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用“啊哈时刻”来表述那种灵光一现、突然顿悟,让事情产生突破性进展的时刻。在我看来,这种关键性时刻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罕见的,更多的是“伪啊哈时刻”。
在过去的人生中,我有过无数次的“伪啊哈时刻”。读书读到精彩处,以为自己“闻道”了(当然没有像古人一样觉得死而无憾);有了一些灵感或思考进展,觉得自己“顿悟”了。在与人交流时,我曾说过“大彻大悟、顿悟、觉醒、悟到、悟出”等词语,夸张程度随年龄增大而递减。
人生中真正的“啊哈时刻”,是要让人生发生某种显著的实质性改变的,否则就是“伪啊哈时刻”,感觉自己学到了、顿悟了、觉醒了,然后人生依然如故。所谓: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可能有人对此的理解是:需要践行,知行合一。知而不行,当然无法改变人生。我却觉得,知而不行乃是人生常态,或者说,从知到行距离远矣。这并非人之缺点,而是正常状况。倘若知即能行,为何培养一个专业人才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最表层的“知道”,到“理解”“记住”“融会贯通”“熟练运用”,一层层深入,路漫漫矣。所谓的“知道”真的没有多大价值,更不值得沾沾自喜。也因此可以明白,“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合理现象,本该如此,亦不必为此感到懊恼和羞愧。
关于“知道”没啥价值,说两件小事。我写了《心理咨询中的理解》后,妈妈与我交流,大意是我学了这么多年的心理咨询,居然连“共情”都感觉很难,她觉得她都会。我说,10年前,我也觉得心理咨询很简单,但现在我知道它很难。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是因为它还不知道老虎的厉害。
还有一次,一个20多岁的网友与我交流,她觉得她知道的东西很多,要与我一比高低(我40岁)。她问我,“你说说有什么是你知道而我不知道的?”要是我再年轻一些,估计就要想办法证明我知道的东西比她多。但现在我认识到,“知道”没啥价值,“做到”才有价值。我现在知道的许多东西,也许20年前就“知道”了,那又如何?
我想表达的是:事情是复杂的,改变是艰难的。困难的问题没有容易的解法,丰厚的收获无法来自简单的耕耘。一句话,没有神奇钥匙——有的只是大量的对神奇钥匙的幻想。这种幻想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期待,把自己人生的改变寄托于某一天获取神奇钥匙,然后开挂;一种是“伪啊哈时刻”,以为自己获得了神奇钥匙,沾沾自喜,然后会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
把人生的改变寄托于一句话、一本书、一次心理咨询、一个贵人、一次机会……这都是对神奇钥匙的幻想。这种幻想不切实际,只会害人。我不是说人生中没有一些关键的东西,没有一些因素比其他因素的权重更大,而是说它不能作为一种寄托和期待,一个孜孜以求追寻的目标。它可能是一些小概率事件,可遇而不可求,即使遇到了也往往不能为我所用,所谓“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有用的是什么?是积累,是渐变,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量变最终导致质变;是脚踏实地,是老老实实去做事,该花的时间不能偷懒,该走的路一步也不能少。沉溺于神奇钥匙幻想的人,瞧不起日常的努力、点滴的积累,他想要的是一步登天。这是对人生的双重耽误:有用的事情没做,却寄希望于无用的东西。
放弃了对神奇钥匙的幻想,就可以保持平常心,也就可以脚踏实地进步成长了。他不再期望奇迹一夜之间出现,只用自己的劳动付出换来收获;他也不会在有进步、收获和成长时沾沾自喜,以为找到了神奇钥匙。他知道那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或者一大步,绝不是什么“关键性突破”,更远没有到达终点。
2023.9.7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