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湘婷
拥挤的老华强北消失了,新华强北却迟迟未能“站”起来。
从2017年1月到现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改造完成的新华强北依然未能摆脱电子商务发展、城市产业转移的冲击,这条宽60米、长900米的“中国电子第一街”,只有临街商铺还能看出些许往日的繁荣。
更为冷清的,是步行街负一楼与地铁接驳、号称中国最长的地铁商业街——华强北地铁商业街,斥资亿元打造,开业首日人流量30万人次,却在半年内陆续关闭,空置至今。
显然,这个走出过腾讯、金蝶、大族激光、海能达等诸多知名企业、诞生了50多个亿万富翁和无数的百万富豪的创业胜地,至今仍在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
昔日的暴富神话难以再现,如今摆在华强北面前的,是无数美好的愿景和破碎的美梦。
亿元打造的商业街 空置大半年
走出华强北地铁站,在进入华强北商业街之前,最先看到的是长达数百米的空置商铺。
(图源网络)
这条绵延1公里,串联起地铁1、2、3、7号线、拥有华新、华强北、华强路三个地铁换乘站以及42个出入口,同时打造了五个中庭广场、四个主题商业空间、三条特色长廊的地铁商业街,被称为“中国最长的地铁商业街”。
从遮挡的广告画来看,这些最靠近地铁出入口的热门店铺早在去年圣诞节之前就已清空、封闭了。
然而就在2018年7月18日,华强北地铁商业街开业当天, 出租率达到100%,人流量突破30万人次。
从巅峰到低谷,仅仅5个月的时间。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条商业街的实际衰落速度更快,开业的第二个月营业额就遭遇断崖式下跌,因为租金不低,许多商铺撑了2、3个月就选择解约撤离。
(2018年7月 开业首月 图源搜铺网)
(2019年8月实拍现状)
“前面有一家奶茶店,第一个月净利润20万,还有一个做进口商品的,门面很大,第一个月营业额3000多万,第二个月就不行了。”
开业首月的热闹,让许多商家都以为自己抢到了黄金旺铺,果断拒绝了其他高价求铺面转让的买家。
但是很快,开业的热度褪去后,商业街的生意一落千丈。往来华强北的人们,只是路过,很少购物。
(2018年7月 开业首月 图源搜铺网)
(2019年8月 实拍现状)
华强北地铁商业街的租金水平不低,一间位于长廊两侧的小铺,面积不足10平,租金2万/月,而此前声称营业额3000万的店铺,月租金27万。
两三个月后,撑不住的商铺陆续撤离。一位曾经的商家抱怨,客流量明显下降后,租金却没有减少。
(百米商业长廊中,唯一正在营业的商铺)
而打造这条商业街的时尚集团,也是“有苦说不出”,不仅前期投入上亿元打造这条5万平的商业空间,如今空置状态也需要持续的付出成本。
“光是一条扶手电梯每天都要60度电,你数数这条街有多少电梯?”
谁也没有想到,作为深圳商贸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华强北商圈日均人流量约50万人次,年交易额超3000亿元,竟会如此冷清。
在这条空置的商业街上,没有人成为赢家,大家都在为自己错误的预期买单。
华强北再无暴富神话
再上一层楼,“中国电子第一街”的情况也不太乐观。
周六下午三点,多云转阴,天气舒爽,华强北商业街的人流却并没有比平时多一些。
经历了3年的封路改造,华强北不仅拥有1、2、3、7号地铁、42个出入口,还在地面打造了一条南起深南大道,北至红荔路,全长约930米、东西宽约60米的中轴步行街。
但如今,这条为了满足更大市场需求而改造的商业街,却更加空旷。
两侧的临街商铺闪烁着手机维修、回收等字样,柜台里的年轻小伙打着哈欠,再往里走更加冷清,狭窄的通道两侧是紧闭的卷闸门,楼道里传来撕拉胶带,翻转纸盒的声音。
在现代之窗打工的阿强,20岁出头,却是看着华强北走向衰落的成员之一。
“以前这里一个柜台要几十万,还得有人带路,现在租都租不出去。”
从14、5岁就开始学维修手机,阿强起初到华强北的目的是自己当老板,但是现在,他选择在一家维修店打工,领固定薪水,至少收入稳定一点。
“我刚学(修手机)那会生意最好做,大家每天忙到没空吃饭,现在就这样,混个温饱咯。”
同样感到“生不逢时”的,还有在隔壁赛格电子市场打工的阿亮,即使每天勤劳的早早到店里,也只能一个人呆坐着。
以前买电子产品的商家都会到华强北来批发进货,现在都选择绕过他们直接向厂里拿货,没人来这边逛。
渐渐地,做零售的商家都走了,只剩下有工厂、能做批发的商家,留着一个小小的店面在这里做些展示,维系着老客户。
单从店铺空置的情况来看,赛格几乎没有空铺,甚至还有新开的店面。但在这里做过几年的人都知道,跟前几年的状况比,眼下不过是勉强维持生计罢了。
“前几年在这边开店的老板都赚了不少,转角那个卖花绳(手机挂绳)的女老板,店不到10平,在深圳买了好几套房。”
但是现在,华强北一米柜台之后的暴富神话成为茶余饭后的闲谈。
“也不能说现在华强北不赚钱,就是跟以前比相差太远了。打个比方,以前能赚3、400万,现在就只有3、40万。”
经历了品牌智能机的崛起、电子商务的冲击,以及整个行业不可避免的转型升级,人们终于意识到,往日简单粗暴的盈利模式已经彻底结束。
如今的华强北依然走在中国电子行业的前列,但比起人们最初的预期要暗淡太多,没有人知道,下一个高光时刻将在何时到来。
深圳产业升级之痛
从巅峰到平淡,华强北在升级转型之路上的阵痛,也是深圳为产业升级作出的一种割舍。
当华强北在高成本、低利润的行业背景下面临商铺空置,深圳也在经历制造业大规模外迁的“产业空心化”质疑。
在南方周末的专访中,原深圳市副市长唐杰曾这样解释深圳的独特之处——深圳并不是唯一一个实现生产方式转型的城市,但不同之处在于,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深圳几乎不10年就会完成一次重大产业转型。
而最近的一次是“从传统产业主导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
(深圳产业结构 图源 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当品牌本身通过批量生产实现了薄利多销,华强北的低价复制技术也失去利润空间。
从山寨复制到品牌设计,华强北经历的正是深圳为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而做出的取舍。
在华强北的升级之路上,深圳已经割下了“山寨”、“低端制造”等阻碍其前进的部分,未来能走多远,还要看华强北能否找到更有价值的标签。
2016年,深圳市经贸信息委发布《深圳市商业网点规划(2016-2020)》,表示将鼓励华强北电子市场向品牌体验、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设计、展示、定制、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等方向转型升级。
希望将华强北打造城“一个集高端消费电子新品发布、展示展览、用户体验、投资洽淡、合作交易五位一体的、立足深圳、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消费电子展示交易平台以及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高地。”
但是眼前,华强北显然还在迈过从低端跨向高端的坎上。
目前留守在华强北的商铺,几乎都在宝安或者东莞拥有工厂,电子产业不仅眼前面对持续下滑的交易增速,背后依托的仍然是备受压力的制造业。
一方面是制造业利润压缩、地价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是房价暴涨,数字经济欣欣向荣。
当年那些在华强北的一米柜台后获得千万身家的老板们,也在大举购入房产,而非持续投入到生产经营。
(图源安居客)
十年前的华强北是年轻人的天堂,无论学历高低,只要肯学习肯打拼,都能在这里找到成功的方法。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人关掉维持多年的店面,转行去做更容易赚钱的服装、食品或者房地产行业。
华强北的转型之困,也是深圳产业迁移、升级之困,它关系着年轻人在行业的去留、行业在城市的去留。
也许,当华强北完成升级转型的时候,围绕深圳多年的产业去留质疑,也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独家福利!微信搜索“南方楼事”(QQfangtan),私聊客服索取粉丝干货大礼包、申请加入购房者群解锁不定期在线答疑权益;一键获取最新最全房产资讯、查询房价、计算税费房贷、学位积分等买房工具......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