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春季收捕到的自然分蜂群还是在野外找到蜂巢后割蜜捕捉的蜂群,对于养蜂人来说,收捕蜜蜂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但是养蜂人收捕蜜蜂饲养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刚收捕回的蜂群容易发生飞逃,遇到最多的就是野外割蜜后收捕的蜂群和春季自然分蜂的蜂群。蜂群收回当天不会飞逃,但是第二天却飞逃了,或者过几天飞逃。那为什么会出现收捕回的蜂群飞逃呢?其实是养蜂人没解决好蜜蜂安家问题。
蜜蜂是非常聪明的昆虫,养蜂人要饲养它们那就要了解它们,收捕蜜蜂时也好想想你收捕回的蜂群处于什么状态?会有什么情绪?该如何尽快稳定蜂群情绪?此刻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如果你能考虑到这些,那么你就有办法应对,这样收捕回的蜂群也能安定下来。现在从三个不同蜂群被收捕后养蜂人该如何安抚蜜蜂情绪,解决好蜜蜂的安家问题。
春天,春暖花开,也是分蜂最多的季节,养蜂人春季可以收捕捉到很多分蜂群
- 春季收捕回的分蜂群
可能很多人会说自家蜂场分蜂的蜂群收捕后基本不会发生飞逃,但是我想说小编以前自家蜂场的分蜂群收捕回后,第二天就飞逃了,有的过几天才飞逃。那时真是不明白为什么会飞逃,后来仔细想想才发现是自己给蜂群提供的蜂箱出了问题,没解决好蜂群的安家问题。为什么给分蜂群提供的蜂箱非常重要呢?养蜂人要知道,蜜蜂为什么会发生分蜂?分蜂前期蜜蜂会做什么准备?
首先蜜蜂会发生分蜂说明蜂群群势强,蜂箱筑巢空间有限,无法容纳大量的蜜蜂,这时蜂巢是很拥挤闷热的,导致蜜蜂情绪浮躁,急于分家。那么蜜蜂在分蜂前几天就会提前去寻找筑巢点,蜜蜂对于筑巢点的选择中有很重要的一点,空间能否容纳蜂群,通风是否良好。所以针对这一点,养蜂人应该就明白了为什么你收捕的蜂群容易飞逃了,因为养蜂人给蜂群提供的蜂箱安家和蜂群自己找的筑巢点安家相比不足以让蜂群放弃选好的筑巢点。容易导致收回的分蜂群飞逃的蜂箱有个共同特点:密闭不通风,未消毒有异味,空间小。试想一下,分蜂群终于可以摆脱拥挤闷热的环境了,而养蜂人却又把分蜂群置于这样的环境中,不通风的蜂箱无法消除蜜蜂燥热的情绪,飞往选好的筑巢点是最佳选择。
蜂箱通风不良闷热,箱内水滴可见,蜜蜂极易分蜂,这样的通风不良的蜂箱就不适合用于饲养分蜂群,易飞逃
养蜂人这时候必须解决好分蜂群的安家问题是“蜂箱”,养蜂人要给蜂群提供一个干净、通风、无异味的舒适蜂箱安家。所以对蜂箱的处理很重要,第一保证通风;第二做好消毒,可用高温喷火枪给风向内部过一边遍火*菌消毒;第三消除异味,给蜂箱内部浇些融化的纯蜂蜡。做好这工作后就是把蜂箱安放在一个好的位置,这样能很快安抚蜜蜂情绪,筑巢安家。这里要强调一点,不建议在巢门口安放防逃片,春季分蜂群有些蜂王还是未交尾的处女王,安放防逃片虽然能防止蜂群飞逃,但是处女王无法外出交尾,造成后期蜂群衰亡。同时防逃片只会刺激蜜蜂的情绪,因为蜜蜂出入不便,让蜜蜂情绪不稳定,刺激蜂群飞逃。
诱蜂箱标准是适合饲养分蜂群的,蜜蜂能飞来,说明对蜂箱是认可的。蜂箱通风良好干净无异味,安放位置好
- 秋季收捕的飞逃蜂群
秋季收捕的分蜂群是极少的,一般都是飞逃群。秋季蜂群飞逃无非两个方面原因:胡蜂危害和蜜源的短缺。由于秋季蜜源植物少,之后就是冬季,秋季收捕回的蜂群养蜂人急需解决蜂群安家的问题是“蜂蜜”。这个时期能给蜂群提供充足的蜂蜜,蜂群才能大量培育适龄越冬蜂,才能保证蜂群安全越冬。所以秋季收捕回的蜂群,必须要饲喂蜂蜜水,直到有蜜脾封盖出现为止,这样蜂群就会安定下来,基本不会发生飞逃。
秋季飞逃来的分群,群势小,捕捉饲养要饲喂蜂蜜水和补充成熟封盖子脾,这样蜜蜂就能安定下来快速发展
- 野外割蜜收捕回的蜂群
割蜜收捕蜂群对蜂群的情绪影响是非常大的,蜂巢的破坏,蜂蜜和幼虫的失去会让蜜蜂惊慌失措,伤心和愤怒。养蜂人在这种情况下收捕回的蜂群是非常容易飞逃的,这时的蜜蜂是不愿意被养蜂人收捕的,情绪是很消极的。收捕后就会发现蜜蜂采集不积极,如果养蜂人不能消除蜜蜂这种情绪,飞逃是大概率事件。那么如何尽可能快的消除蜜蜂这种消极情绪,让蜜蜂尽快安家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过箱捕捉。养蜂人捕捉这种带幼虫的蜂群时,要把割下的幼虫子脾用巢框固定好,再把蜜蜂移入到蜂箱中。由于幼虫子脾尚在,蜜蜂会积极投入到护子育子的工作中,同时捕捉回后的当晚要饲喂蜂蜜水,这样连续饲喂几天,蜂群情绪就会稳定下来,也不会发生飞逃。因为养蜂人解决了蜜蜂的安家问题:“幼虫和蜂蜜”。
对于带子脾蜂群的捕捉,防止蜜蜂飞逃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子脾过箱捕捉
无论蜜蜂还是我们人类,对于家的情怀都是很深的。如何才能更好的安家,人类需要舒适的房子,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可爱的家庭成员。对于蜜蜂一样如此,想要捕捉的蜂群安家不飞逃,舒适的蜂箱,充足的蜜粉和大量的幼虫。所以养蜂人要设身处地的为捕捉的蜂群着想,解决好蜂群安家的问题,这样蜂群才能尽快安家,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