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记忆·天南海北大坝人|一个三门峡大坝建设者的自述

城事记忆·天南海北大坝人|一个三门峡大坝建设者的自述

首页模拟经营合合农场更新时间:2024-06-10

文/董建华

你问我的出生年月?身份证上是1934年,不对,弄错了,我实际是1929年出生,今年95岁了。我的老家在驻马店,在天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天津分校毕业,到官厅水库工作,1956年12月来到三门峡,开始在筑坝分局财务科,当时机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之后成立了坝一分局、坝二分局、坝三分局,我到了坝二分局财务科,搞成本。1960年,主体工程完工,坝二分局撤销,财务科人员全部到了工程局财务处。

局财务处有三个科:财务科、成本科、计划科。我到了成本科,张玉娥也在财务科,她是从官厅技校来三门峡的。我和张玉娥1956年认识,1958年结婚,我们都做财务工作。那时财务科男多女少,找对象困难,财务科一些年轻人找不到对象,只得在老家找对象。记得一次*总理来三门峡,在二楼会议室开会,许多职工听说了,都涌到工程局大楼的楼下,想见到总理,我也在人群中。快到中午时,总理在楼上看到这个情况,在二楼的阳台上向大家招手致意,说:“时间不早了,大家都回去吧,都回去吧!”我心里很激动,有种冲动想和总理合个影,但是不敢啊。如果是现在,我无论如何也要跑到楼上去,和周总理留个影。

最后一排右四为张金玉

张玉娥1962年调到黄河医院财务科。后来文化大革命、清理阶级队伍,干部下放,我下放到工程局洛宁农场,半年后劳动结束,1970年初回来。我到局劳资处姜美玉那里,她给了我开了一个证明,注明我是“会计”,让去医院上班。当时我看到只要有运动, “会计”和“采购”人员都是挨整的对象,所我对“会计”两字很反感,回到家用钢笔在上面划了一道。第二天我到了黄河医院,见到副院长乔德文,交上证明。他问道:“这是谁划的?”他得知我不想做会计工作,就安排我搞行政。我到了医院工作,和爱人张玉娥在一个单位成为同事。很快我就去了洛宁故县水库,那是故县水库第一次上马,不久工程下马,我去渠村分洪闸工地一年,完工后回到医院。头一天回来,第二天再次去故县工地,这是第二次上马,直到故县工程完工我才回到三门峡。

第一排右二为张玉娥

在故县,我和护士长胡玉华很熟,见面常常开玩笑,发科打趣。记得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快下班了,我碰见了胡玉华,两人又是一番唇枪舌战,互不相让。之后她说:“别狗扯羊皮了,我要去看电影了,走了。”那时每个周末,在河对边的广场上有露天电影,这可以说是工地唯一的娱乐,深受职工欢迎。电影有《地雷战》《奇袭白虎团》《五朵金花》《英雄儿女》等等。每周都有新电影,职工们非常期待。看电影,不仅仅是单纯的观赏影片,更是朋友聚会,聊天会友的好机会,职工们都早早搬个小板凳去占座位,就是下雨下雪,依然挡不住职工们看电影的热情。胡玉华拿着个板凳走了,天忽然暗了下来,远方的天空涌动着阴云,向工地飘过来,上游的强降水引发洪水,让平静的小河瞬间浑黄,大浪滔天。一会儿,工地广播喇叭响了,“各单位请注意,各单位请注意,上游洪峰到达工地,禁止过河,各单位立刻清点人数,立刻清点人数!”很快听说有人过河时被洪水冲走了,胡玉华护士长就在其中。那天夜里,领导组织力量,沿着河道去搜寻胡玉华,我也参加搜救队伍,累的筋疲力尽,一夜没有找到。两天之后有人找到了没有生命体征的胡玉华,她被送到医院太平间门口,兰花色的上衣,赤脚。我真的难以相信,一个活生生的同事,就这样没有了,心情格外沉重,好长时间缓不过劲来。

自左至右:苏振立、张金玉、杨枝华

我在黄河医院做行政工作,房产、劳资、食堂等都归我管,每天忙忙碌碌,搞了几年,每项工作都认真踏实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一年,王学礼科长找我谈话,征求我的意见,是继续搞行政工作,还是搞财务工作。我回了财务科,在爱人张玉娥财务科科长手下当一般干部,管报销、管账,后来晋升为会计师。1978年,我调到建筑工程处当财务科长,几年后回到医院财务科,直到退休。我这一生似乎就是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而生而干,虽然没能去亲手浇筑大坝,工地的第一线我去过,轰轰烈烈的场面经历过,很自豪。后来我到了黄河医院,为大坝建设者健康服务,在这里认真做事,只要我经手的工作,都不会出纰漏,让患者放心,让领导同事们放心。低调而踏实是我的做事风格,我这一辈子,活的踏实。

张金玉和张玉娥夫妻

父亲的大坝情怀

文/张忠

三门峡城市的兴起,始于三门峡大坝的建设。1957年4月13日,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开工建设,也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安排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水利工程项目。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社论《大家来支援三门峡啊!》引起全国热烈响应,援建呼声顿时响彻祖国大地,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莘莘学子,犹如抗战时期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一样,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向三门峡水利工地,来自中央机关以及豫、鲁、鄂、闽等省的优秀干部,来自淮河梅山、北京官厅、东北丰满、四川狮子滩等水电工地的精干水电工人,经历三年半的建设,大坝于1960年9月建成并蓄水运行。

光阴似箭,日月荏苒。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三门峡人,虽然常年在外漂泊,但乡愁却依然如涓涓流淌的溪水,奔流在隔山隔水的岁月里,用心汇聚,情深似海。“游子心”不仅对故乡有魂牵梦萦的眷恋,而且对三门峡大坝也是情有独钟。因为它不仅承载着我父辈的初心和使命,还凝聚着数万建设者的勤劳和智慧,心血与汗水。当年,在北京官厅水库工作的父亲,怀着满腔热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建设新中国,从大都市来到这小山沟,从25岁的年轻小伙,到鲐背之年的耄耋老人,把青春年华全都贡献给了三门峡的城市发展,奉献给了祖国的水电建设事业。

每逢佳节倍思亲。同往年一样,2023年中秋节我回家团聚,看望九十岁高龄的父亲。老人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健谈如常。虽然年初大腿骨折过,但已经完全恢复过来了,上下楼基本能自理。人到暮年,总爱回忆当年奋斗的经历,这次也不例外,当聊起年轻时的往事,回忆起当年参加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辉煌成就,这位1955年10月入党,刚刚在建党100周年纪念中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革命,总是神采飞扬,感慨万千。我忽然想到,带老人家去他曾挥洒过青春建造的“万里黄河第一坝”走一走,看一看,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

中秋的黄河南岸, 天高气爽,硕果飘香,经过几天雨水的涤洗,湛蓝的天空没有一朵云彩,和畅的秋风,吹送着秋庄稼成熟那种淡淡的自然香味,沁人心脾,沿黄公路犹如一条玉带,镶嵌在山峦沟壑之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汽车愉快地奔驰着,路上的一个个地名标牌呼啸而过,大安、小安、侯家坡、史家滩……这些地名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父亲记忆的闸门。“我们刚来时,就驻扎在侯家坡,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野,参与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的两万多人,喝的是黄河水,吃的是窝窝头,条件很苦。”老父亲侃侃而谈,我和哥嫂就像小学生,静静地听着。

“现在看到的三门峡这个城市,在1957年以前是没有的,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三门峡大坝开始施工后,全国掀起了支援三门峡工程建设的热潮,有83个城市、445家工厂为三门峡工程提供建材、机械和机电设备,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奔赴母亲河畔,一颗颗初心在这里汇聚,无数的激情在这里澎湃。为了搞好工程后勤服务,专门成立了省辖市,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从外地调配各种生产生活物资,引进多种服务行业,满足工程建设的各种需求,新兴的城市就这样随着三门峡水利工程的建设诞生了。”老父亲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从左到右依次是“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车子继续在公路上飞驰,老父亲突然指着路过的一个村子,兴奋地说:你们看,1957年4月13日,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大会就是在这里的鬼门岛和河南岸的山坡上召开的。时任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主持开工典礼,在会场宣布“黄河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开工”,大坝的建设工程也就在那一天正式拉开了帷幕。

大坝巍峨,水波荡漾。三十分钟后,我们到三门峡水利枢纽大坝的对面,站高处眺望,坝体上“黄河安澜 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老父亲凝望着大坝和中流砥柱,久久不语,陷入了沉思。1958年4月21日*总理来三门峡大坝工地,人们都很激动,从办公室里跑出来,争相和周总理握手,当时老爷子冲在最前面和总理离得最近,老爷子身后和他一个办公室的出纳曹克敏(唐山人)由于身材小,挤不进去,老爷子就把位置让给了她,老爷子站在她的身后和总理激动的握了手,恰巧这一幕被当时新华社的记者抓拍成为历史的瞬间,遗憾的是老爷子未出现在照片上。

曹克敏(右二黑色衣服)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凝聚着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先后有*、*、刘少奇、*、董必武、李先念、彭真、陈云、陈毅、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邓颖超、罗荣桓、陶铸、郭沫若、习仲勋、万里、李鹏、胡启立等国家*前来指导工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彭德怀和秘书长习仲勋还亲自参与了三门峡工程建设问题的讨论会,并在会上发表了真知灼见。郭沫若、郭小川、冰心、贺敬之、何其芳、吴作人、魏巍等社会名人也曾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参观考察,并创作了大量歌颂三门峡工程及其建设者的文学艺术作品。

*总理对三门峡水利枢纽,从酝酿决策到规划编制,从技术设计到机构组建,从开工建设到两次成功改建,都倾注了巨大的心血。1958年4月、1959年10月和1961年10月,周总理曾3次亲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在工地度过了8个日夜。并在三门峡和北京主持召开2次专题会议,作出了关系工程建设大计的重要决策。作为一个国事繁忙的大国总理,实属罕见。有关部门单位也多次慰问大坝建设者,及时全面深入地宣传报道工程情况,有力保证了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大河滔滔,岁月奔流不息。如今的老爷子已九十高龄,他仍然心系祖国大黄河的大治理事业。2016年国庆节水利部领导原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局长王学鲁专程从北京前来三门峡父亲家中看望父亲,老爷子和部里领导聊起中原地区“人” 字形隋唐大运河数千年来的盛衰沿革,希冀新时代能协力重修承载大同盛世运河文化的“永济渠”和“通济渠”,从古都洛阳乘船可通江达洋,西东贯通陆海,对黄淮海流域的防洪、灌溉、河运、文旅、经济等会起到更大更积极的综合作用,更好造福中原人民。

张金玉(左)和王学鲁

老父亲每天坚持写回忆录,他要把老革命的政治和经验优势毫无保留传递给年轻一代,时刻保持着一名老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本色。新冠疫情突然爆发,他第一时间就来到单位捐款,作为一名老党员,他说也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个捐款虽然不多,却是一份心意,向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表达一个老党员的崇高敬意!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曾说过,“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老父亲择一事,终一生,在普通的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干到最好,做到极致,同样成就了灿烂人生,绽放出伟大时代光芒和精彩,就像中流砥柱那样,巍然屹立,岿然不动,坚定一种信念,承担一份责任,付出自己一生。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和“中流砥柱”、“大坝精神”早已融入这座城市,成为这座城市的基因密码和精神丰碑,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必将始终伴随着我们奏响祖国新时代的凯歌,谱写中原更出彩的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张忠(三儿子)、张金玉、张强(二儿子)

七绝

忆黄河第一坝 茫茫禹迹砥中流,

巍巍巨坝三门守,

水清鱼跃天鹅欢,

直上云霄壮志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