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翠花桥:傲娇的名字,传奇的身世,网红们却散了

叶县翠花桥:傲娇的名字,传奇的身世,网红们却散了

首页模拟经营坏桥更新时间:2024-05-01

从叶县的龙泉乡乡政府向北,走不多远,在澧河上并排着三座年代不一的桥梁:公路上正在通行的桥,是近些年修建的新桥;旁边紧挨着一座水泥拱桥,路面损坏严重,已经废弃;站在桥头向东边望去,不远处的河面上,还趴着一座古石桥,这就是翠花桥。

叶县翠花桥

据地方志记载,该桥始建于明朝,算来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还有种说法,则称该桥始建于金代。若这个说法属实,那它就是千年古桥了,但我相信这个说法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毕竟不会有史家对一座乡间石桥感兴趣。

这种石桥在明清时期是非常常见的,但目前存世的却不多了。有人称该桥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石板桥,该说法虽不准确,但也足以彰显它的珍贵。目前它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翠花桥有许多别名,而这些别名则反映了它的沿革。据称它是一个李姓侍郎主持修建的,故最早的名字是李侍郎桥。清朝乾隆年间,桥北有吕姓人家(今吕庄?)出资修缮此桥,功成之后将其改名为吕桥;后来桥又坏了,桥南的董姓富户又出资修复,遂更其名为董家桥。吕家不服,吕、董两家为桥的名称争执不下,竟至互相诉讼。当时的知县郭岩为两家调停,认为修桥是为了两岸百姓通行方便,乃是善举,故不用两家之姓,改称此桥为“善桥”。后来,又一任知县,称名廖思芳的,从这座桥上经过,当时正值芳春,柳翠花红的,景色醉人,偶得“翠花”二字。翠花桥这个名字,雅俗共赏,颇受两岸百姓欢迎,就此传扬开来。所以此桥虽然别名极多,但最为人们所接受的,还是“翠花桥”。

当然,同中原地区的其它古迹一样,它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古貌。由于古代简陋的施工条件,古石桥不可能耐得住600年的岁月冲刷。它在历史上,曾经过多次修缮,这些修缮活动有时来自民间自发,有时来自政府组织。

近代所知的,该桥于1988年修过一次。

但到了2010时,因数次洪水冲击,以及人为破坏,翠花桥又变得岌岌可危,有些桥墩歪倒,桥面起伏扭曲,已经无法通行。

最近的一次大修,则是2013年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组织的。这次修缮耗资巨大,但也修得很彻底,石桥如脱胎换骨般地重生了,至今毫发无伤。

这座桥全长接近六十米,宽约五米,共35孔,每孔高约1.5米。

桥面是用青石板铺成的,每块巨石恐怕都有几吨重。石板与石板、石板与桥墩之间,都用粗大的铁块铆接。由于修缮次数较多,桥面的石板所用的石料年代不尽相同,材质也有差异,但有些石板上面,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车辙印。

一些替换下来的石板,铺在桥的两头了,上面铆接孔洞仍清晰可见。

部分桥墩上有龙首雕刻,既可以令大桥更加美观,又可以减少来自洪水的冲击力。但有的龙首被破坏了,目前西侧只余一个,西侧余三个。

1980年以前,它仍是两岸往来的交通要道。1981年,桥西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拱桥),自此,翠花桥渐渐失去了作用。

翠花桥退休了,但它没有被遗忘。它成了一个小小的景点,用来供文艺青年们追忆流逝的岁月,回味厚重的历史。每逢夏天,成群结队的乡邻会来到石桥附近纳凉、戏水,一时间也热闹非凡。

尤其是今年,翠花桥意外走红,名声远扬,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景点。不少网红慕名而来,在桥头排开阵势,又唱又跳,好不热闹。

霞客来时,已是深秋,热潮已经退散,翠花桥又恢复了它往昔的宁静。但就在霞客参观翠花桥的那一会儿,也见到了两三波专门为看桥而来的游客。他们在桥上过几趟,照几张自拍,然后在桥头或蹲或站,发一会儿呆,就走了。

确实,翠花桥犹如一本薄薄的小书,虽然精彩,但翻不了几下就看完了。

临行,霞客和翠花桥依依道别。虽然离得不算太远,但它犹如人生中的许多际遇,当时只是很淡然,但远去了,也许就永远不会再回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