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一碗热面汤让我读懂了父亲

荐读|一碗热面汤让我读懂了父亲

首页模拟经营爸爸的面馆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 武警东营支队 董 锐

我是武警东营支队的一名上等兵,2017年9月入伍,至今离家已有一年多了,东营所处地域靠海,黄河入海更为一奇景,所以各式各样的海鲜在餐桌上早已不再稀奇。

每逢稻香蟹肥的时节,我们总能借机大饱口福,但无论是梭子蟹的鲜美,还是海蛎子的娇嫩,都掩盖不住我对父亲做的那碗热面条、那碗热面汤的怀恋。

我出生在陕西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在我小时候,父母为了生计在家门口经营着一间不大不小的面馆,这面馆便成了我吃喝、游戏、成长的重要场所。

面馆的生意常常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忙的时候也会很忙,像炉里的火不停地翻滚着跳跃着,让人想舀一瓢凉水泼上去,让它清静清静,闲的时候又很闲,像是菜市场里错过了“黄金段”的一根苦芥,撕扯着嗓子喊上半天,却总是无人问津。

但无论忙与闲,只要有客人来,父亲总是第一时间喊着我的小名:“锐锐,倒一碗热面汤去。”小时候倒也感触不到什么,颠颠地够着壶把儿,小心翼翼的斟进碗里,然后偷偷逃走。

春来暑往,不知道过了几个年头,虽早已习惯了父亲“倒汤去”的吆喝声和滚烫碗壁与指尖摩擦时的焦灼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莫名有了几分难掩的“傲气”和几分不愿被他人察觉的“下气”。 十七八的小伙子,早已能轻松拎起汤壶游走在各个桌位之间,笑对来自大人们的嬉闹声,也能迅速溜走,躲避众人的目光。

此时的心中,我早已不是那种小心翼翼的“恐惧”,而是一种虚荣且虚伪的担心,尤其是遇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富家子弟”和自己暗喜的“小家碧玉”时,头会压得更低、步子会走的更急。

青春的叛逆,大都是厌倦了父母苦口婆心的唠叨,厌倦了三点一线的生活,想要摆脱家的束缚,放荡不羁的去生活。 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青春期也充满了叛逆的气息,想要逃离这个用来维系生计的“乐园”,想要逃离倒热面汤的“游戏”。

我时常被自己内心的梦魇所迷惑,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玩游戏,谈着不着边际的事迹。

母亲似是看穿了我的心思,体贴又无奈地安慰我道:“服务行业就是这样,现实生活就是这样。”但我不明白: “服务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如此难堪,把自己的脸面染的那么难看,像炉子里的火一样,发红发烫发黑。” 我暗下决心:我要离开这里,我要到离家远的地方去。

大学让我如了愿,十八岁第一次迈出了“家”的范围,也让我迈出了 “逢人就脸红,说话就结巴”的窘境 。大学生活,虽早晚课程紧张,各类组织活动紧凑,时常会压的人喘不过气来,但也决不会有“怨气”。

本打算一年回几次家,可时间一长回去的次数就愈来愈少了,倒不是为了刻意逃离,只是长大后太多“无奈”让我们难以按时踏上归期。

大一的寒假,二龙山上的冷风凛冽的如同刀子般划痛我的脸颊;大二的暑假,西安的酷暑着实压得人喘不上气来;大三在苏州的厂房里,时常要用自己休息的时间去换几块钱, 逐渐感到了生活的不易,逐渐明白了母亲当初的话语。我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思念,于是决定回到那个我曾经费尽心思想要逃离的地方。

面馆还是那个面馆,舀汤的水壶依旧放在那里。但此时的我眼中再也没有了那种“傲气”,而是人们在寒冬中端起一碗热面汤时的笑容。

一碗面汤或许不值分两,但却能为寒冬中的人们带去一丝温暖。 做人处事不也正是这样吗?以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待人接物,收获的是他人的温暖;以一个消极的心态去待人接物,收获的是他人的“冷眼相看”。

我时常对别人说: “我这个人运气很好,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遇到很多不错的好朋友。” 但久而久之才发现,我的运气来自于父亲 “一碗热面汤” 的教育。

我记得第一次来到面馆帮忙,父亲就教我说: “端汤的时候,必须要用双手,这样显得尊重。” 所以,至此无论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我第一反应,都要像“双手递汤”般尊重他人,这样才能和气自己。

总而言之, “一碗热面汤” 看似简单平淡实则内涵丰富; 它教会了我做人处事;它教会了我待人接物;它让我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 本文为山东武警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监制:郑逢民 狄帮聚

主编:王宜海 杨一鸣

编辑: 宋吉哲

校 对:杨 洋

投稿邮箱:sdwj_new@163.com

(壹点号 山东武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