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任天堂游戏没中文”是国内玩家圈的共识。但实际上,任天堂的游戏从神游机(国行N64)时期,《神游马力欧》(《超级马力欧64》)、《塞尔达传说:时光之笛》、《动物森林》(现译名为《动物森友会》)就已经有了官方中文。但由于神游的业务在国内开展缓慢认知度低,加上任天堂从未在外版游戏中添加中文,很多人在2017年的Switch上才第一次尝试到任天堂的第一方游戏。
神游戏官中游戏《神游马力欧》
任天堂的游戏如今能尽可能100%中文化当然是好事,但是很多人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任天堂旗下游戏以及角色的很多官方中文译名不仅有很多和耳熟能详的民间翻译差别巨大,还有一些译名的设置或改变感觉很奇怪,让人摸不着头脑。实际上在这些问题背后,也暗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
“超级玛丽”到“超级马力欧”1985年发售的《超级马力欧》自然是一款不朽神作,在国内几乎人尽皆知。但很多人一想到这个游戏,更多记起的是一个叫“超级玛丽”的名字。
“超级玛丽”当然是错误译名,该游戏的标题画面就有着一个大大的“Mario”,即便翻译成“马里奥”也不应该叫“马丽”。其实这是一次让人哭笑不得的山寨译名“套娃”事件。这是因为大陆地区盗版卡带商起初是从台湾地区的盗版商获得游戏资料的,台湾盗版商将该游戏的英文名注释为“Super Mari”,漏掉了一个“o”,于是该游戏就直接被翻译成了不伦不类的“超级玛丽”。
不过即便避开这个乌龙事件,这个游戏界超级明星的另一个译名“超级马里奥”自然是名正言顺,但为什么任天堂不愿意承认这个译名呢?虽然任天堂官方未给予说明,但介于任天堂在宣传上的习惯,将“马里奥”翻译成“马力欧”的首要原因很可能是任天堂对亚洲地区的译名完全基于日语发音的潜在原则。“Mario”的日文发音更接近“马力欧”而不是“马里奥”。
其次,任天堂也很可能认为“马里奥”这个名字过于大众化,翻译成“马力欧”更容易被区分。不过现在来看,这个目的应该没有达到,在玩家圈乃至一些游戏网站,也依旧喜欢用“马力欧”称呼他。
除了马力欧,《马力欧》系列还有很多非常知名的配角,他们的官方译名也有很多和民间翻译不一致:“碧琪公主”被翻译成“桃花公主”,“黛西公主”被翻译成“菊花公主”,这样的译名显得充满童趣,也在表明《马力欧》系列适合所有年龄玩家的特点。不过其中的大反派“库巴”的译名则很有意思:“库巴”在简体中文地区被翻译成“酷霸王”,更有儿童动画片中的反派角色的意思了,不过在港台地区,这个乌龟大王和民间翻译一致。
酷霸王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一聊:“超级玛丽”在民间还有一个名字叫“采蘑菇”,这是因为很多人认为游戏里第一个出现的敌人形象是一个蘑菇,实际上这个角色的官方译名叫“板栗仔”,而那些在每一关被救的红白爆炸头角色才是真蘑菇,他们生活的地方叫“蘑菇王国”。
“大金刚”到“森喜刚”谈到“大金刚”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想到1981年的那款传奇街机游戏。该作后来也被移植到了FC,讲述的是一个背带裤大叔突破大猩猩设置的障碍,最终抱得美人归的简单故事。时过境迁,“大金刚”系列游戏已经伴随了几乎所有任天堂系列游戏机,这个猩猩的民间译名已经深入人心了。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金刚”并不是这只猩猩的官方译名,而任天堂给他起的名字非常奇怪,叫“森喜刚”。在这背后的故事还有一点复杂。
任天堂之所以不采用“大金刚”这个译名,是因为他们对“金刚”这两个字有着深深的心理阴影:在1982年,环球影业曾经状告任天堂,称其在前一年发售的街机游戏“大金刚”涉嫌侵权其拍摄的电影《金刚》。众所周知,《金刚》是驰名全球的怪兽电影,环球一直认为其版权属于自己。尽管任天堂后来力挽狂澜,通过证明《金刚》是公共版权而胜诉,但由于其带来的麻烦,任天堂对“金刚”两个字非常避讳。
森喜刚的形象经历过一次重新设计,并且成为了一名正派角色
而在为这只猩猩取中文名的时候,由于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听的名字,只有强行套用了一个概念:这只猩猩是在森林里的快乐王子,那干脆就叫“森喜刚”吧!
还有一种说法更让人哭笑不得:任天堂在着手给“大金刚”起中文名字的时候,当时的日本首相名叫森喜朗,没错,就是之前因为发表歧视女性言论被搞下台的那位东京奥组委前理事。因此这个名字被怀疑是拍首相的马屁。当然无论真相究竟是怎样的,“森喜刚”这个名字得到了宫本茂本人的批准,“钦定”的东西,即便再难听也只有接受了。
“海拉尔”到“海拉鲁”在所有任天堂游戏里,“塞尔达传说”估计是变动最小的一个游戏系列。其实从神游机发售之初,“塞尔达传说”这个译名就被定了下来,只不过在繁体中文地区,它被翻译成“萨尔达传说”。
在《塞尔达传说》系列的游戏中,林克、塞尔达等角色的名字基本和民间翻译保持一致,其中最大的变动估计就是游戏舞台的说法——此前国内玩家一般称呼《塞尔达传说》系列的游戏世界为“海拉尔”,但官方将其改为了“海拉鲁”。
表面上来看,这样的改动主要也是基于任天堂偏好基于日文发音的习惯,多数日本人说英语时很少发出翘舌的尾音,因此“海拉鲁”这个更接近日语发音的称呼上了位。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为了规避真实世界的地名:毕竟在我国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就有一个海拉尔区。
海拉尔火车站
在这背后还有一个传闻,据说宫本茂有一个亲戚(有一说是其父亲)曾经是侵华日军关东军的一员,参战时曾随队到过海拉尔,宫本茂也在其口中了解过当时海拉尔的草原美景,《塞尔达传说》的“海拉鲁”地区就是基于海拉尔的风光设计的......当然这只是一个未经证实的传闻,如果宫本茂的亲戚里真有这号人物,在分清具体个人的情况下,呸两声再走吧。
从“神奇宝贝”到“宝可梦”随着成为世界第一娱乐IP,“宝可梦”这个名字如今在国内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无论是平日的谈资还是媒体的报道,已经很少有人将其称呼为“神奇宝贝”或者“宠物小精灵”了。
其实在“宝可梦”这个名字诞生之前,官方都一直在为中文地区无法统一名字而头疼。于1997年首播的《宝可梦》动画片曾分别被香港和台湾地区引进,但是双方并没有统一译名,台湾地区称其为“神奇宝贝”,香港地区将其翻译为“宠物小精灵”。这部动画在大陆地区播出的时候,电视台里引进港版台版的都有,所以其称呼在大陆一直很混乱。此外《宝可梦》的游戏还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口袋妖怪”,一个IP三个译名,足以让旁人崩溃。
这种乱象直到2010年才有转机,彼时央视电影频道引进了系列的《钻石与珍珠》动画,并首次将其称呼为《精灵宝可梦》,由于是官方引进,“精灵宝可梦”第一次成为该系列的官方中文名。2016年,宝可梦公司宣布3DS游戏《精灵宝可梦:日/月》支持官方中文,“精灵宝可梦”的官方译名在民间得以强化,同时,“精灵宝可梦”也成为了两岸三地统一的中文名。
2019年,Switch游戏《宝可梦:剑/盾》发售,官方又表示中文名被简化为“宝可梦”,同世界各地的叫法保持一致(Pokemon)。
让所有国内宝可梦粉丝泪流满面的一瞬
除了游戏名字,《宝可梦》中的精灵名字大多数也保持了民间的称呼,但也有部分合理更改。比如“乘龙”被改为“拉普拉斯”(因为其并没有龙属性,那喷火龙为啥......Mega有龙系啊,那没事了),“大甲”被改为“凯罗斯”。其中最有名的“皮卡丘”倒是没有更改名字,但是“皮卡丘”从2016年起也成了中文地区统一的官方名称,香港地区曾经因为“皮卡超”的译名被改了还引起过大规模反对(尽管“皮卡丘”的粤语发音和“皮卡超”一模一样)。
皮神,永远滴神
尽管任天堂对旗下游戏的中文译名改动很大,但这也说明任天堂对于游戏的本地化工作还是比较上心的。相信玩过《集合啦!动物森友会》《超级马力欧:奥德赛》等游戏的玩家都能体会到其中文翻译的良心。任天堂在官宣《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将支持中文的消息后,过了将近一年才推出了中文版本,但是国内玩家的等待是值得的,其中文翻译的水平也很对得起其当代经典的称号。
连《异度神剑》这个相对小众的游戏系列都有中文了
如今,支持中文的游戏已经越来越多,但是面对中文翻译时是否能够付出精力,让中国玩家也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体会到游戏的魅力,又把各种游戏在中国玩家的眼中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我们要感谢那些愿意推出优质中文游戏的厂商们,也要用实际行动激励他们继续为我们带来优秀的中文游戏作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