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问我,如何分身管理17个农场,差不多1.5万亩土地。国庆刚好有点闲暇时间,特码字半宿,分享给有需要的农友。

1. 数据化管理:其目的是可以迅速抓到问题核心,建立反应机制。
果园经营日常管理事物千千万,各个农场的生产经营状况也不尽相同,想要同时管理若干农场,实现果园数据化管理就非常的必要。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以300亩为一个标准单位,内设3-10个观测点,结合中国传统24节气的时间,通过连续采集观测点的果树生长的状况,来综合评估当地坚果农场今年的物候期、果树生长快慢、虫害的蔓延速度等一系列信息。进而指导农事生产作业。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观测点的设置可以更直观的反映果树的生长状况,果树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通过不同基地果地的横向对比数据,我们就能知道果树进一步的生长趋势,从而提前做好农事生产计划。
此外,农事生产最忌讳专家太多,意见纷杂。有了观测点,任何的技术在成为集团标准化作业前,都要经过小试、中试、和推广三个阶段的磨合。
【小试】主要用于检验想法,操作是否可行。一般涉及面积较少(2-3行果树),暂不考虑资金成本,定期做好数据采集,以检验成果。
【中试】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生产标准化流程,看看大面积操作的可行性。一般涉及面积在200-300亩,分几个基地进行。相关数据列入考核指标。
【推广】是在中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成本和优化流程,通过和果园现有的技术体系PK,实现分区迭代更换。

2. 标准化运营:就是建立自己的导航系统,避免反复试错。
果园的经营管理,300亩以下是管树,300亩以上是管人。
我们以300亩为一个基准单位,配备1-2名管理员日常管理果树,再以1500亩为一个辖区,配备1-2名技术员。以数据化管理做基础,全员实现分级管理,针对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农场主,我们也制作了不同的操作手册。
《管理人员手册》主要包括:
1) 三级任务管理制度:
农业生产普遍工资较低,生产时间相对受天气影响较大,为了克服用工瓶颈问题。我们创新的使用了ABC三类用工制度。其中:
A任务:是管理员当月必须完成的工作,和本月基本工资挂钩,月底验收合格即发放,管理人员因此也可以不用上班考勤打卡,自己掌握农事生产时间(极大程度避免了天气因素造成的农业怠工问题,半承包制也可以更好的激发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B任务:是完成A任务工作的基础上,可以由管理员聘请临时工完成的工作(也可以自己完成),该部分工作大部分是计件工作,多劳多得。
C任务:是已经发现农场问题,但这个月暂不处理的工作。暂列入任务区,为今后的A/B类任务。
2) 日志报备制度:
管理员虽然不需要考勤打卡,但每日晚间需要将自己白天的工作按统一格式(日期/天气/工作/农资/用工等)报备的到微信群,由总部专员负责记录整理。技术员及农场主可以通过抽查日志的方式,知道各项工作进度。
3) 《岗前培训手册》:
主要包括:1果园图纸应用(红线图、分区图、农事生产记录图);2固定资产管理(房屋、水电等设施设备维护事宜及农机农具的安全使用);3农资管理(出入仓管理制度);4临时工管理(计件/计时工管理及验收流程)等。
《技术员手册》主要包括:
1) 《24节气物候期》:结合24节气,合理安排农事生产。
2) 《看懂树木语言》:通过果树叶子、枝干、根系等部位的生长状态,知道果树的生长情况。
3) 《营养均衡》:通过采集叶片,定期了解果树营养生长状况。
4) 《常见病虫害诊断》:图库,可快速查找坚果树各类病虫害。
5) 《不同树龄果树整形修剪》:要求2分钟学会。
6) 《临时工数据库》:各类型农场务工人员费用及生产效率参考。
《农场主手册》主要包括:
1) 前期建园注意事项;
2) 后期管护注意事项;
3) 财务管理制度。

3. 系统化应用:就是整合社会的各项资源,实现自我裂变复制。
通过数据化和标准化的应用,我们可以让坚果农场实现量产。结合三年大苗的应用(今年种植,次年即可开始收获),我们完全可以让大部分中产阶层实现农场自由。
而系统化的应用,就是在结合《农场主手册》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土地主及城市精英可以加入到农场的生产经营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