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1:个体创业阶段(1988-1993年,44-49岁)
这一阶段,研发投入大,内部管理混乱,每个月基本发不出工资,所以员工流动性很大。任正非的主要工作就是做销售,跑客户,想办法给员工发工资,同时还要激励员工士气,日子过得挺狼狈的。
阶段2:个人英雄阶段(1994年-1995年,50-51岁)
这一阶段,万门机开发成功,大规模开发市场,任正非大力提倡个人英雄主义。如“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烧不死的火鸟是凤凰”等。如他在1994年说“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市场工作原则,几年来感召了多少英雄儿女一批一批地上前线”。此时的任正非认为,只要激发大家的英雄主义,只要大家拼命干,公司就能发展起来。但实际事与愿违,华为内部宗派主义盛行,山头林立,内部思想很不统一。
阶段3:个人修炼阶段(1995-1997年,51-53岁)
为了统一思想,消灭山头,华为聘请人大专家组做华为基本法。在和专家的沟通中,任正非的思想发生巨变。
1. 开始注重个人修炼,提出“在思想上艰苦奋斗”,“无论何时都要自我修正,自我批判,吾日三省吾身”。
2. 英雄主义思想淡化,指出“英雄就在身边”,踏踏实实,认真工作的普通员工就是英雄。
3.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作为公司的基础,提出“认同华为文化是作为华为员工的基础”,“把不认同华为价值观的员工清除出去”。
阶段4:生命开悟阶段(1998年-2000年,54-56岁)
1998年3月推出华为基本法,1998年开始与IBM合作,到2002年合作告一段落。任正非的管理思想成熟。具体表现:
1. 1998年3月,提出要探索管理规律,追求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预示着任正非在走一条属于任正非自己的管理思想之路。华为基本法颁布后,任正非提出“探索中国的世界级领先企业之路”。可见,任正非要探索的道路,不仅是属于华为的,也是属于中国企业的。
2. 1998-1999年,多次谈自我批判。提出员工的自我修炼、自我批判才是公司长久发展之道;倡导员工通过自我批判来不断净化自己;自我批判重新做人;自我批判,克服管理上的幼稚病。
3. 全面引进西方管理,倡导职业化管理,管理体系快速国际化。
4. 到2000年,进一步提出,自我批判不是修身养性,而是要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更广阔的服务对象,寻找更有意义的奋斗目标,收获高尚美好的人生。这预示着,任正非的生命打开了,开悟了。
阶段5:思想成熟阶段(2001-2002年,57-58岁)
1.2001年,母亲去世,给任正非打击很大,他写了《我的父亲母亲》,回顾了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前半生,更加诊视生命。
2.2001年的IT泡沫让他深感华为危机,2002年,任正非写了《华为的冬天》,要求公司均衡发展,安安静静地应对外界评论。上述两文在网络反响很大,标志着任正非对人生,对企业的理解已经成熟。
3.2002年,写了《谈干部队伍建设》,对干部提出六项要求,也可以说是对自己的要求。六项要求的核心是使命感、胸怀、品德、视野、学习、均衡发展(灰度哲学的前身)。这标志着任正非的管理思想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