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1点是子时,子时对应现代时间是指以23点到1点之间。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这一自然现象变化的中间时段,而人们平素所说的“半夜”则是笼统地指全部的天黑了的时间,其时间往往超出夜半的那两个小时。
“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不胜枚举。
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凌晨一点是子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十二地支配十二时辰得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十二时辰之名,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钟头。从23点至1点为子时,凌晨1点正处于23至1点中间,所以是子时。古时没有表看几点几分,都说时辰,凌晨1点出生的孩子就说是子时生的。每天也从子时开始到亥时为一天,日复一日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