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秋已至,想找点小吃来....
来到赣州,想要去吃些小吃,无论是当地人介绍,还是自个儿打开手机app推荐,都会指向一个地方——钓鱼台小吃街。
赣州有句俗语:“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德来”,其中八景台中,钓鱼台就是其中一景。
钓鱼台位于赣州老城区中部,南接厚德路西段,北通大公路中段,中通宫保府,黄土井。长约330,宽约2.8米。据清同治《赣县志》记载:因巷中段原有一水搪,水塘旁边有一株榕树,水搪背建有一庙,叫姜太公庙,巷以姜太公钓鱼典故得名。
多年之后的钓鱼台巷商林立,汇集了赣州及全国各地知名小吃,已成为了赣州人人皆知的一条特色小吃街巷。
大概在十年前,钓鱼台小吃街开始成为赣州美食的标志,但凡来赣州者,皆来此处一游,一而再再而三,热闹非凡。各类小吃粉墨登场:麻辣小龙虾、重庆酸辣粉、鸡翅包饭、桂林米粉、臭豆腐、鸭血粉、宁都肉丸、福鼎肉片、章鱼小丸子、烤酸奶等等,数不胜数。钓鱼台还有个奇怪的规律,那些打着外地美食的店面总是会比本地美食有更充足的客源,老板笑呵呵,数钱数到手抽筋。据说一个4平方米的包子铺,一个月的收入达到20多万。
是否有过这样的一种经历或者感觉,每到一个城市,第一件事不是去找那些有名的旅游景点或者风土人情,而是寻觅和品尝当地的美食。到美食街里探寻一番,辣的、咸的、甜的、香的....吃饱了还不够,一定还要带着一些回落脚的地方,享受味蕾的二次狂欢。
武汉对应着“解放碑”,成都对应着“宽窄巷子”,那赣州一定是对应着“钓鱼台”。现在全国各地的美食街含括的美食种类越来越多,导致这些美食街趋于同质化。但还别说,由于各个地方的风俗不同,所做出的食物味道仍旧存在各自特色。无辣不欢的赣州人总能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或许更加刺激的美食更容易让人怀念吧。就好比坏坏的男孩更得女孩子的喜爱一样。
夜晚将领,行走在钓鱼台之中,从南走到北,小巷不足500米,高峰时候却是寸步难行,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大都是一些80、90后来这里满足对美食的*,毕竟只有年轻的胃才能承受得住钓鱼台的丰繁诱惑。如果一定要分清这食客中的主力军是谁,那定时那些年轻可爱的女孩子了,如果有男的,也是买单掏钱姿势潇洒的。
他们大多是赣州院校的学生们,年少无忧,少了社会世俗的压力,东边看看要一个,西边瞧瞧又买下,老板们自然笑弯了腰.
说了那么久,单是文字稍为单薄,总归得上点图来解解馋:
信丰萝卜饺,用藉粉做的,其实就是用地瓜粉做饺子皮,用萝卜做馅,并且包一片鱼。蒸熟了吃。
兴国米粉鱼,下面放米粉,上面放鱼片,蒸熟了吃。
这是没熟的,放好鱼片就蒸了。
瑞金牛肉汤店不光是牛肉汤,还有牛杂汤、卤豆腐,都是瑞金的特色
儿时的美好,各类客家米果甜食
赣南果子,黄黄的土话叫“巴涅拿”
赣州人喜欢吃辣,这是辣椒酱,红红火火
————以上来自梦魂网友提供
然而..........
一天天热闹的钓鱼台也将它的弊病一天天暴露出来,
不断增的人流,使得人车相争,交通无序,尤其是钓鱼台向下延伸到中联,之间相隔了一条过道,人流穿行,很是危险。
各类商家相互竞争,为了节约成本,经营监管也不甚到位,导致卫生环境、噪音油烟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着附近居民生活。
为此,章贡区赣江街道办事处联合城管、卫生、工商、环卫等多部门,对钓鱼台小吃街长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治。
对于这次整治,怎么说呢?效果可以用立竿见影来形容:
流动摊点不见了,
延伸出店面的小摊子缩回了屋子,
违章搭建的棚子也被撤了下来,
街边各种有趣小广告也被清理掉了,
噪音小了、油烟跑了
钓鱼台大变样,变得..越来越像..普通居民区...
最近一次去往钓鱼台,约是在一年前了罢
记得当时,刚整治一段世间,变化颇多
就好像性感妖娆的情人,
突然穿一身麻衣,在你面前卸妆,
顿时没了胃口,
熟悉的小吃店关门了,
热闹、拥挤的氛围不见了,
剩余下来的饮食店间竟还出现了干净整洁的服装店
这?还是小吃街吗??
都说去钓鱼台是奔着美食去的
是!但是也不全是这样
钓鱼台的街道,非常窄
周围的房屋也不够精美典致
也正是这样,让钓鱼台吸引着人们蜂拥而来
大多数人们习惯了高楼大厦的城市化生活
心底却仍然渴望有一个去处
热闹、怀旧,像赶集一样
或许这是中国人民特有的庙会情结吧
给简单乏味的生活予以一丝调剂
开开胃,尽情释放自己
大口喝酒,大块吃肉
亦或是吃个满头大汗
丝毫不用顾忌自己的形象
而这些追求,在如今的钓鱼台
怕是很难得到满足了.....
特色风味小吃街与良好城市形象之间
赣州钓鱼台该何去何从?
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