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有首《望海潮》,将钱塘的繁华描写得淋漓尽致。据说当年金主完颜亮读完了柳永这首《望海潮》词之后,心里非常地羡慕江南秀丽的美景和繁华的生活,“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在隔了一年之后,率领着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攻宋,将想法付诸于行动,并最终实现了梦想。
柳永无非就是玩得高兴了发一朋友圈,没想到把事情给弄大了。想想也是委屈,这怨得了他吗?
钱塘之繁华,不仅北宋,到了南宋时期,虽然偏安一隅,但是繁华不减。《武林旧事》记载着南宋的都城临安之夜:“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想想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全世界夜晚一片黑暗,只有大宋王朝彻夜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绝对是让人浮想联翩。
在夜市里,小吃、商品、娱乐应有尽有。这里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小吃和水果,宋代的饮食品种繁多而且花样叠出,如果你是吃货,又有幸生在了宋朝,那绝对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先说说重口味的,有灶炉内烤熟的炕羊,炭烤的炙子骨头(羊胁排),煎熬的酒煎羊,慢炖的鼎煮羊羔,用外皮包馅卷成条状的羊头签、羊舌签等,宋朝人对羊肉做法是不是特别讲究?
此外还有牛肚、血冻、炸猪肝和炸鹅肉。“炸”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是猪肝以及鹅肉这种脂肪胆固醇含量极高的。
当然,宋朝的小吃更为出名。比如像最普通的果子、包子、汤羹,就是在北宋开始兴起的,它们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的饮食文化。
果子是生果、干果、凉果、蜜饯、饼食的总称。相信在读《水浒传》和《金瓶梅》时,大家对果子一定不会陌生,而且出现的频率还极高。
宋代市民对果子非常喜爱,反映了宋代饮食文化的一种特色——素食之风。当时的中原人逐渐摆脱了唐代粗犷的饮食风格,素食增多。
之前说的牛羊肉和油炸食品炸猪肝、炸鹅肉就是宋朝之前人们饮食的表现之一,后来“胡化”色彩减弱,饮食显得细腻精致。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生活条件提高了,食物也丰富了,因此人民饮食结构有了重大的变化。
宋朝市民对果子需求变多,自然促成了果子贩队伍的发展。就是我们现在街头路边卖水果的,其实在宋代就已经有了。
来看看果子这些有趣的名字,《东京梦华录》中出现的果子有水晶皂儿、生腌水木瓜、药木瓜、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杏片、梅子姜、芥辣瓜旋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离刀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枨元等。而且节日点心和宴席点心受到重视。甚至当时有一种说唱戏也以果子命名。
包子在宋代和果子一样,在普通民众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东京梦华录》中多次出现对包子的描述:“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北薛家分茶。”“王楼”是 72 家正店中的一家,制售“山洞梅花包子”。
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说:临安的酒店分茶饭酒店、包子酒店、花园酒店三种,而包子酒店则专卖鹅鸭肉馅的包子。可见,这一时期包子已经很普遍了。
除了果子、包子,便数羹汤了。宋朝人羹汤是分开的,而且非常讲究。在《梦梁录》之中的“面食店”条目以及《夷坚志》的“鸡子梦”条目中,都记载了一些,有三十多种:四软羹,杂彩羹,石髓羹,软羊焙腰子羹,撺肉粉羹,糊羹,猪羊大骨羹,诸色鱼羹,大小鸡羹,杂菜羹,莲子头羹……
宋人所喝的汤,与我们现代人差不多,也是加了许多的佐料的,但他们加的是药材。在宋代的早市上,最常见的便是“煎点汤茶药”,在茶,汤之中放入各种甘香草药,如:山药,脑麝,枸杞英,木犀,茉莉,素馨,粉草,乌梅肉,干生姜,官桂末,松糖,桐庭橘,白梅,藿香叶,甘松等等。用不同的药料,做成不同的汤:荔枝汤,橙子汤,桂花汤,乌梅汤……
我们今天吃的冷饮,在宋代也已经出现了。冷饮在宋代之前从未见到,但是在宋代,用冰雪制成的冷饮相当普遍。
“冰雪惟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悉用银器。”宋代市民并不把冰雪当成一件稀罕物,“冰雪凉水”在“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可见冰雪的消费非常容易,伏天的解暑也不再困难。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夏天,有钱的人家还义务在街头路边“散暑药冰水”。
宋代饮食业的繁荣并不局限在有权阶层,甚至有宫廷饮食取于宫外的记载。《邵氏闻见后录》记载,宋仁宗赐宴群臣时,也从东京的饮食店里采买佳肴。
这种不分阶层的饮食文化促进了宋代市井阶层的发展,使得市井饮食文化在宋代达到高峰。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