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位者如何相处?伍子胥的故事

和上位者如何相处?伍子胥的故事

首页模拟经营官居太子少傅更新时间:2024-07-31

挂在东门上的眼睛 ——伍子胥和吴王的故事

太史公赞美季礼富有“仁心”,

也赞美伍子胥能够隐忍以成就功名。

事实上,两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悲剧人物”,

命运之神以一种嘲讽的态度,

铺就他们的人生。

伍子胥过昭关

伍子胥想活命就得通过这一关。

这一关叫作昭关,位于楚国和吴国的边界。伍子胥本想蒙混过关,不料还是惊动了守关的人,引来楚国官兵的追捕。

楚兵追得很急,伍子胥一路仓皇地逃到江边。这时候,江上有个渔夫大喊:“快!快上我的船!”没多久他便把伍子胥送过了江。

伍子胥上了岸,立刻解下身上的佩剑,送给渔夫,说:“这把剑价值百金,请收下!”

渔夫笑了笑,说:“楚国下令,凡是捉到伍子胥的,赏赐粮食五万石,再封爵位。这样的报酬我都不要,还在乎你这把只值百金的剑?”渔夫坚持不肯接受。

伍子胥谢过渔夫,继续上路,准备投奔吴国。但还没走到吴国国都,他就病倒在路上,饿得向人行乞。

伍子胥也叫伍员,出身楚国名门。他的父亲伍奢是太子的老师,祖父是因劝谏楚庄王而闻名于世的伍举。伍子胥原本应该留在楚国,为祖国效力,如今却逃亡在外,还沦落为乞丐。这是伍子胥人生中最难堪的时期,但伍子胥隐忍下来,为的是要保全性命为父兄报仇。

他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向楚国复仇。

无中生有的迫害

伍子胥一家遭到迫害,缘于一个毫不相识的秦国女子。

当年,楚平王派费无忌到秦国为太子建定亲。

秦国公主姿色姣好,费无忌一见,先行回国报告楚平王,说:“这秦国公主是个绝世美人,大王可纳为己有。至于太子,日后为他另娶新妇就是。”

世间真有这样的美人?楚平王难以抵抗美色的诱惑,就照费无忌的建议把秦国公主纳为自己的妃妾。

费无忌和伍奢同为太子的老师,官居太子少傅,费无忌一味讨好楚平王,却因此得罪了太子。

费无忌心想,楚平王总有一天会过世,等太子继位,自己倒霉的日子也就来了。于是费无忌心生歹念,决定陷害太子。从此,他常在楚平王面前说太子的坏话,疏离两人的关系。楚平王因此命令太子去驻守边关,不让他待在都城里。

费无忌天天进谗言,说太子为秦国女子的事心生怨恨,迟早会联合其他诸侯一起造反。楚平王为了查证,把太子的另一个老师伍奢找来盘问。

伍奢一见楚平王,知道此事是费无忌从中挑拨,便向楚平王说:“大王怎么能够听信奸佞小人的话,而疏远自己的亲生骨肉?”

费无忌反将一军,说:“大王再不阻止,他们的计划眼看就要得逞。大王一定会被抓起来的!”

楚平王大怒,把伍奢关进牢里,还命令边关守将害了太子的性命。边关守将知道太子是无辜的,便赶紧派人通风报信,太子建于是逃到宋国去了。

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都很有贤良之名,若不*掉,以后会成为祸患。”于是君臣两人商量好计谋,对伍奢说:“你把你的两个儿子召来就留你活口,不然就赐死。”

伍奢说:“尚为人仁慈,召他来,他一定会来;子胥为人刚毅坚忍,是可以做大事的人,他知道一来就要被抓,一定不会来。”

楚平王才不理会伍奢怎么说,一切按照计划进行。

伍尚一听召唤,果然打算前往。伍子胥对哥哥说:“任谁看了都知道这是想将我们父子一网打尽的陷阱。与其前往,跟父亲一起白白牺牲,不如逃到其他国家去,借别人的力量来报仇。”

伍尚难过地说:“我知道这一去,绝对无法保全父亲的性命。但父亲既然已经召唤,我要是不去而日后又无法报仇雪恨,岂不是教天下人笑话?”伍尚接着对伍子胥说:“你就走吧!你是可以为父亲报仇的人,而我能做的是陪父亲共赴黄泉。”

伍尚束手就擒,来人又要捉拿伍子胥。伍子胥张开弓,把箭对准来人,吓得他们不敢上前。

伍子胥听说太子建在宋国,便逃往宋国。

伍奢听到伍子胥逃脱的消息,说:“楚国君臣怕是要为战争所苦了!”没多久,他和伍尚就被楚平王*害了。

奔向吴国

伍子胥来到宋国,与太子建会合。恰巧宋国这时发生内乱,于是他们转而投奔郑国。郑国对太子建以礼相待。后来,太子建又流亡到了晋国。

晋国国君与太子建商议,要太子建回郑国做内应,等灭掉郑国,就把郑国的土地封给太子建。太子建于是又回到了郑国。

不久,太子建为了一件事要*一名随从。那名随从便把太...

在过昭关时,为减少目标,伍子胥和胜分头行动。伍子胥逃过了守关楚兵的追捕,却病倒在路上,沦为乞丐。在人生最潦倒的时候,他仍怀揣着满腔复仇的怒火,初衷不改。

公子光的弑君计划

吴国国君的名字叫僚,这时已在位五年(公元前522年)。通过公子光的介绍,伍子胥拜见了僚,向僚游说攻打楚国的好处。

公子光说:“子胥的父亲和兄长都被楚王*了。他只是想报仇罢了。我看不到有什么好处。”

公子光的父亲诸樊曾经当过吴国的国君,已经去世。诸樊有三个弟弟,依次是余祭、夷眛和季札,其中以季札最为聪明也最有贤名。当初,先王寿梦想把君位传给季札,季札坚持不肯接受,寿梦才把位子传给长子诸樊。

诸樊也想把君位让给季札,但季札仍不肯接受,甚至为此归隐田野。

诸樊想出一个办法,采用“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让二弟、三弟轮流当国君,心想最后总会轮到四弟季札。哪晓得在夷眛过世后,季札还是坚持不肯接位。吴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国人便推夷眛的长子僚继位。

公子光对这样的结果很不满。他是诸樊的长子,季札既然不愿当国君,那么按理应该由他继承才对,怎么会轮到僚?公子光因此总想除掉僚,并打算用武力夺回他本该拥有的国君之位。

吴王寿梦后裔表

足智多谋的伍子胥看穿了公子光的心思。

在他看来,公子光的企图心很强烈,是个比吴王僚更适合的助他复仇的人。公子光现在不愿对外用兵,是因为心里的*还未实现,一旦他当了国君,满足了自己的*,一切就好说了。

伍子胥决定助公子光一臂之力,便将自己在流亡途中结识的一名叫专诸的勇士推荐给他。

公子光得到专诸,了解到专诸是个忠心不怕死的人,兴奋之下便把伍子胥奉为宾客。伍子胥这时以退为进,与太子建的儿子胜一起退隐到乡间去,等待时机。

专诸刺*吴王僚

吴王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楚平王过世,楚昭王继任为楚国国君。这昭王便是秦国公主为楚平王所生的孩子。昭王即位后,见国人都怨恨费无忌以谗言陷害太子建和忠良的伍奢一家,便把费无忌*了。

第二年春天,吴王僚趁着楚国正值国丧期间,派遣公子盖余和烛庸带兵围攻楚国的两座城池,再派季札出使晋国,以观察诸侯的动静。然而楚军断了吴军的后路,吴军根本就回不去。

公子光看到这情形,认为机不可失,便把专诸找来,告诉他:“我才是真正该当国君的王嗣。我不去追求,又怎么能够得到国君之位?一旦我成功了,就算季札回来,也不会把我废掉。”

专诸明白公子光的意思,说:“要*吴王僚没问题!他的母亲老迈,儿子还小,而两位公子都被派去攻打楚国,却被楚军围困。外无救援,内无可依靠的重臣,他奈何不了我。”两人的意志相合。公子光说:“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计划议定后,在四月的某一天,公子光预先在地下室埋伏了一批穿甲胄的武士,然后邀清吴王僚到家中畅饮。

吴王僚很谨慎,卫兵从王宫一路列队到公子光的家里。台阶上、座位旁,都站着昊王僚的亲信,而且每个人都握着剑。防卫如此严密,专诸要如何下手?

宴会进行到一半时,公子光假装脚痛,躲到地下室去。

只见专诸假扮成侍者,端着一盘烧好的鱼,前来进献给吴王僚。就在接近昊王僚的一瞬间,专诸拿出一把预先藏在鱼肚里的匕首,往昊王僚身上刺去。昊王僚当场毙命。

眼看昊王被刺,昊王的亲信们也立即拔剑将专诸刺死。

趁着混乱之际,躲藏在地下室的武士蜂拥而出,把昊王僚的亲信一一消灭。

不久,公子光自立为国君,这便是昊王阖闾。即位后,为了报答专诸,吴王阖闾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

季札从晋国出使回来,看到这种情形,只能在吴王僚墓前痛哭,无奈地接受了事实。两位被围困的公子听说吴王僚被*,而公子光自立为王,便投降了楚国,索性不回吴国了。

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吴王召伍子胥入宫,授予他专管外交的“行人”一职,与他共谋国事。

同年,楚国的伯嚭因祖父被*,前来投奔,被吴王封为大夫。

伍子胥的愤怒

在复仇的道路上,伍子胥愈来愈接近他的目标。

吴王阖闾从在位的第三年起,就连年对外用兵,并在征战楚国时*死了两位投降楚国的吴国公子。

吴国不仅有足智多谋的伍子胥,还有孙武。孙武擅长兵法,是一位能将吴王的后宫姬妾训练成作战部队的军事家。

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在孙武的建议下,吴国联合唐、蔡两国,前去攻打楚国。抵达汉水时,楚国发兵抵抗,双方隔着汉水摆开阵式。

阖闾的弟弟夫概想要进攻,阖闾不准。夫概说:“大王既然把军队交给我,就要信任我。作战追求的就是胜利,现在还等什么呢?”于是夫概率领部下五千人偷袭楚军,楚军大败而走。

吴王见有机可乘,发动大军追赶,历经五次战役,把楚军打得落花流水。

楚昭王见情势不妙,逃出郢都。吴国大军长躯直入,攻进楚国国都。

从父兄被*后,伍子胥历经了十六年才得以返回故土。然而楚平王和费无忌早已亡故,伍子胥想拿楚昭王来抵命,但怎么搜寻都找不到这个早已脱逃的楚国国君。于是,满腔怨恨无处发泄的伍子胥把楚平王的遗骸从坟墓里挖了出来,狠狠地鞭打了三百下,才算出了一口气。

逃过灭国厄运的楚国

申包胥是楚国的大臣,也是伍子胥的旧交。伍子胥出逃前,曾对申包胥说:“我一定会消灭楚国。”

申包胥对伍子胥说:“那么我一定会尽全力挽救它。”

吴军入楚,申包胥逃进山里。听到鞭尸的事,申包胥派人去告诉伍子胥:“你要报仇,手段未免太激烈了。我听说积众人之力可以胜天,但天意的安排也能让人毁灭。你是平王的旧臣,曾侍奉过他,如今却这样羞辱一个已经入土的死人,就算世间再没有天理,也不能容许你这样!”

伍子胥对来人说:“请代我向申包胥表达歉意!我现在就像一位行走在黄昏时刻的旅人,天色将暗,而我的路途仍旧遥远。我的时间紧迫,只能倒行逆施,违背常理来行事。”

申包胥接着赶往秦国,请求秦国出兵相助。秦国不答应。申包胥就在秦国宫廷内站着痛哭,白天哭,晚上也哭,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不停止。

秦哀公怜悯申包胥道:“楚国无道,但还有这样的臣子,谁能忍心不让它继续存在呢?”于是他发兵救楚,秦军与吴军初次交锋,大获全胜。

吴王阖闾本来想留在楚国继续搜捕楚昭王,然而他的弟弟夫概居然趁虚返回吴国,自立为王。阖闾听到这个消息,急忙自楚国撤兵,回国攻打夫概。夫概吃了败仗,逃往楚国。

楚昭王见吴国发生内乱,也乘机回到国都郢城,并给了前来投靠的夫概一块封地。后来,吴楚两国又打了一仗,但这次获胜的是楚军。

过了两年,阖闾派遣太子夫差领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一座城池。楚国害怕吴国大军再来,便将国都从郢迁到鄀。

吴王夫差的*父之仇

吴国不只对西边的楚国用兵,也对南边的越国进行征伐。事实上,在此之前,吴、越两国已经交战过好几回。

阖闾十九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发兵攻打越国。

越王勾践使用一种奇特的战术迎敌。他派出三组敢死队,令他们轮番在阵前大声呼喊,然后用剑抹脖子自尽。吴军一见这种奇怪的战法,全都傻眼了。越军乘机出击,居然打败了吴国大军,还伤了阖闾的脚趾。

阖闾不久因伤而死。死前,他含恨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了勾践的*父之仇吗?”

夫差回答:“不敢忘。”

夫差继位为吴王,重用伯嚭,任命他为总管国家政事的太宰,并勤于练兵,一心想要报越王勾践的*父之仇。

继位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94年),夫差率领精兵,大败越军。

勾践聚集剩下的五千甲兵,驻扎在会稽山,派大夫文种贿赂伯嚭,请他求情讲和,转达越国愿意当吴国属国的心意。

夫差想答应,但伍子胥劝说道:“越王是个能够忍辱负重的人。大王今天要是不消灭他,将来一定会后悔。”

最后吴王选择听取伯嚭的意见,和越国订约讲和。

伍子胥的预言

五年后,夫差听说齐景公过世,齐国内大臣争宠,而新立的国君能力不足,国家局势动荡,于是想发兵攻打齐国。

伍子胥又向夫差劝谏:“勾践现在吃东西都不挑食,对百姓非常照顾,这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准备。此人不除,势必成为吴国的祸患。对吴国来说,越国是一块心病,大王不先解决眼前越国这个难题,却要去攻打齐国,这岂不是错得离谱吗?”

夫差仍然听不进伍子胥的劝告。攻打齐国取得胜利后,夫差声名远播,因此更加不相信伍子胥了。

又过了四年(公元前485年),夫差准备再度攻打齐国。

勾践采用子贡的计谋,率众助吴国一臂之力,还送了许多财宝给太宰伯嚭。

太宰伯嚭愈发偏袒越国,整日在吴王面前说勾践的好话,而吴王也愈发信任勾践。

伍子胥再次劝谏:“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不去攻打他们已经是犯了大错,还偏偏听信他们的浮夸欺诈之言,去攻打齐国。攻占了齐国,好比得到一块石子地,一点儿用处也没有。希望大王把齐国的问题搁置一边,把越国的问题摆在眼前。要是不这么做,您将来必定后悔莫及!”

伍子胥都快说破嘴皮了,夫差还是听不进去,甚至为求眼不见为净,直接任命伍子胥出使齐国。

伍子胥的儿子与他同行。回吴国前,伍子胥对儿子说:“我好几次劝谏大王,大王都把我的话当耳边风。眼见吴国就要灭亡,你不必跟着吴国一起牺牲。”然后就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朋友,独自回到吴国。

太宰伯嚭素来跟伍子胥不睦。借此时机,他在吴王面前说了很多伍子胥的坏话:“伍子胥这个人,个性刚烈凶狠,对人吝啬又很容易猜忌。他的怨恨之心,恐怕会酿成大祸。上次大王去讨伐齐国,他不赞成,结果大王打了胜仗。现在大王要再度攻打齐国,他又说不行。大王派他出使齐国,他居然把儿子留在齐国,托人照顾。他作为一名臣子,得不到君主的欢心,就向外倚靠其他诸侯的势力,这是不忠的行为。他自命是先王的谋臣,如今被冷落了,心里埋怨得很,希望大王早做打算,以绝后患!”

夫差一听这些话,非常不悦,说:“就算你不讲,我也早就怀疑他了!”

于是,夫差派使者赐给伍子胥一把剑,下令道:“你就用这把剑自我了断吧!”

伍子胥仰天长叹:“啊!是伯嚭这个奸臣在作乱呀!大王居然要*我!我曾经不仅让你的父亲称霸,还在你尚未被立为太子的时候,以死向先王力劝,让你在与诸位公子的争夺中获得最终的胜利。你立为太子后,说要分吴国的部分土地给我,我哪敢奢望!如今你听信一个奸臣的谗言,居然要*你的长辈,真是天理难容!”

接着,伍子胥交代他的门客:“你一定要在我的坟上种植梓木,待这些树长大后把它们制成棺材;还要挖出我的眼睛,把它们悬在东门上,好让我看着越国的敌人入城来消灭吴国!”

说完,伍子胥就用那把剑自尽了。

伍子胥所说的话传到夫差的耳朵里,把他气得半死。

夫差不想让伍子胥好好下葬,就下令将他的尸体装在皮袋子里,丢到江上,让皮袋子随波逐流。

吴国人可怜伍子胥,在江边为他立祠,把祠堂所在的山命名为“胥山”。

伍子胥既死,吴王便发兵伐齐,却被齐国打败,不久就撤兵了。

勾践灭吴

夫差继位后的第十四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北会诸侯,想要称霸中原。越王勾践趁虚袭击吴国,*死吴国太子。吴王正与诸侯会盟,为封锁战败的消息,竟然斩*了七个不小心走漏了军情的人。

与诸侯会盟的结果可想而知,中原盟主的名号终究没有落在吴王的头上。夫差带兵回国,但由于军队在外逗留过久,将士都很疲劳,无力征战,于是吴国花了一大笔钱财跟越国讲和。

夫差十八年(公元前478年),越国愈发强盛,勾践又带兵打赢了吴国,对吴国构成更大的威胁。

夫差二十三年(公元前473年),越国彻底打败吴国。越王勾践想把吴王夫差从吴国的国都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但只愿给他百户人家。

夫差感慨万分地说:“我已经老了,无法侍奉君主!我真后悔当初不听伍子胥的话,竟让自己沦落到这个地步。”说完他就自尽了。临死之前,夫差用布蒙着脸,说了一句:“我实在没脸见伍子胥啊!”

越国正式灭亡了吴国。越王埋葬了夫差,然后以不忠之罪*了伯嚭。

三分钟读历史关键

在春秋时代,权贵之家的父子兄弟相残,都是为了一己的私欲,难得见到像季札这般坦荡荡的君子。太史公赞美他,说他富有“仁心”。

太史公同样也赞美伍子胥,说他能够隐忍以成就功名,是个“烈丈夫”。假设伍子胥当年也像哥哥伍尚那样跟着父亲伍奢一同死去,那就和蝼蚁没什么两样了。

别看太史公对季札和伍子胥这么赞美,事实上,这两个人都称得上是历史上的“悲剧人物”。季札辞让国君的位子,没想到因此惹出吴国王室的弑君逆行;伍子胥能力超凡,但起先是因费无忌的谗言而死了父亲和兄长,后来又因伯嚭的谗言而被赐死。命运之神以一种嘲讽的态度,铺就他们的人生。太史公在写这两个人的故事时,内心应该感同身受,因为太史公本人也受到了命运的捉弄。

太史公并没有屈服,他把季札和伍子胥的故事写出来,并赋予崇高的意义,这是一种对后人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命运的反抗。因而,这也就显得尤为悲壮!

史记原典精选

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1]之。伍胥遂与胜独身[2]步走,几[3]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4]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5]百金,以与[6]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7],爵执珪[8],岂徒[9]百金剑邪[10]?”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久之,楚平王以其边邑钟离与吴边邑卑梁氏俱蚕,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两国举兵相伐。

《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感到恐惧而和公子胜两人一起投奔吴国。到了昭关,昭关士兵要捉拿他。伍子胥于是和公子胜各自分头前进,几乎脱不了身。后有追兵。伍子胥逃到江边,江上有个渔夫乘着船,知道伍子胥危急,便协助伍子胥渡江。伍子胥过江后,解下佩剑说:“这把剑价值百金,我把它送给你。”渔夫说:“楚国发出悬赏令,能捉到伍子胥就赐予粟米五万石,封以执珪的爵位,哪里只值百金啊?”渔夫不接受伍子胥的剑。伍子胥还没逃到吴国,就得了重病,在中途停下来,讨饭为生。到达吴国时,吴王僚刚刚当权执政,任公子光为将军。伍子胥就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吴王。

过了很久,楚国边邑钟离和吴国边邑卑梁氏都养蚕,两地的女子为争采桑叶而起冲突,楚平王因此大发雷霆,以至于两国起兵相互攻打。

【注释】[1] 执:捉拿。[2] 独身:独自一个人。[3] 几:几乎。[4] 渔父:渔夫。[5] 直:通“值”。[6] 与:送给。[7] 石:古代计量单位,一石约等于现在的三十千克。[8] 爵执珪:给与执珪的爵位。爵,在此处当作动词。[9] 徒:只、仅。[10] 邪:句末语助词。

词语收藏夹

一、日暮途远:天色将暗而路途仍旧遥远。比喻心力用尽,还是一筹莫展。

【例句】 只怪日暮途远,一切努力都付诸流水。

二、倒行逆施:原意是不循常理而行事。后来比喻为害他人或社会的行为,尤其指掌权者对下属或人民的压迫。

【例句】 这个人倒行逆施,触犯众怒,最后身陷囹圄。

三、腹心之疾:隐秘或致命的祸患。

【例句】 校园暴力现象是我们教育的腹心之疾,必须正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