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长文:婴儿的哭声会招来野兽,原始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深度长文:婴儿的哭声会招来野兽,原始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首页冒险解谜原始人计划史更新时间:2024-06-25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而在古猿进化成智人的漫长时间里,其实人类祖先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尤其是在没有发现火之前,再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类祖先甚至一度濒临灭绝。

那么,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人类祖先是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呢?

我们首先从南方古猿开始说起。

南方古猿其实生活在大约700万年前到160万年前,他们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人类,只能说用简单的天然工具,还不能使用火,他们只能称为“能人”,属于“人属”的范畴。

可以想象到,南方古猿要面对的世界是极为复杂的,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与野兽抗争,而婴儿的命运其实与我们如今看到的嗷嗷待哺的小鸟和动物幼崽等没有太大的区别。

南方古猿的脑容量还不到1000毫升,没有足够的心智搭建社群功能。在漫长的时间里,随着南方古猿脑容量不断增加,开始出现了明显了社会分工,能够主动制造出相对复杂高效的工具,朝着直立人的方向进化。

直立人出现在大约200万年前到20万年前,仍旧是相当漫长的时期,直立人已经开始使用火,而在面对野兽时,火具有相当的威慑力,同时直立人发现用火烘烤过的肉更香更容易消化。而食用熟肉也让直立人的脑容量进一步攀升,最终朝着智人的方向进化,而智人就是现代人类的祖先。

不过,不管是南方古猿还是直立人,他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其实都不是单线的,而是朝着多个方向进化,进化出很多不同的分支,而智人只是其中一个分支罢了。

脑容量的增加,原始人类组建了最早的社群,这些社群一开始都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这与动物家族非常相似,因为血缘关系会让原始人类觉得更安全可靠,在面临各种危机时,比如有野兽袭击婴儿时,更愿意为社群做出牺牲。

随着原始人类社群的不断发展壮大,规模越来越大,再加上社群中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人类婴儿的存活率才开始得到极大提升,而在之前原始人类婴儿的生存质量其实是相当低的。

从脑容量发展来看,直到早期智人尤其是晚期智人这段时间,也就是大约80万年前到3万年前,人类婴儿的生存质量才开始明显好转,因此这个期间的智人脑容量得到极大提升,与今天现代人类的脑容量相差不大,具有一定的智慧沉淀,同时形成了庞大的社群分工。

这里有一个问题,与动物幼崽相比,人类婴儿显得非常脆弱。我们都知道,动物幼崽刚出生不久就能站立甚至奔跑了,而人类婴儿需要一岁左右才能站立行走。而且人类婴儿刚出生时几乎什么都不会,只知道吃喝拉撒这些本能需求。

为什么会这样?人类婴儿为何如此脆弱?

人类其实也属于哺乳动物范畴,而基于哺乳动物表现出来的共同规律,像我们人类这样具有超级脑容量的物种,女性的妊娠期本来应该达到21个月左右才正常,但实际上人类女性的*周期只有9个月左右。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主要原因是这样的。

动物界一般都是四肢行走,人类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动物直立行走,即便是猩猩这样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物种也主要以四肢行走为主,虽然也能站立,但并不能像人类那样长时间直立行走。

而人类与动物的一个主要区别就在于直立行走,当然还有更大脑容量的大脑。而直立行走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骨盆结构。

如果你对生物学比较感兴趣,应该知道人类的骨盆结构是碗状的,而猴子和猩猩等物种的骨盆结构是细长型的。

而人类拥有的碗状骨盆结构优势明显,直立行走时可以更好地保持身体平衡,不至于出现摇摇晃晃的情况。尤其是在超高脑容量的配合下,人类终于可以大步流星地行走奔跑了,稳定性非常好,这让人类可以长途跋涉,迁徙到不同的地区生活。

而猴子猩猩等物种即便偶尔能直立行走,但走起路来也是摇摇晃晃的,非常不稳定,下次去动物园你可以留意一下。

但没有任何东西是完美的,人类也是一样,人类的骨盆结构虽然能让我们更稳定地直立行走,但也不是完美的,也有缺陷,而我们必须为这种缺陷做出一定的牺牲

人类骨盆的碗状结构让人类女性的产道大大缩小,另一方面人类脑容量的增加,也意味着人类婴儿的脑袋变得更大了。这两点看起来“相互矛盾”的进化之路,是原始人类没有办法选择的。

如果放弃了更大的脑容量,就很难朝着智慧的方向发展,一旦原始人类失去了智慧,他们根本不可能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与野兽抗争。

所以,为了基本的生存,原始人类不得不改变,但这种改变也让人类承担了相当的风险,尤其是分娩过程中的风险。

刚才提到了,人类女性产道口变窄,而人类婴儿的脑袋更大,这就更加大了女性分娩的难度。如果不做出一些改变,做出一些牺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难产

而最终人类也不得不做出妥协,用“减少婴儿在母亲肚子里的时间”进行妥协,把本来21个月的妊娠期减少到如今的9个月左右。也就是让婴儿提前降生,脑袋就没有那么大了,更容易分娩了。

而人类对此做出的牺牲就是:人类婴儿的大脑并没有完全发育,只发育了一半,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婴儿如此脆弱的原因。相比之下,猴子猩猩的幼崽出生不几天就能活蹦乱跳了,而人类婴儿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那么,人类婴儿经常哭泣的原因是什么呢?

刚出生的婴儿的哭泣主要是因为,在出生之前婴儿并不会用肺呼吸,依靠脐带来输入氧气。出生之后第一次用肺呼吸,哭泣可以打开肺泡,更好地用肺呼吸。如果不哭泣,可能导致肺泡打不开,进而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

而出生之后的婴儿经常哭泣,主要是还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发育不成熟。研究发现,人类婴儿刚出生时通常会伴随非常高的发育障碍,当然并非所有婴儿都如此,只是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发育不成熟,婴儿很难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通过哭泣来引起父母注意。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婴儿刚出生时需要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因为很多时候父母并不明白婴儿为什么会哭,婴儿可能因为饥饿哭,因为渴了哭,因为身体不舒服哭,甚至因为无聊而哭,父母不要去观察甚至只能猜测婴儿为什么而哭。

那么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都是如何照顾脆弱的婴儿呢?

先来说说早期原始人类。

简单来讲,越早的原始人类,婴儿的生存质量越低,越接近动物幼崽的生活场景。所以,几百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婴儿,生存质量一定极其低下,婴儿的哭声确实很可能给南方古猿带来致命威胁和灾难性后果,甚至引发种群的灭绝。

而这种情况其实持续了相当漫长的时间,原始人类数次走向濒临灭绝的窘境,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婴儿的哭泣,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

这种窘境直到大约50万年前才有所好转

当人类进化到了直立人阶段,尤其是早期智人和弯曲智人,人类的脑容量和大脑新皮质迅猛增长,由此也带来了人类思维逻辑性,推理能力等开始觉醒并显著增强,人类社会也开始慢慢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而婴儿的生存环境和质量也开始明显好转。

不过,这个过程仍旧是相当漫长的,几十万年的时间里,人类更多时候面临的仍旧是“忍辱负重”,艰难前行。

直到晚期智人的出现,也就是大约5万年前到1万年前,原始人类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社会分工,还有安定的居住生活环境。同时人类知识经验也开始得到更高效传播,人类的道德,信仰和心智等各方面开始加速觉醒,进而形成了人类独有的文化形态,由此也开启了人类的新纪元。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是一万年前,当时的人类社会其实是母系社会,因为当时的女性发明了家畜饲养和原始农业,基本解决了原始人类的吃饭问题,因此女性在人类社会上获得了广泛尊敬,也开启了女性的核心支配地位。而男性则更多的承担捕鱼,狩猎和防御等工作。

不过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劳动力的作用日益明显,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女性在劳动力和战斗力方面都明显不如男性,于是母系社会开始动摇,尤其是人类进入农耕时代之后,男性的优势就更加明显,因此母系社会也开始逐渐被父系社会代替,拥有了人类社会的核心地位,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今天。

人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之后,在一段时间里,女性甚至沦为男性的“奴隶”,而这种情况哪怕到了今天,仍旧在世界上某些国家存在。

但无论如何,人类文明总是在一直向前发展,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对人类婴儿的呵护都丝毫不减,这也让人类婴儿可以尽情地“哭泣”,而不用担心来自外界的任何伤害。哪怕是父母在某些特殊场合下不在婴儿身边,旁人听到婴儿的哭声,也会主动站出来照顾婴儿,这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表现。

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