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科普书单②:世界今日何以如此,未来又将会怎样 | 书单来了

2023科普书单②:世界今日何以如此,未来又将会怎样 | 书单来了

首页模拟经营地球末日生存正版2023更新时间:2024-04-21

这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夜晚。有三两声鸟叫虫鸣,汽车和飞机各司其职,还有人类的音乐和语声。在我看来,一切都理所当然。地球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星球,充满音乐和言语。然而,过去并不总是如此。

地球历史上, 声音从未像今天这样丰富多样;声音的多样性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岌岌可危。

这两段文字来自本期推荐的科普书籍《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我们栖居的地球,在人类科技进步的影响下,被发现、被赞美、被利用,当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正在使未来成为一个感官贫瘠的世界”时,我们发现自己“坐拥宝库,却又困守愁城”。

2023年科普书单第二弹(),小管联合学院图书馆,并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等发布的第二期“新发现·科普书单”里精选科学与人文图书,推荐给大家。从这些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今日世界何以如此,未来又将会怎样。

01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

作 者:[意]卡洛·罗韦利 译 者:胡晓凯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伟大的科学和伟大的诗歌一样,都是有远见卓识的,有时可能会得出同样的见解。”喜爱科普读物的读者一定熟悉卡洛·罗韦利这个名字。他是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开创者之一,他的科普著作《七堂极简物理课》在全球销量超过了百万册。

从黑洞、引力波、大爆炸的量子引力与时间的诞生到空间、三维球面、确定性与全球变暖……从诗意的宇宙望向复杂的世界。书中共收录卡洛·罗韦利近10年的46篇精品随笔,分别从物理学、科学家、人文与科学三个角度,用浪漫的语言引领读者了解我们所栖居的世界的真相。

02

《谁捉住了上帝粒子?》

作 者:[法] 大卫·卢阿普尔/著 [法] 利松·贝尔内/绘 译 者:孙佳文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是宇宙里恒星的数量多还是地球上沙子的数量多?鸭嘴兽是爬行动物还是哺乳动物?在动物界,为什么总是雄性更漂亮?

作者希望通过本书在广义的层面上探讨科学,所以书的内容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在内的众多学科。本书每章都是一个独立的主题,每个主题都是引人入胜的科学想法。因此,读者可以从任何一章开始读起,走进迷人的科学世界。

03

《地球之书》

作 者:[美] 吉姆·贝尔 译 者:杨帅斌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海洋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地球自转速度在变慢?未来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这些只是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涉及众多引人深思的问题的一小部分。《地球之书》跨越了地球的整个历史,从46亿年前地球的诞生到未来数十亿年后必然的灭亡,用 250 个精心挑选的里程碑事件,展示了地球的诞生与发展,涉及地球的形成、超级火山、来自太空的“地球自拍”、地球末日等有趣的话题。

从海洋的形成,到第一次危险的极地探险,再到宇宙与地球的未来,阅读经历的这场旅程,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矿物学、行星科学、生命科学、大气和气候科学、公共政策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有助于理解我们的世界今日何以如此,以及未来又将会怎么样。

04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

作 者:[美] 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译 者:熊姣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生命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声音休戚相关。各种各样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创造力。《看不见的森林》作者这一次参与了为期几年的项目调查,纪录不同区域动物声音的丰富度。他注意到不同环境对声音的塑造,进而去探究宇宙间声音的形成和演化、古人类的音乐,以及现代前沿音乐与聆听形式之间相互推进的关系。

结合工业文明的发展,作者从山岭到平原、从海洋到河谷、从城市到乡村,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凡的感悟力,为读者呈现了全球范围内斑驳、璀璨的声音图像,对砍伐森林、环境污染带给大自然的破坏、物种的减少和感官的濒危,都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危机。

05

《心脏简史》

作 者:[美] 桑迪普·乔哈尔 译 者:黄维佳、金培峰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心脏科医生桑迪普·乔哈尔将他的个人经历与激动人心的历史发现糅合在一起,道出了人类这个最重要脏器的故事。书中还描绘了许多为探寻心脏奥秘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如施行了史上第一例心脏手术的医生丹尼尔·黑尔·威廉斯、意外发明了起搏器的威尔逊·格雷特巴奇,等等。

在回顾这些扣人心弦手术场景的同时,作者也叙述了他曾医治过的患者以及乔哈尔家族的心疾故事,从祖父在印度猝然逝去开始,心之奥妙便开启了他一生的执着所在,也暗示着他自身将可能归于相同的命运。在一个个故事中,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文情怀。

谈到如今面临的医疗技术水平限制,作者认为,在将来,相关学科的进展将会更多地取决于人们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非受限于某种新设备的发明。

06

《爱因斯坦旅行日记》

作 者:[美] 阿耳伯特·爱因斯坦 编 者:[美] 泽夫·罗森克兰茨 译 者:方在庆 等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科学之外的爱因斯坦并不只是一位会骑车、会对着照相机吐舌头的帅酷老头。镜头中的爱因斯坦有趣生动,而文字中的爱因斯坦则更流露出率真的一面,尤其是爱因斯坦的日记,相比于爱因斯坦那些洞悉宇宙秘密的论文来说,他的日记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显然更加好读,也充满了个人色彩。

本书是爱因斯坦在其 1922年至 1923 年远东、巴勒斯坦和西班牙之行期间写下的。除了日记之外,书中还收入了与此次旅行有关的其他文件,比如爱因斯坦在旅行期间的演讲文字稿、相关报道以及他的书信和手稿等。在这些文字中,爱因斯坦对所到之处自有一番观察,有时大而化之,有时事无巨细,他的评论有时还不免有点刻薄,或者当他以其所处的背景去观察异域文化时也难免带着些偏见。从这些文字中读者可能会发现一个让人感觉有点陌生的爱因斯坦,但发现陌生本来就是读书的意义。

07

《疯狂年代的精确思考》

作 者:[奥] 卡尔·西格蒙德 译 者:唐璐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是20世纪早期一个思想家群体的传记,他们改变了世界对数学和科学的认识。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罗素和希尔伯特对数学基本规律的探索的启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们聚集在维也纳,探讨数学、科学和哲学的最新理论,为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维也纳小组中包括哥德尔和卡尔纳普这样的大师,并与维特根斯坦和卡尔·波普尔密切互动,在科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从上个世纪初的声名鹊起,到成为逻辑经验主义思潮的中心,再到四十年代的风流云散,《疯狂年代的精确思考》讲述了维也纳小组的兴衰。一个动荡不定而近乎疯狂的年代,一群性格各异志趣相投的人,他们的思想碰撞、各自的命运走向,通过作者的讲述被一一呈现出来,有情节、有戏剧冲突,更有人性的闪耀。

08

《科学的起源:中世纪如何奠基现代科学》

作 者:[英] 詹姆斯·汉南姆 译 者:刘崇岭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世纪是一个不乏发明和创新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与所谓“黑暗”中世纪的关系,可能比我们所知的更有渊源。本书讲述了中世纪欧洲的科学家们是如何为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的,回顾了让·布里丹、尼科尔·奥雷姆、托马斯·布拉德沃丁等被忽视的天才们的发现,并将罗吉尔·培根、奥卡姆的威廉、托马斯·阿奎那等更为人熟知的人物的贡献带入历史语境。

本书希望大家能重新认识中世纪的科学,以及现代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并提醒我们,科学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真理,而是一种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人类活动,需要不断地批判和修正,科学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科学史是一种多元和复杂的叙事,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理解和评价,从而进一步思考科学与社会、文化、宗教等其他领域的关系,对科学有更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和欣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