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但故事的主角既不是信陵君,也不是赵国。而是教信陵君偷取兵符和帮信陵君谋划后来一系列事情的看门大叔侯生,一个民间高手。
如果没有侯生的谋划,信陵君救赵不过是一场飞蛾扑火的勇敢行径,有了侯生的谋划,这场救赵行动变成一场运筹帷幄、有勇有谋的大戏。使强大的秦军遭遇了罕见的惨败。
公元前259年,也就是长平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携长平之战大胜余威的秦国,派遣五大夫王陵率领二十万大军攻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行将灭亡。此时有识之士都知道,赵国是抗击秦国的中坚力量,如果赵国灭亡,其他国家将唇亡齿寒,成为下一个打击对象。尤其是临近的魏国和楚国,救赵如同救己,赵国的安危已经与本国的安全息息相关。
但秦军在长平之战虎狼一般的表现,早已将五国君主吓破了胆。五国君主害怕秦军报复都不敢发兵救援。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王后,出于亲情和魏国的长远利益考虑,信陵君想方设法劝谏魏王,希望魏王发兵救救赵,但魏王害怕秦国不敢发兵。
无奈之下,重情重义的信陵君只好带着自己的门客几百人前往赵国,希望能尽绵薄之力。在即将离开魏国都城大梁时,遇到了我们的主角侯生。此时他正在城门站岗值班。曾经受到过信陵君的恩惠的侯生,看到信陵君带着几百人前往赵国对抗秦国二十万大军。淡定的说了一声“公子好自为之”
信陵君气不打一处来,边走边想:这老头什么情况,我平时待他不薄,我现在去救赵国,九死一生,他不但一句鼓励的话都没有,还泼我凉水,叫我好自为之。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于是回过头来,找到侯生,向他请教。
侯生向信陵君分析到道:“公子带领几百人对抗强大的秦国军队如同飞蛾扑火,要想挽救赵国只能偷取魏王的兵符,率领边境的十万魏国大军,与赵国守军里应外合才能击败秦军。公子曾经帮魏王的宠姬如姬报*父大仇,而如姬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何不让如姬偷取魏王兵符,她肯定会把兵符给你偷来”。
信陵君听取了侯生的建议,果然如姬帮他偷到了兵符。临行前侯生又跟信陵君说:“边境十万大军统帅晋鄙是一个谨慎之人,他肯定不会轻易将兵权交给你,你带上我们好友朱亥,朱亥力气很大,他袖子里藏了一个四十斤重的铁锤。如果晋鄙不肯交兵权,那么击*晋鄙,夺取兵权,率军参战”
信陵君到了边境军营以后,向晋鄙出示兵符,要求调兵。晋鄙果然不相信信陵君,暂扣兵权,向魏王查证此事。
要是等他调查清楚,事情就黄了,信陵君哪会等他查证,当机立断让朱亥击*晋鄙夺取兵权。向秦军开战。
信陵君率领魏军向秦军开战以后,也鼓励了踌躇不前的楚国国王,楚王派遣春申君率领楚国军队参加战争。于是三国军队在邯郸城下会师与秦军决战。
邯郸之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二十万秦军在邯郸城下遭遇了惨败,伤亡惨重。甚至有一支2万人的军队被三国联军打得山穷水尽,被迫投降。试想虎狼一般的秦军只有别人投降他的份,什么时候他向别国投降过?一支2万人的秦国军队投降,可见当时秦军战况之窘迫。
英雄不问出处,韩信也曾站岗看门,刘备曾经织鞋贩履,朱元璋曾经为了果腹而乞讨,最后他们都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侯生虽然只是一个门吏,但并不影响他的才能的发挥。
结语:富二代清一色出自豪门,富一代的来源却五花八门,有留学归来的游子、有高校毕业的学生、有刚刚上岸的农民,有下岗的工人,当然也可能是守门的保安大叔。只要你不放弃梦想,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迟早有一天会获得发光发热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