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元“巨债”逼出的广告天才:从校园诗人到传媒大亨

160元“巨债”逼出的广告天才:从校园诗人到传媒大亨

首页模拟经营广告公司大亨更新时间:2024-05-07

说到江南春,一定很多人不认识。

财富、年轻、有头脑、执着,这些所有可能引发尖叫的因素,江南春都有。从校园诗人到传媒大亨,也许只有一步的距离。

写诗的人都很有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让江南春发现原来无聊的时间也可以用来赚钱。

在从业10年之后,他创造了分众传媒,也创造了一个属于思想者的资本天堂。

1991年,年仅18岁的江南春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时代,江南春是华东师大颇有名气的“夏雨诗社”社长,还出过一本诗集《抒情时代》。

江南春对当时生活状态的经典描述是:“我会用整个下午留心前桌的女生,并郑重地为她写下评语;在傍晚,我通常都会鼓足勇气到学校舞厅涉足一场爱情或者被轻易地拒绝;无论怎样,待到月黑风高之时,我一定独自回到寝室,轻轻松松写起小诗。”

刚进大学的江南春,为了满足自己早日独立的愿望,开始琢磨怎样让自己挣点钱,这样才能长时间不用回家听父母的唠叨。“那时刚进大学,大一就开始做家教,两个小时7元钱。但因为我的课已经排得很满了,而且我又刚谈女朋友,花费比较大,所以少量的家教收入根本无法满足我日常的开销。而我又不愿意回家拿钱。”

和大多数上海本地人一样,江南春的父母也是工薪阶层,父亲做财务会计,而母亲还曾成功地经营过一家小型便利店。

江南春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华东师大学生会主席的竞选中。在该校历史上,竞选学生会主席的一般都是大三学生,江南春则提前了一年。据说,江南春最终取得胜利主要得益于他的口才和事先准备充分。后来出任分众传媒副总裁的师兄嵇海荣是当时在任的学生会主席,他主持了整个竞选过程。他透露,在最后竞选的6个候选人中,第一个上台的江南春也是唯一一个脱稿演讲的,给其他人造成了很大压力。

据说,江南春当时还找了很多院系的学生会主席,一顿十块、十几块钱地请吃饭,沟通想法兼拉票。一圈下来,因为沟通成本,江南春一下子欠下了160元钱的债。

为了还清这160元债务,已是校学生会主席的江南春,逮着了一个赚钱的机会:一个名为“上海亚太影视公司”的企业来学校招业务员,每月300元工资, 这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江南春而言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当时还有一个赚钱的方法,就是扫仓库,一天20元。但我扫了一天后,别人就说不用扫了,一个月才要扫一次。”

为了赚钱还债,江南春开始了他的第一份推销员的工作。

一个月后,招来的30名业务员只留下了两名,江南春是其中的一名。第一个客户是汇联商厦,给了1500元让他策划影视广告。江南春连夜写了脚本,随后客户痛快地投入了十几万元拍广告。第一单的成功,让原本准备只干一个月的江南春打消了回校过惬意生活的念头。他把学生会的工作放下,全身心干广告,沿着淮海路“扫”商厦。

1993年,江南春所在的广告公司一年收入400万元,其中150万元是由他贡献的。

江南春很快决定自己创业。

1994年,还在念大三的他与几个合作伙伴成立了永怡广告公司,自任总经理。

大学还没毕业,江南春就已经成为学生中少见的百万富翁了。

1995年,公司的年营业额已达到500万元左右,这在当时已经是一家中型的广告公司,而公司在上海也有了许多的广告客户,包括联想等。但因为公司没有核心的大客户和业务,没有一个核心的产业可以依托,加之公司遭遇的股权变动,作为创始人的江南春清醒地认识到,此时的永怡,“这样发展下去,会产生许多的问题”。

这时,为了给想独立的无锡项目融资,江南春他们找到著名的IT传媒集团IDG。意想不到的是,项目没谈成,而江南春本人却与IDG传媒集团结下不解之缘。

“当时IDG传媒集团想并购一些广告公司,为他们的传媒业服务。而我做的就是广告公司,IDG传媒集团总裁对我个人也有很好的评价。于是,在1995年年底,IDG决定收购永怡。”

但这样的机遇却因政策的限制未能成行。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外资不允许进入中国广告业。

此时的江南春已经敏锐地察觉到IT业在不久的将来会成长为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他没有放过这样的机缘巧合。

1996年1月1日,江南春进入IDG传媒集团,为他们筹办上海办事处。永怡自然地成为IDG传媒业务最主要的广告代理商。凭借IDG在IT业的一些数据资源,永怡开始专注于这个行业。

“这一块我们做得很成功,在1996至1998年,永怡一度几乎垄断了上海IT业的所有客户,也成为这个行业国内领先的广告公司。1998年,永怡全年的收入达到五六千万元,这几乎占据了上海IT广告业95%的份额。”说起这些,江南春感到无比自豪。

但超级垄断也让永怡的发展遭遇瓶颈。

在上海IT广告市场,留给永怡的最后只剩下5%的余额。探索新模式成为摆在江南春面前的一个新难题。

“我们的选择有两种:一是利用IT界的资源,拓展北京和广州市场;二是开始尝试进入其他的行业,如房地产、家电,希望成为一家多元化的广告公司。”

1999年,永怡开始多元化战略。遗憾的是,这样的战略没有让永怡获得更大的发展。江南春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在上海的团队没办法服务到北京,而北京市场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作为新进入者,永怡的业务开展得并不顺利。广州市场虽然开拓得还不错,但也远不如上海那么成功。同样,在其他行业,永怡虽然获得了诸如东方海外房地产公司这样的客户,但难成规模效应。

2000年,江南春抓住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契机:互联网。

这也为永怡传播带来了一个质的飞跃,“2000年永怡的营业额破亿元,主要依靠的就是互联网”。

在江南春看来,这一年对永怡是至关重要的革命性的一年,“永怡的营业额突然有5000万元的增长,主要就是因为当年同时代理了7个网站的广告”。

永怡的成功突破还在于江南春抓住了另一个机遇。2000年,曾经一度红火的网站亿唐出资成立了一家好耶公司。当年这是一家纯技术公司,提供网站广告监控的软件服务,位列著名门户网站新浪的首页链接中。当时看重这家公司的江南春和IDG集团都注资其中。正是利用和好耶的网上网下互动,永怡才得以拿下非常多的互联网广告。

如今,好耶广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广告公司。上亿的营业收入并未让江南春的日子好过。尤其是2001年,这一年也成为永怡成长史中最为痛苦的一年。

是互联网这一新生产业赋予了永怡质的飞跃,而同时,在2001年,伴随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灭,永怡也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因为互联网突然全消失了,7个客户几乎荡然无存。这和我们的服务没有关系,而是这个产业仿佛一夜间就突然崩溃掉了。这让我们无比痛苦。”

“当公司的营业额水平上亿元后,我们要再回到几千万元是回不去的。因为公司所有的运营成本、人力的成本,都不可能再回得去,包括公司当时从奥美、智威汤逊等一流4A广告公司请了大量的创意人员过来。”

要维持公司正常的运转,公司就必须守住1.3亿到1.4亿元的营业额。

“我们只能以劳碌命的方式疯狂地工作。”这一年,江南春带领他的团队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稿会,高达20多场。这对大多数不足40人的本土民营广告公司而言,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对于从不认输而又勤于总结、勤于思考的人而言,挫败可能会变成另外一种激励,江南春就是这样。

永怡在2001年的煎熬让江南春明确地意识到一点:广告代理行业是一个既辛苦而利润又不高的行业,要继续求得更大的发展,永怡必须寻求新的成长路径。自2002年起,永怡开始全新的尝试,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全力向媒介策略服务商的角色转变,让永怡发展成专业的媒体购买代理商。摒弃原有的向全案式广告代理服务商发展的计划,立足做媒介的策略、计划和购买服务商。

“比如富士是我们原来揽下的全案客户。但从2002之后开发的一些客户如招商银行,就是一个纯媒介策略的客户,我们将不再涉足广告创意。如今的永怡仍然有创意部,但他们主要是为原有的一些老客户提供广告创意服务。”另一方面,倾力打造新兴传媒,这实际上就演变成现在的分众传媒。

如今,永怡已完成了向专业媒体代理公司的转变,而江南春的工作重心也彻底向分众传媒倾斜。

THE END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