵,维持和平的外部环境。文帝后元二年,汉与匈奴签订和亲条约,之后匈奴虽然屡次背约,但文帝只是下令严守边疆,并不兴兵出击,以免烦扰百姓。经过文帝和景帝两朝的努力,国民经济政府财政都已相当丰裕。
唐太宗李世民亲眼目睹了隋炀帝的苛政失民、国破家亡的悲惨现实。于是他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制定了“休养生息” 的无为而治,对外战争上主张“行帝道,致治太平”,这些策略对隋末大乱而建立起来的唐朝尤为重要,为唐朝开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这就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
二、月神殿的悲哀,穷兵黩武的下场,中国古代战争反面思考月神殿是机车族所有城池中防御性最糟糕的,但由于 其战略性较小,所以月神殿能够一直平安无事,很少会受到来自猛兽族的侵略。但是好战的急先锋总是主动招惹猛兽族,攻*猛虎王的部下,最终招来*身之祸,猛虎王率军*来,结果是仅急先锋一人虎口脱险,其他机车族战士被全数*死,城主为了掩护急先锋逃走保留希望,启动了后背隐藏能源,整个月神殿在爆炸中覆灭。
与法家相对的先秦诸子对战争的思考更加成熟,更加适合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格,诸子百家当中的大多数的反战思想是相似相同的,也就是国家要达到“非战”的理想状态,这样才有利于保境安民,维护统治。即使是对外反击战,也要把战争控制在局部范围内,并且短时间内要结束战争,战争的目的只是结束战争。
汉武帝时期疯狂发动对外战争,北攻匈奴,南侵百越,西击大宛,东临朝鲜。这些战争扩展了西汉的版图,但是经年累月的战争对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后期频繁的北攻匈奴,消耗了西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百姓士兵疲于战争,民不聊生。最后汉武帝发布轮台诏令,表示对征讨匈奴之事感到悔恨,并向天下人昭告从此不再主动出兵讨伐匈奴,鼓励发展农业恢复人民的生活生产。汉武帝虽然避免了重蹈秦王朝的穷兵黩武的覆辙,但是西汉王朝的繁荣昌盛也难以回归到之前的水平。
中国古代但凡是贤明的帝王都会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他们深知穷兵黩武会加剧国力的消耗,破坏边境的坏境,增加了战争的不确信因素;同时战争也破坏了农耕经济,加剧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从而会导致农民的起义反抗,加速了统治阶级的瓦解。中国古代平民百姓渴望和平与安定,这样才能维持农业生产和正常生活,战争只会破坏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反对战争的。
在《洛洛历险记》动画片中,猛兽族各个派别都因为穷兵黩武而反噬自身,最终自相残*。
三、“逃跑不是因为懦弱,而是为了最后的胜利”,古人“以退为进”的智慧急先锋的好战最后招来*身之祸,城主让大家逃跑,可急先锋却要拼死抵抗,并鼓励其他人跟他一起抵抗猛虎王,城主激愤的说做你这样会把大家害死的,急先锋不仅不听还批评城主胆小怕事。可就在争论不休之时,猛虎王的大部队已经兵临城下,狂傲的急先锋想要出手打败猛虎王,最后被猛虎王打败在地,城主将月神殿的守城令牌和未来的希望托付给了急先锋,掩护急先锋逃跑,月神殿被屠城。
其实在这里月神殿完全能避免被灭亡的悲剧,关键就在于急先锋有没有理解城主的话“逃跑不是因为懦弱,而是为了最后的胜利”,这种思想明显很难被好战且自负的急先锋所认同,但这种思想蕴含了中国古代战争的一个重要策略:“以退为进”,或者说是“以屈求伸”,即以退让的方式来换取进取的阶梯,最后争取主动,反守为攻。
被誉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就蕴含了这一思想,包括《九变篇》里的:有勇无谋只知道拼*就可能被敌人所*,和《军争篇》 的: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等。同时后来根据军事思想和经验总结而来的《三十六计》里面的“走为上计”同样阐述了这一思想,最后收录于汉代的杨雄《法言·君主》中。这种思想后来被历代兵家所沿用发展,现在这种策略不再局限于战争,已经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
结语历史的经验教训充分表明,中国人自古就反对穷兵黩武,深受战争带来的灾难,也深知和平来之不易。追求和平,谨慎地对待战争,是中国历代军事战略思想的显著特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从文化传承来看,是基于中华民族数千年“和”、“合”精神的必然选择。
当然中国人民也不惧怕战争,千百年来粉碎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侵略。在外地入侵和分裂势力,中国人民展现了英勇的抗争精神,运用合理的武力反抗侵略也是中国传统战争思想的重要内涵。
《洛洛历险记》虽然不能算作是一部战争片,但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人乃至现代人对于战争的思考和策略,蕴含着丰富的战争哲学韵味,对少年儿童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意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洛洛历险记》
《孙子兵法》
《资治通鉴》
《新唐书》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