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爷”
是火车铁粉们对蒸汽机车的敬称
资历与派头尽在其中
也透露着一种对英雄末路的感慨
■图/集宁机务段 纪恩泉摄
喷云吐雾的古老蒸汽机火车
拉动人类文明奔向工业时代
火与钢的组合
显示出一股原始力量的美感
■图/集宁机务段 纪恩泉摄
“呜——”
幽远悦耳的汽笛划破长空
在千里铁道线上回响
寂静的旷野被唤醒了
沉睡的大地颤动了
平静的河水也泛起阵阵涟漪
像巨人一样奔腾咆哮的蒸汽机车
拖出一股长烟直冲天际
跑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图/集宁机务段 纪恩泉摄
今天
让我们一起从一个独特的视角
重温那段动人的铿锵岁月
视角的主人公叫做
“6020”
在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宁机务段厂区里,陈列着这样一台蒸汽机车,他的司机室、煤水箱以及车轮都被重新刷成黑、白、红色,机车正前方还红底白字写有“6020”“为人民服务”字样,大灯两旁“安全正点 多拉快跑”依然留有那个时代的印记,车后十几米长黝黑的锅炉以及布满煤黑的烟囱仿佛又带着人们回到那个蒸汽喷发、浓烟滚滚的时代…
1955年集宁机务段成立,那时草原上奔驰的火车头都是由前苏联和日本制造或经过我国改造而来的。直到1956年,中国第一种自己设计的干线货运前进型机车才登上历史舞台。1968年,前进型6020机车作为一名刚刚“入伍”的新兵正式在集宁机务段服役。这一干就是24年。24年的风霜雨雪,日夜兼程,他和战友们分别承担过集呼间、集大间、集二间的货运、客运和专特运列车牵引任务,并先后有7名司机长,60多名司机、副司机、司炉与他并肩奋战。
还记得刚刚来到单位,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资料显示呼和浩特局1969年全年装车只有557.7辆,是历史最低值。他和他的战友们却执着坚守在生产第一线。他们过轨至当时的包头分局支援运输任务,在老大哥杨发柱司机长的带领下,在临河至石嘴山(现惠农)站间,克服线路生疏,风沙漫天等困难,他们摸索、研究机车焚火、保养技术,一路风餐露宿,以车为家,最终圆满完成了外援任务。
回到集宁后,6020又投入到集宁至大同间繁忙的货物运输当中,当时线路坡度大,没有速度表、无线电台、监控器,确认信号看臂板,行车全凭司机们眼看、耳听、嘴喊。北方的冬天最低气温零下40多度,但为了看清线路,司机还得把侧窗打开,常常把半个身子搁在寒风里,副司机、司炉烧火累得汗珠子直滴答,可刚往副驾驶一坐,头发就起了冰碴。当时火车司机被人们称为“离地三尺的活神仙”,可只有他和他的战友们知道这其中的艰苦。
时代印记
他还记得,为了把他身上的污油、黑煤擦洗干净,不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机车一到,老伙计们就钻进车架里擦,每个角落都不放过,一干就是四个多小时。寒冬腊月,车上污油脏土冻得像铁一样坚硬。他们从不说苦道累,司机长把自家炼好的牛油拿了出来,沾着牛油擦出的车又光又亮!久而久之,司机们的工服都被戏称为“油包”。
时代印记
战友司炉韩文华回忆起当年说:“都说蒸汽那个年代苦,但没有一个人退缩过,一个赛一个都把心思用在机车上!”。机车配装了加煤机,较大程度上缓解副司机、司炉的劳动强度,大伙儿却舍不得用,嫌它费煤,煤粉在炉膛里还没来得及烧透就被机车烟囱喷射了。副司机、司炉心甘情愿地人工焚火,从大同到集宁站一个单程就要向炉膛里投进八、九吨煤!尤其是夏天烈日如火,加上炉口灼焰,伙计们的工衣上挂着白花花的汗碱!
他还记得,开火车曾经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职业,司机们把大半生的时间奉献给了铁路运输事业。曾经亲密的战友郭日元回忆说:“开火车是一份非常值得骄傲的工作,它可是一门技术活。”至今郭日元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大同到呼和站近300公里牵引区段的每处桥涵、坡道、曲线的具体公里数和线路数据。他说为了跑好车,当年伙计们都是“活地图”。
这门技术活儿,更体现在“撂闸”上(使用制动机停车)。机车需要在中间车站加水,停车位置与车站“水鹤”相差不能超过1米,但每趟列车货物重量、牵引辆数和列车速度不同,“撂闸”时机和减压量全靠经验。“那要是一把闸没停好,不但车站的人笑话你,就是同车的徒弟们也不服你,所以司机必须练就一手停车的绝活!”郭日元说着望向了墙上精心装裱的一张老旧照片。
时代印记
原来,1982年11月,6020机车组荣获全路先进集体称号,时任司机长的郭日元在北京受到了当时党中央*胡耀邦和其他国家*的亲切接见,还和中央领导合了影......20多年来,6020号机车组先后多次获得原集宁铁路分局、呼和铁路局、自治区、原铁道部先进班组称号。
“与6020相处的这么多年,有过苦有过累,有过闪耀的荣誉!但也有对家的亏欠。”年过七旬的郭日元凝神间,眼中有泪水涌动。
是啊,他深深知道,陪伴着这个与他朝夕相处了20多年的老战友,缺少了对家庭的照顾。当时蒸汽机车组还是包乘制,货流大,机车少,司机们平日里照顾不了家人,把大半生的时间奉献给了铁路运输事业。郭日元是第五任司机长,从6020号机车当学员开始,一直到司炉、副司机、司机、司机长共22年,能在家过除夕也就是有数的三、四次,虽然休息的时间不多,但说起那个时代来,老人的心里格外满足。
那个时候大伙每个人都一心扑在了生产运输上,只谈奉献不求回报。第一任司机长是回族,跑车在外吃饭成了大问题,最终落下胃病,每次都是吃了止痛片上车;第二任司机长刘双根有四个孩子,生这几个孩子时,没有请过一天假……与6020奋战的同志们没有一个人请假,全都出满勤,干满点。
时代印记
现在,“多拉快跑”的蒸汽时代已经过去,留下的只是一张张老旧照片和一部部黑白的电影,那个时代的机务人也已经老去,但他们的精神不会远去。6020蒸汽机车这位老兵将继续承载着机务人满腔的热忱静静矗立在机务段的大院里岿然不动,凝望大院里这些每日忙碌值乘的年轻一代,期许着这些依旧为铁路运输辛勤付出的年轻一代。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