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和梦勋是一对双胞胎。清明节前一天,家里人带他们去山上踏青,他们管这叫去后山玩。后山上有各种各样颜色的花,他们最喜欢的是一种紫色的花,一片一片的很好看。山上人真多,都是带小孩来玩的。每次这个时候,他们的妈妈就会消失一阵,每次一起消失的还有从家里带来的馒头。
妈妈有事,一会就回来了。虽然他们现在正是爱撒娇的年纪,但他们并没有闹,因为周围的诱惑太多了。套圈、打气球、饮料、棉花糖、糖葫芦,各种小摊让他们异常兴奋。过了一会,妈妈出现了。妈妈,篮子里的馍馍给爷爷吃了。爷爷在哪?我也想去看爷爷。爷爷上山种树去了。他啥时候下山?三年后。中间不能回来吗?不能,三年也太长了。
关于妈妈背着自己去看姥爷这件事,梦溪和梦勋是有点在意的,但他们也没太放在心上,因为他们有更在意的东西,那就是风筝。但他们从来没放起来过风筝。梦溪站在前面拿着线,梦溪站在后面把风筝举过头顶,三二一丢。梦溪开始跑,梦溪同时松开手。梦溪真的觉得自己已经跑的很快了,但风筝还是像一只狗一样拖在地上。你会不会放风筝?梦勋很着急,现在没风,梦溪有点恼火,因为他觉得他已经很努力的跑快了。你来举,我来放。
梦勋不相信,他觉得他一定能放起来,因为他掌握了放风筝的技巧。所谓放风筝的技巧就是手拽着风筝线一收一放,一收一放。这个技巧是他们舅舅教给他们的,他们的舅舅是放风筝的高手,每次能把风筝线放完也不用跑步,就站在那里不动,风筝就能飞的高高的。等风筝飞起来,舅舅会把风筝线轮就是缠风筝线的那个递给他们。
但不知道为什么,只要线轮到他们手上,风筝就开始往下爬,有次差点落到河中央。明明舅舅什么都没做就能一直飞很高。后来梦溪和梦勋的乐趣就变成了仰着头看看舅舅的风筝是第几高的。虽然每次舅舅都把风筝线放完了,只剩一个结固定在线轮上,但总有一两个风筝比舅舅的风筝还高。
这个时候他们的任务就变成了顺着风筝线找到最高的风筝的主人。那个时候他们还小,等他们大一点就会发现最高的风筝往往在其貌不扬的老爷子手中。你找到没?还没。风筝线很细,在天空的背景色下若隐若现,有时还会和其他风筝线交叉,让他们不得不眯起眼睛仔细辨认。找到了,梦勋大喊:哪个?哪个?
梦溪问穿白马甲的爷爷。梦溪本想顺着线确认一下,但他看到那个爷爷之后就认定了就是他。因为他手上那个风筝线轮看上去特别专业,那是一个用金属制成的多边形滚筒线轮,缠在上面的风筝线在太阳下闪烁着光芒。这个线轮让梦溪想到了钓鱼竿收线放线,只需要握住轴转几圈,感觉十分的顺畅。
相比之下,他们的线轮只是一个塑料制成的扁扁的三字造型的小玩意,虽然也能转圈,但总会卡住。这样也不能怪别人风筝比舅舅的高了。哭,风筝掉在地上,打断了梦溪的回忆。他看见梦勋板着脸,一点一点把线缠好,看来舅舅教的技巧,只在舅舅手里管用。第二天下起了大雨,清明时节雨纷纷,梦溪和梦勋不约儿童,想起同一句诗,他们觉得很神奇。古人怎么知道清明节会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