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昆明乐居村一瞥
在云南昆明近郊的凤凰山麓,隐藏着一个古老的村落——乐居村。
那是一次不经意的郊游,我来到乐居村。一块高大显眼的石碑立于村口的小桥边。石碑上赫然撰书:西北逶迤,有乐居一隅,山峦不在巍峨,形似弓背,直射天狼。于此,仰可揽丽日明月,绝地通天;俯可得龙潭碧水,幽邃弘远。背依岭岗,苍翠蓊郁;前迎田畴,春绿秋金。绝胜矣!
沿着狭窄的小巷拾级而上,一幢幢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的院落呈现在了眼前。一个偏僻、闭塞的山野之地,居然会有这样一处所在,那份别致与尊贵,那份厚重与脱俗,与周边的村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我无法按捺内心的不解与好奇,无奈时间仓促,只好匆匆作别。
最近,我再次探访了这个神秘的村落。
这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彝族村落。它背西向东,依山而就,鹤立鸡群般雄居一方。全村146户人家,层层叠叠,错落有序,村子周围古树参天,泉水环流,远远望去,犹如镶嵌在青山绿水间一颗闪亮的明珠,特别耀眼。这次探访,正是春花烂漫时,乐居村仿佛成了花的世界。走进千亩梨园,大片大片的梨花洁白如雪,铺满山岗。漫步其中,春风轻拂,团团簇簇的花枝在头顶摇曳,你才体会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是怎样的一种震撼!放眼望去,那些桃花、杜鹃、马樱、山茶以及各种叫不出名来的山花,万紫千红,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熠熠闪烁。这一切,映衬着已经醒来了的山水田园,让我真真切切看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客观地讲,在中国众多的乡村,像这样的自然美景也并不少见,然而乐居村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那就是被专家称之为“一颗印”的民居建筑。
何谓“一颗印”?简言之,就是像古代的印章那样呈四方形状的院落。它兼有彝、汉两种民居元素而自成一体,密而聚四合之气,敞而得八方馨风,无论从审美角度,还是实用角度看,都代表着那个时期滇池之滨民族民居建筑形式的最高水准,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汉彝合璧古建村落,在少数民族建筑发展史上有着较高的典藏和研究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原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纷纷离开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宅,这里则成了“空心村”,任由风雨侵蚀,日渐破败下来。
2008年,昆明古彝村开发有限公司发现了这一古老村落,决定筹资进行抢救性开发,按“修旧如旧、活化传承”的原则,重新打造还原。目前,整村开发率已超过80%,全村已呈现出了民俗、客栈、酒庄、茶庄、饭庄、面包屋、藏酒屋、特色小吃、陶艺坊、刺绣屋、民族医药、民族曲艺馆、空灵瑜伽、非遗传承街、作家和画家工作室等20多种业态。这一濒临消失的古老村落得以复活,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如今,乐居村已成为云南省和昆明市历史文化名村重点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你细细品味乐居村时,才发现这里有着一种你想象不到的文化根基。在村子附近行走,旧时的牌坊、碑记、古训、民约随处可见。在乐居村,古来就有尊崇文化、鼓励读书的良好风尚,家家都有书香气,人人都是读书人。他们懂仁爱、知理义、讲平等,时至今日,仍保持着行善积德、尊老敬贤、帮贫济困、路不拾遗的古朴民风。
走进村旁那座古树掩映、楼台幽深的“乐居民族文化园”,展厅内那些实物、图片、文字,向人们述说着乐居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老挝前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等多国政要先后到这里考察交流,对乐居村深厚的文化底蕴赞叹不已。
“文化就是乐居村的根和魂”,这是昆明古彝村开发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曹昆光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数百年来,乐居人始终坚守着、传承着、发展着自己那独特的传统文化。2018年底,大乐溪谷国际写作营在乐居村正式启动。中国诗人与来自印度和阿尔及利亚的诗人们欢聚在农家小院,就诗歌创作问题展开研讨交流,间或步行上山,寻味着为中国古代诗人所习以为常的林泉野趣。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乐居古彝村已进入国际视野,这对推动乐居村融入世界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乐居”源于彝语“洛吉”的谐音,意为石山脚下的村庄。乐居者,安居乐业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