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应悦)今年,紫禁城迎来600岁“生日”。作为全世界现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代皇宫建筑群,建成以后,这里发生过重大火灾30余起。防火,一直是故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1975年3月,故宫特勤中队正式成立,队员担负起以故宫为中心,天安门周边地区3.7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防火灭火、反恐处突和应急救援任务。至今,凭借着每日的训练、消防巡查和无数的演练,他们保障故宫多年来未出现过重大火情。
消防员们的任务,是把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为了适应故宫的环境,特勤站专门配备了外观小巧的摩托车,车尾部两侧安装了箱子,用于携带灭火器具。摄影/新京报记者 应悦
特制灭火车辆停进“上驷院”
穿过故宫东华门,一处未对外开放的区域就是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政治指导员蔡瑞介绍,站内不仅有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的国史西馆,还有曾经的“上驷院”。
“上驷院”旧时是为皇室养马的工作人员的所在,如今,是故宫消防特勤站40名消防员训练、居住的地方。
此外,这里还停放着4辆消防车。“上驷院”建于几百年前,房屋的高度并不适合现代消防车的停放。为了将消防车停进去,特勤站专门向厂家定制了适应房屋高度的消防车。
“我们这个车,最大的不同就是车厢上面这个水炮。”故宫特勤站战斗一班班长王辉介绍,普通的消防车,车厢方方正正,上面直接放上水炮。“这样水炮就会凸出来,形成一定的高度,超过棚顶。为了适应故宫的情况,我们专门把水炮设计在车厢的凹陷处,把水炮藏起来。”
古建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院落之间道路狭窄。“普通居民楼,有防火通道,我们开着消防车就直接过去,但故宫不行。”
为此,特勤站专门配备了外形小巧的摩托车。摩托车尾部两侧各安装了箱子,用于携带灭火器具。
此外,特勤站还加装了“消防吉普车”,这种吉普车能快速出警灭火,且具有防冲撞性能。
“肘式水枪”,是特勤站的消防队员们研发的灭火设备之一,可对着火点精准射水。再加上消防队员自制的“重叠式水带推车”等装备,大大缩短了水带铺设时间,实现了“一分钟处置”的最佳效果。
在特勤站反复开展的实战化灭火操法演练中,太和殿这种超高、超大体量的建筑,十分钟内就可以用水枪、移动水炮、云梯高喷完成立体化水幕整体全覆盖。
目前,故宫有5000多个火灾探测器,113个吸气式火灾探测器,还有红外感应器,既防火又防盗。中控室可实现各个宫殿岗亭联动,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显示在大屏上。
“故宫这样特殊的建筑,就是需要这样特制的灭火设备。”蔡瑞说。
消防队员在调研故宫地形。故宫特勤消防站供图
夏注水、冬凿冰 防火古法沿用至今
不论是明清,还是当今,自然原因导致的起火仍是故宫最大的消防隐患。众多自然原因中,雷击位居第一。
自明朝永乐十八年建成到清朝溥仪退位,491年里,有记录的故宫雷击事件达34起。1954年至1994年,故宫发生雷击事故16起。可以说,故宫是中国遭遇雷击最多的古迹之一。
防火也围绕着起火主因开展。
故宫大小宫殿数十座,房屋数千间。早在明清时期,宫内就有“春除草、夏注水、秋清叶、冬凿冰”的防火传统。在今天,这套防火古法仍为消防员们所用。
春秋两季,消防员会对各宫殿屋顶及院落的杂草、落叶及时进行湿化和清理。夏季,则用上故宫里常见的太平缸,将未开放区内的缸都注满水。
由于未开放区域相对较远,消防设施不完备,缸内注水可以解决“第一桶水”的燃眉之急。雨季降水之前,消防员们需要开着消防车一个缸一个缸灌水,灌满宫内所有的缸需要好几天。
隆冬时节,内金水河水结冰,消防员们还要在河上凿冰,确保能继续在河里取水。
凿冰也有讲究,一般每隔几十米凿一个冰窟窿,确保水源充足。每次需要凿28个,因为凿出的冰洞隔几天就会被冻住,所以消防员们要每三天凿一次。
除了古法,故宫还配备了74个市政消防栓、95个高压消防栓以及遍布宫殿角落的4866个干粉灭火器。
策略上,特勤站将故宫划分为10个区域,对进攻路线、供水方法、灭火剂选择等进行预先计划统筹。“我们每天分区域检查,包括一些未开放的区域,确保每一个季度把所有地方都检查一遍。”蔡瑞说。
此外,消防站平时会进行小规模消防演习,每年与故宫协调沟通后,会进行一次大型演习,车辆在三大主殿模拟救援,不过喷水方向是在空地处垂直向上,为的是不让水溅到文物。
队员日常训练图。故宫特勤消防站供图
一名消防队员一年执勤量相当于一次“长征”
消防员的工作在故宫,吃住也在故宫。但故宫的日常生活,不像其外表那样华丽。
蔡瑞告诉记者,2014年自己刚来故宫时,特勤站内的生活设备配备不充足,队员们洗澡都要走出几里地。
晾衣服也曾是一大难题。由于故宫内部植被多,外部城墙高,水汽常常被困在宫内无法散去,衣物很难在室内自然晾干。但故宫是景区,直接把衣服晾在室外难免影响游客游览体验。
为此,队员们在特勤站内立起了一块展示牌,有字一面冲向游客,背面则晒满了衣服。“三年前,就在这块站牌后,我们专门修建了一个晾衣房。”蔡瑞说。
对于消防员来说,在故宫职守的另一个问题是娱乐设施少。蔡瑞记得,自己刚来时,曾看见队员休息时间跑步。“这个队员跟我说,他实在是想不到什么娱乐方式了,干脆就出来跑步解闷。”
“不过这几年逐渐好起来了,我们有了乒乓球台,队员们也不用靠跑步当娱乐活动了。”蔡瑞笑着说。
不过队员们居住的古建筑无法改变。蔡瑞带着记者进入一间消防员宿舍,一进屋,一股潮气扑面而来。蔡瑞指着地面说,当年故宫为了往宫内引水,在此处修了一条水渠。如今这条水渠还有水流通过,宿舍就建在水渠之上,至此形成一条暗渠,导致屋内阴冷潮湿。
由于特勤站负责天安门周边的执勤任务,每年周边的重大活动,都由特勤站的队员执勤。“我们自己算过,一年下来,每名队员都能走完一条‘长征路’。”蔡瑞说。
队员日常训练图。故宫特勤消防站供图
对话
“90后”消防员:战友和家人都叮嘱我守护好故宫
1993年出生的郭至福,去年刚加入特勤站。生长在山西大同的他,成为故宫特勤站消防员之前,从来没有来过故宫。2019年10月,新消防员分配到消防站的那天,郭至福听到了自己即将前往故宫的消息。
“不可思议。”在当时的郭至福眼中,故宫只出现在新闻里,在教科书上。“但我无比期待。”
新京报:作为新人,你当时是怎么熟悉故宫这么大的执勤范围的?
郭至福:我是在日常的巡查中把故宫的布局记住的。
刚来特勤站没几天,就轮到我去巡查。我们的巡查一般在晚上7点,由当时新训班班长带着我们进宫。从我们站出去,沿着规定好的路线,走了几个月的时间,把故宫的全貌记了个大概。
我们站内要求消防队员以中轴线划分,按西六宫、东六宫的区域进行整体记忆。此外,我们还有通信保障班。这个班被称为“活地图”,至今仍传承各大宫殿“一口清”、手绘消防作战图的绝活。从重点部位到行车路线、从水源点位到管道口径,甚至容易发生车道堵塞的区域都被不同线条和颜色精确标注,一笔一画都工工整整、所有资料都细致入微,保证第一时间能够到达指定地点。
新京报:巡查故宫时,有什么难忘的事情?
郭至福:说实话,刚开始巡查时,我的内心有点小胆怯。晚上7点的故宫已经清空了游客,灯也几乎都关了,走在路上总感觉后背发凉。
刚来故宫时,免不了会听老消防员讲起一些小“传说”。尤其是在巡查时,班长还会故意讲这些小故事来吓唬我。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条400米长的东筒子路。这条路很神奇,不论太阳怎么照,路上都是一半阴,一半阳,所以我们都叫它“阴阳道”。其实原理还是建筑设计的问题,但是联想到那些小故事,巡查的时候还会有点发怵。
马上就要有新的一批消防员进来,我也有机会“吓唬”新人了。
新京报:在故宫生活了一年多,现在有什么感受?
郭至福:我已经过了看什么都觉得神奇的状态,逐渐适应了故宫的生活。
另一个需要继续适应的是宫墙之内的“与世隔绝”。我就住在北京最中心的地方,但是无法随便外出,而且故宫禁止外来人员随便进入。宫墙之外,北京的繁华都与我无关,现在,我每天的业余爱好就是看书。
故宫的工作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感。不论是我曾经的战友,还是家人,听说我在故宫工作,都会告诉我,你身上的责任很重,一定要守护好我们的故宫。
新京报记者 应悦
编辑 张畅 校对 卢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