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年多的持续发掘,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目前已过半,最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内,陆续出土青铜、玉器、金器、木器等一大批珍贵文物,截至目前,有编号的文物近万件。其中,就包括一件最大的、也是相对最完整的青铜面具,再次刷新了我们对三星堆的认知。
这是今年6月23日,三星堆3号坑最新发现的青铜大面具出土时的现场。据介绍,今年3月份,这件青铜大面具在3号坑,约坑中心的位置露出一角,因填埋方式错综复杂,从发现到出土,前后历时3个多月。
三星堆遗址3号坑发掘负责人 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 徐斐宏:这件青铜面具是我们坑里最早发现、最早露头的一个青铜器,它的体量应该说是目前发现的青铜面具里面体量最大的一个。
专家介绍,新出土的青铜大面具,最宽处有1.35米,高75厘米,深度达60厘米。此前有学者认为,三星堆的超大青铜面具,供奉在神圣的祭祀仪式上,以其巨大的体量,可以达到心灵震慑的目的。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文物修复师 任俊锋:目前整个三星堆来说,我们现在出土的青铜大面具,应该是最完整的。
文物修复专家介绍,现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收藏展出了一件1986年在2号坑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与新出土的这件青铜大面具十分相似,别看它现在看上去完好无损,其实,1986年出土时,只残留了右耳和下巴,其余近90%,都是文物修复专家依据考古研究成果,做的复原性修复。而3号坑最新出土的青铜大面具,终于让人们看到了它的真容。
3号坑新出土的青铜大面具,已埋藏了三千多年,为减轻它对现在保存环境的“认生”感,文物专家已经开启颜色变化、状态稳定性等方面的全程监测和实时评估。仔细观察,左耳处的一道裂缝,已用绷带轮毂固定住,防止进一步开裂后与本体分离。而颌骨处已经变形,右侧往里略凹陷,左侧往外略凸出。为了找到适合它的清理保护方法和材料,文物专家已经在它的左耳下方开辟出10厘米长的方块儿试验区。同时已对其开展合金比例、铸造工艺、锈蚀产物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为后期对它进行保护修复提供支撑。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文物修复师 任俊锋: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然后在博物馆和大家见面。
三星堆面具 破译古蜀国通关密钥
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至今近百年,但一直没有发现文字,而关于古蜀国的文献记载又都是只言片语。因此,三星堆出土的每一件文物,包括文物在坑内的埋藏状态,都成了考古专家破译古蜀文明的通关密钥。那么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又承载着怎样的历史信息呢?
三星堆遗址3号坑发掘负责人 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 徐斐宏:三星堆博物馆还有一件比较有名的青铜大面具,那个是纵目面具,千里眼、顺风耳的那件面具,那件面具在宽度上比3号坑出的(这件)面具要稍微宽一点,但整体体量说,不及我们3号坑最新出土的这件面具的。
徐斐宏所说的纵目面具,1986年在三星堆2号坑出土,现在收藏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从记录当时发掘现场的影像看,出土前它倒扣着埋在土里。青铜纵目面具,高66厘米,宽138厘米,微露舌尖,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伸出16厘米,双耳向两侧极力展开,因此又被称为“千里眼顺风耳”。有学者认为,蜀地雾气重、日照少,突出眼睛,才能看得更远。突出耳朵,才能听得更清。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黄一:它本身的这个视觉形象跟《华阳国志.蜀志》里记载蜀人的先王蚕丛“其目纵,始称王”的这个传说特别接近。
专家介绍,有关三星堆的文字记载十分稀少,仅在《华阳国志.蜀志》等少数古文献中有只言片语。现在通常认为,在秦灭蜀之前,蜀分别由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5位首领统治。“纵目面具”可能表现的就是第一代古蜀首领“蚕丛”,它的出土,让千百年来人们对蚕丛的模糊认知,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黄一:对于人五官的一种夸大,来表达一种他对于自然界的向往或者一种能力的向往。很大程度帮我们确定了这个三星堆文化是古蜀文化的一个部分的这样一个重要依据。
三星堆最大青铜面具 入坑方式曾精心设计
在发掘三星堆这件最大的青铜面具时,尤其令考古专家意外的是,在面具鼻尖的凹槽里,还集中发现了一些海贝。通过多个迹象,专家初步推断,这件青铜大面具的入坑方式,经过精心设计。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三星堆古蜀人的祭祀之谜。
现场考古专家介绍,三星堆3号坑的这件青铜面具,从发现到出土前后历时3个多月。之所以耗时长,主要因为它的埋藏方式过于复杂。上面叠压了多层象牙,当考古人员抽丝剥茧地把象牙一根根取走后,又发现面具里面还藏有十几件有领璧、铜戈等小件青铜器,当逐一取走后,考古专家满心以为可以提取时,又在大面具里面意外地发现另一种文物。
三星堆遗址3号坑发掘负责人 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 徐斐宏:这个面具出来之前是脸朝下在坑里面,我们很惊讶地发现,在青铜面具的内侧,它鼻子的内侧,等于是往下凹的一个空间,像一个容器一样,这个空间里面鼻子内侧有大量的海贝。
海贝,一般认为在古代充当货币。1986年发掘的2号坑,就曾发现4000多枚海贝,一部分放在坑底,一部分放在尊、罍等青铜容器内和青铜头像中,有学者认为这些海贝是古蜀人向神灵献祭的祭品。此后,经研究鉴定,这些海贝中数量最多的是环纹货贝,只分布在印度洋深海区。因此,有学者认为,3000多年前,位于内陆的三星堆古蜀人,已经与南亚、东南亚辗转相连。而在青铜大面具的鼻尖凹槽内集中发现海贝,这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尤其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
三星堆遗址3号坑发掘负责人 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 徐斐宏:这个海贝不会是自己掉进去,肯定是人后续给加进去的,那也就是说,只有这个面具是躺在那儿,才能把海贝加进去。
这个面具不是说本来是竖直着,正常一个姿态放下去,之后然后倒了。它不会是从上往下扔下去的。它当时就是故意面部朝下放到这个坑里面的,放好之后才出现这样一个状态。
综合这些迹象专家初步推断,青铜大面具可能经过设计后再放入坑内,这一发现,离人们复原古蜀先民的祭祀场景,又近了一步。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