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全球上映第二天,在豆瓣上获得了8.8的评分。
从众人嫌被骂芭比粉荧光绿“辣眼睛”,
到现在观众纷纷致电院线要求增加影片放映场次,
芭比这部电影通过一场首映成功逆转了口碑。
芭比娃娃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一直以来都是魅力女性的模板,
身材亭亭玉立,上围傲人,蜂腰翘臀,面容姣好。
永远穿着高跟鞋,身着华丽服装,
女主是玛格特·罗比,
无可挑剔的五官,笑容灿烂,气质高雅大方,
驾驭这些一比一复原的芭比造型不在话下。
团队在整个宣传期邀请了几十家知名品牌,为她定制了多达40套的芭比套装。
“高司令”Ryan Gosling扮演的芭比男友肯,
尽管其造型令人难以直视,
然而,它与玩具原型设定非常契合。
回到故事本身,其实叙事很简单。
芭比原本在芭比乐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突然发现周围接连发生了一连串不完美事件。
比如热水不热了,虽说它是一个没有温度感知能力的仿真娃娃。
她开始思考“死亡”,然而她自身是一位永生娃娃,不会死亡;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芭比发现自己的脚后跟落地了,
玩过的芭比娃娃的应该都知道,
为了便于更换鞋子,芭比娃娃的脚始终处于一种不像人类那样松弛的紧绷状态
芭比,这个以塑料娃娃身份为人所熟知的角色,突然像个活人了。
她意识到了危机的严重性,于是决定前往现实世界寻找真相。
男友肯决定陪伴她一同出发。
但问题还未得到解决,肯却在现实社会中学到了父权制和一系列大男子主义的行为方式。
在重返芭比世界后,芭比梦幻屋被改造成了肯的王国。
失去了对事业热爱和独立工作的物理学家/医生芭比,
只有在一旁心甘情愿为肯做足疗、开啤酒的贤妻芭比。
肯把握媒体的掌控权以及修改法律。
着手建立起个人的“父权社会”,
女主芭比在发现这种变化后首先感到崩溃,
她计划要躺倒不去做任何事,
期待着美泰公司能够推出一款富有领导才能的芭比娃娃,从而改变现状。
然而,在朋友的鼓励下,她成功地解决了芭比世界的危机。
也对现实生活产生了附带的影响。
这个故事是由“不完美”而产生的。
本意是要揭掉芭比一直以来完美的假面具。
这个完美娃娃一直以来都拥有着丰满的身形和纤细的腰身,
确实是一个女性无法达到的美丽标准。
从她诞生的那一瞬间起,就因为不合理、不现实的身材比例而使她变得美丽动人。
因此,她被赋予了过多且复杂的女性标签。
就芭比本身所带来的争议而言,
电影没有回避这个问题。
不仅有人喜欢芭比,也有大把大把的人讨厌芭比,
众多女性因为芭比塑造的完美女性身材和刻板印象而受到了伤害。
年轻一代在电影中早已不再沉迷于玩芭比娃娃,甚至对芭比产生了极端的反感。
但在这个故事中,罗比的身材并不是关注的重点。
我们更多地关注于集体的矛盾。
在她的芭比世界里,生活着各种肤色、各种身形、在不同的职业中的芭比,。
医生、律师以及作家等。
当然了,这里还有很多肯,
作为芭比的伴侣,
肯深深地爱着芭比。
只是连芭比也不知道,
除了当男朋友,他还有哪些其他才能呢。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在芭比的世界里,男女的地位和现实世界截然不同。
在芭比的世界里,她可以担任医生、律师,并获得诺贝尔奖。
芭比比起其他人更具话语权和说服力。
而肯存在的意义只是被芭比多看一眼。
也印证了海报上那句“芭比可以做任何事,而肯只是肯”。
到现实世界后,芭比和肯不禁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惊奇和兴奋,遭受着“冲击”。
最典型的一幕,他俩在现实中初次亮相场景是穿着紧身衣滑轮滑。
长期居住在芭比世界中的芭比,从未经历过性化的审视和恶意的戏弄。
最终遭受了不怀好意的*扰,
她毅然反击了,不料却因为使用暴力而被逮捕。
她认为在午后的建筑工地是女性气质最突出的地方,
到了现场,发现实际上只有男性在工地上干活。
肯来到现实世界,发生了巨大改变。
当有人询问他时间时,他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
身处于芭比世界中,毕竟他只是芭比的男友。
只有在促销时,才能卖出几个“男芭比”。
他意识到现实世界与芭比世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男性穿着西装革履的身影无处不在,无论是建筑工人、企业老板。
这些由于身份倒置而引发的误会,
令人感到荒诞和滑稽,但在细想之后又有些难过。
芭比一直认为自己是女性力量的象征。
但她却被年轻女孩们视为“女性枷锁”的象征,
男性只将其视为穿着紧身衣的年轻女子。
影片里也不乏拿一些社会怪象“开涮”,
美泰公司是一个生产芭比娃娃的公司,但高层中却全是男性。
芭比询问这里是否有女性管理人员时,
他费尽心思地用“公司从19世纪至今已经培养出两位女性高管”,以此来显示公司对女性的重视。
他们甚至使用“公司提供了大量无性别厕所”、“我是一个母亲的孩子”来表达自己的性别意识。
当肯问出“这里现在抛弃父权制了么”时,
男性领导以微妙的方式作出了回应,
这部影片与其说是独特辛辣的夸大与讽刺,不如说是对社会现状的凝聚和再现。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观众才会认为《芭比》不仅仅是形式主义的作品。
而是对性别主义进行了全新的解构和诠释。
或者说,这是对权力失衡的社会体系进行了一次毫无区别的冒犯。
是对平权的一种温和呼吁。。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芭比与“服美役”和“女性枷锁”紧密相连。
芭比世界里那套“我是芭比,我就可以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医生/物理学家……”的逻辑,也是不堪一击的。
因此,电影的结尾也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让肯重归芭比的背景板,芭比成功夺回芭比世界的掌控权。
就能够以此方式来掩盖矛盾的存在吗?
不,那些对人们施加的不合理标准和标签仍然存在。
芭比和肯在经历了身份颠倒之后,需要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需要重新面对“肯是谁”。
我们这些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呢?
《芭比》并非旨在指责男性。
却以温柔的方式表达疑问。
女性只是因为出生而被赋予了女性身份,性别并不应限制她们的发展。
应该去探索自己,去寻找真实的自我。
除了貂皮大衣、马匹和“芭比男友”,肯定还有其他的东西。
一定有其他值得追求的事物存在。
鼓励女孩们追随内心的渴望,去追求自己心仪的事业。
告诉全球观众有各种身材高矮胖瘦的“芭比”存在。
每个“芭比”都经历过容貌焦虑、生育压力和家庭期望。
这是一次勇敢而巧妙的尝试。
那段引起全网热议的独白,引发了女性的情感共鸣,让无数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正好说明了,多数女孩都背负了过多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我期望的重担。
芭比完全可以做长了橘皮组织的芭比,
做不爱穿高跟鞋的芭比。
做可以活跃在任何岗位上的芭比,
不必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芭比娃娃,
但是一定要做一位爱自己的芭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