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里,你是或许只是个平凡的学生、普通的上班族……可在游戏里,你却可以是一心避世种田的农夫,也可以是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
著名科学家简·麦戈尼格尔在他的《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提出:
游戏会成为一种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性力量,一种重塑文明的快乐生产力,未来会实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叫游戏化生活。
身为“第九艺术”的游戏,不仅可以赋予平凡生活更丰富的意义,很多游戏作品也反映着制作者自身的价值观和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在历史绵长的桌游领域,同样有一些作品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期望以如此轻松又潜移默化的方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这样的桌游作品都有哪些?它们的现状都如何了?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1、《大地主游戏》(The Landlord's Game)
1903年,美国女记者伊丽莎白·玛姬(Elizabeth Magie)发明出了一款桌面游戏,在游戏中玩家们将在一个以街道和设施围起来的方形版图上,进行买卖地产、收取租金等行动。
没错,这款游戏就是著名桌游“大富翁”的前身,在当时名为《大地主游戏》。
玛姬设计这款游戏的初衷是为了解释“乔治主义”的单一税理论,所谓单一税,简单来说就是主张只征收地价税,把地租转化为财政收入,以此实现土地国有化。
因为玛姬坚信土地私有化会带来种种弊端,让拥有地产的富人越来越富,出卖劳动力的穷人越来越穷,整个社会也会因此而崩溃。
这种信念也被玛姬投射在游戏的规则设计中——分别是“垄断”和“繁荣”两种规则。
在“繁荣”规则下,土地公有,在每个玩家通过发展地产赚钱后,由其他玩家共享,最终达到一定财产后一起胜利;而“垄断”规则就是如今常见的玩法,土地购买后私有,玩家们之间通过激烈的相互竞争,最终只有一个胜利者留下,成为寡头。
玛姬希望通过游戏的流行,让人们感受现有土地制度的严重不公,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进行改变,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游戏申请专利书中就白纸黑字地写着这么一句话:该专利旨在表明土地垄断对于经济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用土地价值税作为补救措施的可行性。
这款游戏的创意在后来的30年代被查尔斯·达洛(Charles Darrow)所借鉴,经过改良后开发出了新的桌游《Monopoly》。Monopoly直译过来就是“垄断”,中文名一般叫做“地产大亨”或者“大富翁”。
“大富翁”系列桌游后来成为了整个世界最流行的桌游之一,仅正版《Monopoly》销量就超过了两亿五千万套,累计有超过七亿五千万玩家曾被这个游戏所吸引。
然而,玛姬想借由这款游戏改变世界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桌游《Monopoly》中仅有“垄断”规则,而没有“繁荣”规则,几乎所有玩家都将其看作是一个机制有趣、鼓励竞争的作品。
——如果设计者玛姬看到自己这款原本用以批判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反对垄断的游戏,到最后玩家们却更喜欢其中的“垄断”竞争规则,不知会作何感想?
当然,从大的层面来说,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化的制度很难仅仅因为一款桌游而改变,从来也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实行过单一税制。
2、德国大选(Die Macher)
《德国大选》是一款极其经典的德式桌游。从游戏性来讲,确定性和随机性的完美结合、保护弱者的追赶机制、拍卖与收益的动态平衡、短期与长期兼具的复杂策略等,都让这款桌游具有极高的可玩性和策略性。
从现实意义来讲,设计师选择了一个稍显敏感的政治题材。
游戏中的五大政党并非虚构,而是直接对应着现实中常年盘踞德国政坛的五大党派。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玩家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些政党们用舆论操纵民意,金钱至上,各种竞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等种种阴谋诡计和权力之争,将资本主义社会所谓“民主选举”的内幕揭露得淋漓尽致。
《德国大选》自1986年首次出版就表现出众,可谓“出道即巅峰”。后来经过多次再版,依然颇受欢迎,有价无市,在德策桌游中也一直处于TOP 10级别。
这款游戏的设计师Karl-Heinz Schmiel在设计领域之外,还是一位学识出众、关注社会的教育家。从这款游戏中不难看出他对于部分西方政治制度弊端的失望,但这些弊端在短时间内确实也难以改变。
只能寄希望于玩家们在关注它的策略和竞争之余,能理解其批判现实主义的内涵。幸好它依旧在流行,新一代玩家或许已经在这个游戏中领悟了更深层的意义。
3、《阶级斗争》(Class Struggle)
在西方,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也不在少数。由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Bertell Ollman设计的桌游《阶级斗争》,目的就是向大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
这款游戏诞生于1978年,玩家们通过掷骰子来选择扮演工人、农民和资本家三个阶级。
游戏并不如一些正常桌游那样好玩,但通过设计精巧的玩法规则,设计者向玩家们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资本的运作方式,告诫工农阶级必须联合起来发动革命,才能推翻资本家的统治。
这款在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下看起来略显“反动”的作品,在当时却十分顺利地出版了,还是由桌游大厂“阿瓦隆山”所发行的。
原本这款游戏只是作为教授在课堂上教学的辅助工具,却没想到在市场上也大受欢迎,售出23万份的成绩,在七八十年代可以算得上是相当成功了。
这可能主要得益于游戏中的一些有趣和不太正经的设计,比如:资本家如果抽到同情工人的机会卡,就会受到损失(资本家只会为自己的阶级着想);工人占领工厂后会把老板锁在厕所里;资本家可以通过发动核战争来获胜等等。
不过,目前这款游戏已经绝版,其“改变世界”的意图只能是中道夭折了,但也为游戏史留下了一款相当特别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桌游作品。
4、《妇女参政》(Suffragetto)
《妇女参政》和《大地主游戏》一样于20世纪初诞生,并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大地主游戏》着眼于土地私有问题,《妇女参政》则直接指向女权,尤其是在政治领域的权益。
如今对“女权”有着各种解读,但是在上个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的妇女权力都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例如妇女没有选举权。
于是,英国一个妇女权益组织就发明了这么一款对抗性质的桌游:在一个类似于国际象棋的棋盘上,玩家一方将扮演激进的妇女参政权论者,另一方扮演阻碍妇女运动的警察。
妇女参政权论者的目标是突破警戒线进入下议院,同时阻止警察进入自己的集会区艾伯特厅;警察的目的是通过进入并干扰集会区的妇女参政权论者,同时阻止他们进入下议院。
游戏主要目的是号召妇女采取更激进的措施来保障自己的权益,所以妇女参政权论者的一方可以在游戏中采取诸如占领、破坏公共财产、纵火和绝食等行动,看起来还是挺吓人的。
此外,这个妇女权益组织也希望能通过售卖这款桌游筹集资金,用以支持妇女权益运动。
据国外玩家评价,这款游戏的可玩性一般,因此在当时并没有大规模流行,且此后也很难在市面上见到。
不论最后的销量和结局如何,妇女在政治领域的权益确实在此之后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款桌游也是早期女权主义者们努力争取合法权益,改变世界进程中所留下的一个脚印。
5、《保持冷静》(keep cool)
除了20世纪那些稍显“古老”的作品,进入21世纪以来,同样有一些为改进社会发展而设计的桌游,比如这款于2004年出版的《保持冷静》就讨论了全球气候保护的问题。
但这款游戏并非只会一味鼓吹气候问题的重要性,而是让玩家们站在一个大国领袖的角度,去平衡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玩家之间存在着一种半合作的关系,既要一起致力于解决全球的气候保护问题,同时还要兼顾本国的经济发展。
几乎每个回合都要在二者之间做出抉择,比如支撑本国经济体系的石油工业对气候造成恶劣影响该如何处理等等。先实现自己目标的玩家会获得胜利,但是如果只顾自己,造成气候系统崩坏,那么全部玩家都会失败。
游戏由德国气候影响研究所的两位专家设计,主要目的就是在保留桌游玩法要素的前提下“增强政府部分和大众对气候变化的常识以及对困难和障碍的理解”,进而促进有关国际气候政治相关问题的解决。
尽管这款游戏看起来学术性很强,但在德国倒是颇受欢迎,不仅获得了多个奖项,同时还因供不应求,先后发行了三个版本。
姑且期待,热爱这款游戏的玩家能在游玩过程中意识到气候问题的严重性,且在日常行为中也能为改善气候做出些许努力吧。
结语
“改变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宽泛且宏大的命题,这里的“改变”不仅是指量变,更是指思想上的质变,需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办到。
桌游,或者说所有的游戏,想做到改变世界更是一个难上加难的课题。毕竟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它们只是娱乐工具,甚至被列入“玩物丧志”的范畴。
这些曾经因为各种目的被设计出来的桌游,有的成为经典,流传于世;也有的质量欠佳,籍籍无名。而其中游戏设计者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整个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意愿和理想,值得每一个后来者学习且敬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因为这样千千万万理想主义者的存在,游戏才不仅仅是娱乐工具——它可以成为每一种进步思想的载体,也可以成为令世界悄然变革的先驱。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