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看不见
有些时候,父母要学会“视而不见”。
有时父母过多的干预,反而对孩子是一种障碍。一件本来孩子自己可以解决的事情,经父母一参与,孩子就会失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困难就找父母。伴随着孩子的长大,当孩子被父母培养成这种习惯时,父母会觉得越来越烦,如果父母能早点知道这一点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你就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人格的人。
所以,凡事先观察,孩子实在解决不了时,父母在给予恰当的帮助。
本节课中的案例一和案例二就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育儿方式,大家觉得哪种方式更好呢?而你经常使用哪种方式呢?使用不同的方式就会收获不一样的孩子。
练习攻略:
1、当孩子不懂真正分享的意义时,孩子选择不分享,父母可以选择“视而不见”。
有很多父母会强迫孩子分享玩具或者食物,在孩子不知道分享的意义之前,请先不要强迫他,等你跟孩子讲明白分享的意义时,再征求孩子的意见是否愿意分享。
2、当面对孩子的小冲突时,先旁观,根据需要再介入。
多子女的家庭,孩子有冲突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着急替孩子解决,把解决问题的权力留给孩子,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都能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当父母介入孩子的战争时,一旦父母解决不够恰当,不但会给自己带来亲子关系上的障碍,还会破坏孩子之间的关系,这种被破坏的关系会一直影响他们,很多人成年以后,兄弟姐妹之间还在受着这样的影响。所以孩子有战争时,让他们自己解决,实在是解决不了时,父母在给予恰当的帮助。
3、衡量孩子的能力,不随便帮助。
如果孩子通过努力能解决问题,不随意帮助,不随便帮助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帮助。
4、消退法。
对于孩子的一些错误,比如,在父母拒绝给孩子购买玩具大哭大闹,就是为了引起他人关注,父母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不要理他,在旁边温柔而坚定的看着他哭,这种方法会让他失去哭闹的动力,等他情绪平静下来时,再给孩子讲道理,此时他就容易听进去了。这种“视而不见”不是真的不闻不问,而是要观察,避免唠叨。
5、有些情况直接忽略就好。
当孩子小的时候说一些不文明的话,父母不要强调不要说,而是淡化处理。你越是重复或者制止孩子,他就越会上劲,所以假装听不见。或者换用其它的语言说:你千万不要说我是大南瓜!孩子就会顺着你的思路走,而不去强调那些狠话和脏话。
6、有些时候,“视而不见”是最好的减压办法。
当孩子压力大时,比如高考,会出现焦虑郁闷的情绪,孩子面在对这样的人生转折时出现情绪也属于正常现象,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关心,但不要盯着孩子问他:“怎么了?”不要强调高考的重要性,否则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父母先提升 孩子大改变
1、遇到孩子的无理取闹行为时,用消退法试试看。
2、针对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之前你有过多的“关心”,今天试着“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