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管商韩,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定期分享历史的韵味。
《资治通鉴》五十二
初,诼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儿其耳;有大志,少语言,袁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习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瓒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群何独迷而能反乎!”云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译文:当初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涿郡人刘备,幼年丧父,家境贫苦,与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双手下垂时能够超过膝盖,耳朵很大,连自己的眼睛都能看得到。他胸怀大志,不多说话,喜怒不形于色。他因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学习儒家经义,所以便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派他与田楷夺取青州,建立了战功,因此被任命为平原国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于是委派他们两人为别部司马,分别统领部队。他与这两人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应付周旋,不避艰险。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投奔公孙瓒,公孙瓒问他说:“听说你们冀州人都愿归顺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答道:“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能够拯救大难的人。百姓遭受的痛苦,就像是被倒吊起来一样。我们冀州的百姓,只是向往仁政,并不是轻视袁绍而亲附将军。”刘备见到赵云后,认为他胆识出众,便用心交结。于是赵云就随刘备到平原国,为他统领骑兵。
刘备的草根崛起之路,很值得我们大家研究分析,借鉴其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方法套路。曹操,孙权本身就是官二代出身,对于大部分是出身于底层的我们,基本上失去了学习研究的价值,作为普通人无法拥有家族积累的资源。刘备从一个基层摆地摊卖草鞋的,到最后成为一代帝王,其崛起的过程值得我们深度分析。
一,依附资源。
刘备拜卢植为师,卢植是谁?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三国演义的戏份很少。但人家可是当时大儒,士族的风云人物。通过拜卢植为老师,获取政治社交认证。有了这个金字招牌,可以更便利地去经营官场,士族的人脉关系。没有这块招牌之前,别人不知道刘备是谁。有了这个招牌,大家虽然不知道刘备是谁,但都知道刘备是卢植的学生。
放下自尊搞依附这点很重要,作为底层大部分人很难摆脱自尊心,去跪舔掌握资源的权贵。大家要知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每个人都不愿意离开社交舒适区,都喜欢和自己同一层次交往,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二,利益交换。
刘备依附公孙瓒是典型的利益交换,首先俩人是同学关系,同师于卢植。正是这一层同学关系,公孙瓒才会让刘备做自己的属下。其次俩人有共同的社交语言,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最后因为俩人的人际关系密切,刘备也具有较强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公孙瓒自己本身也是高官子弟一代枭雄,也是喜欢有能力的人来依附自己,乱世之中没有人养闲人。
人要懂得学会与人进行利益交换,不要被原生态家庭价值观所束缚。社会价值观都是基于利益的互换来运行的,我们要顺势而为,充分地利用社会运行的规律,为自己的谋取利益。
三,补短板。
拜卢植为师有了社交招牌,依附公孙瓒有了施展能力的平台。但对于胸怀大志的刘备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成就一番霸业。需要有自己的独立的根据地,而获取根据地需要文臣武将。刘备自身的谋略水平还是比较高的,缺乏的是披靡沙场的武将。而结交张飞,关羽还有后来的赵云,正好补充了刘备的短板。
通过以上分析,刘备的创业崛起之路,首先是走出自己的底层人际关系舒适区,依附跪舔权贵,获取了社交认证。其次通过人际关系积累获取人才为我所用。最后依靠权贵的平台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