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大佬们的隐秘江湖

香港电影大佬们的隐秘江湖

首页模拟经营电影帝国经营更新时间:2024-07-31

1922年,上海。

26岁的邵仁杰成立了一个叫“和平社”的剧团,演出当时颇为时髦的文明戏。

这“文明戏”其实就是中国早期的话剧,只不过说着说着会唱上那么一段。这样的表演形式在当时很贴近生活,所以很受欢迎。

邵仁杰成立和平社多亏了两个人:张石川和郑正秋。两人都是编剧小能手,能编能导。

不过这两人很快自立门户,成立明星影片公司,跑去拍电影了。他们用8个月时间拍了一部叫《孤儿救祖记》的电影,没想到上映后造成轰动,大家都争先恐后涌入戏院观看,两人因此名利双收。

邵仁杰看着眼馋,心想这东西我也能搞,于是投资一万银元成立天一影片公司,开始投身电影事业。搞电影前先要想一个拉风的艺名,他姓邵字仁杰号醉翁,干脆就用邵醉翁行走江湖。

邵醉翁与天一影片公司

合伙的生意不好做,还是亲兄弟靠谱。他拉来二弟仁棣(号邨人)、三弟仁枚(号山客)、六弟仁楞(号逸夫)入伙,二弟编剧兼财务,三弟编剧兼发行,六弟摄影兼发行,自己出任制片和导演。

其中,六弟邵仁楞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邵逸夫,江湖人称“六叔”。

天一影片公司拍的第一部电影是《立地成佛》,紧接着拍了《女侠李飞飞》和《忠孝节义》。这三部都是邵醉翁执导,票房都不错,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大家看到拍电影很赚钱,转眼间上海滩的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时多达40余家。邵氏兄弟商量对策,觉得应该走差异化路线,以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为题材,还不用抓头发搞原创。这一招很成功,不但节省时间还很有市场,特别在南洋一带大受欢迎。

邵醉翁一看大喜过望,决定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天一公司的电影发行到南洋。这时邵逸夫已经中学毕业,他和三哥邵仁枚肩负起了开拓南洋市场的重任。

初到南洋,两兄弟人生地不熟还遭到同行的排挤,他们采取的策略是农村包围城市,避开竞争激烈的城市,先从农村入手。每天扛着笨重的放映机和电影胶片走村串户,放起了坝坝电影。

当然这一招很慢,他们想到的办法是和当地的青年影片公司合资,成立天一青年影片公司,一口气合拍了近10部电影。这以后,天一影片公司在南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购入了多家戏院,建立了多个放映网点,并于1930年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邵邨人、邵仁枚、邵逸夫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第二年日本在上海挑事,为了躲避战乱,邵醉翁决定在香港设立分厂,即天一港厂。

1937年,日本又挑起八一三事变,向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上海是没法呆了,邵醉翁只好把天一影片公司全部迁往香港,并正式更名为南洋影片公司。

到了1938年,邵氏家族的电影帝国基本形成,在香港和南洋有4个大型拍摄基地和79家电影院。四兄弟意气风发,意欲将南洋影片公司打造成东方的好莱坞。

不幸的是三年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和南洋等地相继陷入战乱,这给了邵氏家族致命一击。人心惶惶,战乱四起,谁还有心情看电影!香港和南洋的公司都陷入困境,邵氏电影帝国轰然倒塌。

打击最大的要数老大邵醉翁,多年苦心经营的事业毁于一旦,终日郁郁寡欢。日本投降后,香港和南洋的公司重新开业,但此时的邵醉翁年近半百,无心再战,意欲退出江湖回到上海。

邵醉翁把香港的公司交给了二弟邵邨人打理,邵邨人和儿子将南洋影片公司更名为邵氏父子公司。

没有了大哥,现在的邵氏兄弟等于分了家,邵氏父子公司主攻香港市场,邵氏兄弟公司主攻南洋市场。不过邵氏父子公司在香港的发展并不顺利,特别是当时的国际电影发行公司改组为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简称电懋)后,电懋开始自己拍片,成为邵氏父子的主要竞争对手。

电懋财大气粗,很快成为香港电影行业的老大,许多当红明星都在旗下。在电懋电影公司和长城电影公司的夹击下,邵邨人觉得很难与其竞争,开始缩减电影投资,向房地产行业发展。

二哥的做法引起了邵仁枚和邵逸夫的不满,他们觉得电影行业还大有可为,于是回到香港买下邵氏父子电影公司,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邵逸夫任总裁。不久后,邵邨人和儿子退出新成立的公司,基本上告别了电影行业。

邵逸夫

邵逸夫掌管新公司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兴建邵氏影城,并于1961年12月6日正式启用。

1964年,第11届亚洲影展在台湾举行,电懋电影公司的老板陆运涛和行政人员共57人在回程途中全部遇难,电懋遭遇灭顶之灾,从此一蹶不振。

这给了邵氏快速崛起的机会,邵氏开始叱咤香港,并引领香港电影走向辉煌。后来很多媒体提到香港电影,必然会提到邵氏,因为邵氏是奠基者,那些后起之秀基本上都是站在它的肩膀上开枝散叶。

比如嘉禾。

嘉禾的创始人是邹文怀,邹文怀是邵氏的元老级人物,也是邵逸夫的左膀右臂。他在1970年离开邵氏,与何冠昌及梁风共同成立嘉禾公司。

嘉禾公司是一家神奇的公司,为什么说它神奇呢?因为它成立之初就遇到了李小龙。

李小龙本来想和邵氏合作,据说当时他开出的片酬是一万美元,邵氏觉得报价太高没有同意。邹文怀趁机把李小龙拉拢过来,以1.5万美元签下李小龙两部电影,李小龙也不负厚望,第一部电影《唐山大兄》上映后票房大卖300万,创下香港开埠以来电影最高票房纪录。

李小龙和嘉禾乘胜追击,又拍了《精武门》、《猛龙过江》和《龙争虎斗》,部部大卖,其中《精武门》打破了亚洲票房最高纪录。遗憾的是,李小龙还没有等到《龙争虎斗》上映就猝死在情人丁佩的床上。这对嘉禾是很大的打击,不过有了李小龙的这几部电影,嘉禾也有了抗衡邵氏的资本。

李小龙和邹文怀

值得一提的是,李小龙的头两部电影都是罗维执导的。罗维在香港电影界也是个人物,他一开始在电懋电影公司,电懋老板出事后加盟邵氏,后来又转投嘉禾。这哥们儿很幸运,先是遇到了李小龙,后来遇到了成龙和李连杰。

不过运气虽好,但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缺少开拓创新的精神。他和李小龙合作应该是人生达到了高潮,但是拍了两部后这哥们儿飘了,认为是他成就了李小龙,而李小龙说是他成就了罗维。两人打起了嘴仗,闹到后来李小龙甚至提刀要捅罗维。

李小龙死后,许冠文加盟嘉禾,第一部电影就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鬼马双星》,这部电影上映后大火,票房高达625万。其实许冠文以前也是邵氏旗下艺人,他当初写好《鬼马双星》的剧本交给邵逸夫看,希望能够与公司合资拍片平分利润,邵逸夫觉得这个要求过分断然拒绝了。

许冠文一气之下离开邵氏,成立许氏电影公司,他又找到邹文怀,希望与嘉禾合作,邹文怀看完剧本同意了。这以后,许氏兄弟成为嘉禾台柱子,嘉禾也靠着许氏喜剧转危为安。

现在嘉禾主打轻喜剧,罗维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加上他的前妻成了邹文怀的红颜知己,罗维无奈之下离开了嘉禾。

离开嘉禾后,罗维成立罗维电影公司。很快,他遇到了成龙。

成龙和罗维

成龙以前是新天地公司的演员,但拍了两部电影票房惨淡,在陈自强的推荐下加盟罗维电影公司。罗维想把成龙打造成第二个李小龙,造型和招式刻意模仿李小龙,打的时候还嗷嗷叫几嗓子,但电影上映后表现平平。

后来思远影业找到成龙,拍了两部电影,分别是《蛇形刁手》和《醉拳》,由袁和平担任导演,这两部电影大获成功,成龙也因此走红。成龙走红后笑纳嘉禾天价片酬,转投嘉禾旗下,只留罗维一声叹息。

错过成龙,罗维又找到李连杰。当时李连杰自导自演了《中华英雄》,拼了老命来拍差一点亏本,李连杰心灰意冷出走美国。罗维找到李连杰后说服他拍了《龙在天涯》,还拉来了周星驰和利智,可惜电影上映后仍然反响一般。

不过李连杰拍这部电影的最大收获就是认识了利智,利智后来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同时他认识了罗维的儿子罗大卫,罗大卫后来成了他的经纪人,因罗大卫的老妈此时已是嘉禾高管,李连杰顺理成章签约嘉禾旗下。

李连杰签约嘉禾后,即将迎来他的光辉岁月,也将陷入到巨大的风波中……

(未完待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