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设的恋爱课,其实也是一种“必修课”

高校开设的恋爱课,其实也是一种“必修课”

首页模拟经营高校恋爱模拟器汉化版更新时间:2024-09-23

文|吴三川

“爱情它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当高校开设恋爱课的新闻时不时传出,不少人可能都会产生同一个疑惑:谈恋爱,也是可以教的吗?

不可否认,恋爱这件事,的确很“私人”。有人“花前月下”,有人“柴米油盐酱醋茶”;有人“爱你就像爱生命”,有人“低得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有人“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有人“平平淡淡才是真”。于是有人说,“因为爱,所以爱”,荷尔蒙一相逢,便有爱情无数,无须特意为人的本能,去专门开设一门课程。

这样的心态,本质是一种“术”的思维。而高校之所长,恰恰在于“道”。正如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名专职教师所言,这不是一门“脱单课”,也不会教太多所谓的“恋爱技巧”。

相对于其他课程,恋爱课在形式上天然有趣,但核心议题是严肃的。爱情,是古老而经典的人生母题,涉及情感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哪怕诉诸我们的日常经验,也不难发现,如何爱与被爱,并不是自动习得的:“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它是沟通课;“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它是独立课;“有什么熬不过,大不了唱首歌”,它是挫折课。

说到底,爱的能力,是一个人通往幸福的“硬通货”。对很多大学生来说,也是刚需。《中国青年报》做过一项调查,显示88.23%的大学生支持大学开设恋爱课。2022年8月,教育部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家庭家教家风必修课的建议”时也表示,积极引导高校加强家庭家教家风教育课程建设,鼓励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

克里斯多福·孟说过:“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能不能接纳真实的自己,包容对方的不完美?在不确定的关系中,如何建立确定性?这些开放式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以一门课程的名义,激发学生们认真思考和探讨这些问题,这本身就是意义——不可能寄望于一堂课可以多么立竿见影,但开始看见自己、读懂自己,一些美好的变化就可能发生。

不难发现,当下的年轻人面对爱情时,总是显得“心情复杂”。他们喜欢“磕CP”、向往“双向奔赴”的“神仙爱情”,却在生活实际中又奉行“单身最快乐”,似乎很满足于自己的“小世界”。这种有意的疏离,有时会遭到一些不太公允的批评。但实际上,这有时是一种自我保护,有时只是缺乏信心,内心还在“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因为讲授恋爱课而“圈粉”的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更是直言,“有单身信念的人,更有可能遇到灵魂伴侣”。

由此不难理解,很多高校的恋爱课一座难求,甚至是“窗户上都挂满了人”,猎奇心态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大程度上,是学生们感受到了理解和尊重:上课的“宝藏老师”们没有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侧耳倾听他们的真实心声,既愿意读懂年轻一代,也引导他们去读懂自己。

有对比,就会发现差距——反观现实,一些所谓的“情感大V”“PUA话术宝典”混迹市场,将男女关系物化、庸俗化,演变成一种心理操纵术。高校适当开设这类课程,也是一种必要的对冲。

教人恋爱,不一定非要恋爱;学习恋爱,同样不止于恋爱。在笔者看来,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的事,高校多一些大胆探索也无妨。

【作者】 高维

南方评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