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苍天已死”背后的真相,气候如何掌控汉帝国400年兴衰

黄巾起义“苍天已死”背后的真相,气候如何掌控汉帝国400年兴衰

首页模拟经营建立农业帝国更新时间:2024-07-31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随枫

字数:4044,阅读时间:约11分钟

编者按:农业时代,一切文明都十分仰赖上天的恩赐,若是上天慷慨地给予充足的日照与雨水,那便是兴旺发达,安居乐业,可一旦上天从温和变为暴怒,凄楚的寒冬和怒涛般的洪涝会把农业社会的一切根基葬送掉,从而摧垮整个文明。自古以来,以农耕为生的中华文明便是明白这一点,早在西周时便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他们深刻了解天意不可违的道理。到汉帝国建立之后,尽管天命观已经被春秋百家改造成以人为主,号称“吉凶由人”、“妖由人兴”甚至“夫民,神之主也”,可这个农业帝国依旧无法逃脱受天命操纵的命运,汉朝近四百年的兴衰即可说明这一切。本文可以与《气候如何操控文明命运?升温送罗马帝国300年盛世,变冷带来3世纪危机》一文进行对照阅读。

顺乎天而应乎人:汉初的兴盛

公元前207年,楚汉推翻了秦朝暗无天日的暴虐统治,让中国历史走向了一个新篇章,与此同时,天命也翻到了下一页,华夏大地结束了战国末期的寒冷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温暖时代。

这个时期的华夏大地到处充满了生机,竹林的广袤即可印证这一点。《汉书·地理志》里就称,秦地竹林广袤,“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东方朔传》与《货殖列传》也盛赞关中竹林资源的丰盛,西汉薄太后陵墓中甚至出土了大熊猫的头骨。

▲汉文帝霸陵的俑坑,薄太后即为文帝生母

不只是关中,其他地区也生长着大量的竹子,在山西,竹子甚至是物产最多的资源之一。在现代,竹子最北的生长区域位于陕西南部,而在汉朝,甚至在内蒙古都有大量竹子生长,这足以说明汉朝气候相对今日有多温暖。

▲西安鲸鱼沟竹林

温暖的气候带来的是粮食的改变。在西汉,受益于较高的温度,稻米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汜胜之书》就详细记载了种稻的方法,《汉书·昭帝纪》还记载了名为“稻田使者”的官员,而汉武帝“驰鹜禾稼稻粳之地”则说明了关中稻米种植的普遍。

与关中稻作种植的普遍相比,居延汉简和敦煌汉简中记载的水稻种植可能更令人惊奇,因为这意味着在河西这种地方都有种植水稻。

▲现代陕西汉中的稻田

在如此适宜农业发展的大环境下,汉朝统治者们很好地遵循了天命,推行着各种适宜经济发展的政策。

在高祖刚称帝时,整个中华一片破败,人口锐减,像是原本有3万户的曲逆,楚汉战争之后只剩下5000多户。“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这足以说明当时经济凋敝到何种程度。

▲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彩绘铜饰木轺车

为了恢复经济,高祖推行了一系列诏令,组织军队复员,赐予军吏爵位,招抚流亡人口归乡,释放奴婢归为平民,在平时理政时,更是遵从黄老思想,无为而治,达到“顺民之情与之休息”的目的。

文帝与景帝时期,为进一步发展生产,“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也被推了出来,农民的租税多次下调,徭役也随之减少,郡国也不再需要上交岁贡。

▲西汉版图

从高祖到文景二帝的一系列政策,配合着优渥的气候,汉帝国的经济迅速发展。《食货志》的记载足以说明:“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人民安居乐业,粮食堆积成山,就连犯罪率也因为富足的生活而下降,帝国一片繁荣兴盛的景象。

否极泰来:从武帝征伐到王莽改制

武帝之初,汉朝来到它最鼎盛的巅峰,但就如同《食货志》所说的“物盛而衰,固其变也”一样,在刘彻的统治下,汉帝国开始了下坡路,其中不仅有执政的原因,也有气候的助力。

▲汉武帝刘彻

相较于他的前任,武帝更加渴求创立伟业、书写辉煌,无为而治不符合他的个性。为成大业,他先是将权力进一步集中到自己手中。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颁布推恩令,将各诸侯王国分割成更小的侯国,随后又通过酎金夺爵,将半数列侯的土地收归中央。

除此之外,他还设置了中朝,旁置了丞相,包揽了所有大权,同时,铸币权、盐铁经营权也都收归中央。

这一系列举措,把汉帝国多年来积蓄的财力物力集中到了武帝手中,使他有更多的力量去征伐西汉自建立以来就一直侵扰着边疆的敌人:匈奴。通过三次决定性的大规模战役,汉军重创了匈奴,自祁连山到罗布泊都再也看不到匈奴的影子,即所谓“幕南无王庭”。

▲汉军骑兵

但是这一切都伴随着代价。在武帝集中帝国力量,将其投入到耗费巨大的战争中时,天命已悄然改变,西汉早期的温暖气候悄然而去,紧随而来的是凛冬严寒。

公元前131年,“夏四月,陨霜*草。”

前122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冻死。”

前115年,“三月,大雨雪。”

“元鼎三年(前114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关东十余郡人相食。”

“元封二年(前109年),大寒,雪深五尺,野鸟兽皆死,牛马皆蜷缩如猬,三辅人民冻死者十有二三。”

▲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彩绘木牛拉犁冥器

在百姓苦受严寒折磨之时,刘彻没停下他的征伐。公元前127年,是为汉匈漠南之战,前121年为汉匈河西之战,前119年为漠北之战。仅仅只是匈奴,并不能满足刘彻的征服*。公元前112年,发兵攻南粤,前111年,发兵闽越,前109年,发兵降滇王,前108年,攻楼兰、车师,前104年,攻大宛。

常年不断的战争再加上愈加恶劣的天气,武帝的前辈们为国家积蓄数十年的力量,终于被消耗殆尽。

▲汉朝士兵复原图

当这位皇帝最终意识到自己的过错,颁布罪己诏,重新回归他的前任秉持的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的政策后,帝国的颓势确实暂时停止了,汉帝国再度迎来了昭宣中兴——然而这只是回光返照,从公元前90年到公元30年,温度一直在下滑,幅度足有1.2℃,昭宣中兴只不过是中间较暖的30年(公元前75年至前45年)。

到西汉后期,气候越来越不稳定,严寒越来越频繁地侵扰中原。

“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三月,陨霜*桑;九月二日,陨霜*稼,天下大饥。”

“元帝建昭二年(前37年)十一月,齐楚地大雪,深五尺。”

像这样的严寒时常发生,到了王莽专制的时候,气候下降最为严重,十年间有七年发生严寒导致的灾害。王莽改制试图挽回危局,但依旧无法阻拦西汉败亡的趋势。

▲王莽画像

自汉元帝继位以来,因气温下降,越来越多的百姓揭竿起义,到王莽时期,最大最猛烈的绿林、赤眉起义爆发了,而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亲手将西汉王朝送进了历史的坟墓中。

暮色帝国:东汉时期的气候恶化

光武帝统一全国,并让天下归于安定的最大助力也要归功于气候。西汉后期的降温趋势在刘秀建立东汉之后逆转了,一直到公元120年,中原的温度都在缓步上升,从刘秀建立东汉到汉明帝驾崩(公元25年~75年)的五十年间,因严寒导致的灾害仅见六起,频率远低于西汉后期。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东汉迎来了一个像西汉早期那样的温暖时代,实际上,尽管一直到公元120年气温都在上升,上升的幅度却很小,近一百年才上升了0.5℃,这决定了东汉难以再造西汉的盛世光景.

▲汉骑兵对阵匈奴人

农耕区的变迁说明了东汉的境况。

在西汉时期,为了扩展耕地,大量的百姓或主动或被动迁往西北方,到武帝时期,为了对抗匈奴,刘彻将大量的贫民迁至朔方、武威、张掖等地,若不是这些地方具有农业发展的条件,刘彻也不会颁布这种命令。

事实上,居延汉简记载了许多关于渔产的记录,又暗示当时甘肃树木并不稀缺,足以证明西北边境在那时适宜农耕生活。

▲现今朔方遗址

到了东汉,情况发生了改变。王莽传记载,西北的边民流入内郡,宁愿充当奴婢也不愿意回去,后来光武帝和明帝都发布过诏令,要将流窜到内地的边民赶回边境,这足以说明西北边疆的环境已不再适合农业生活。

对比《汉书·地理志》和《续汉书·郡国志》里的人口数据可以有更直观的感受,在东汉,北边19郡人口相较西汉减少了56.46%,其中朔方的人口骤减94.25%,而全国平均人口率仅为17.52%,由此可见,气候恶化的程度不可谓不大。

▲河西走廊长城遗址

尽管东汉前中期的气候条件比不上西汉早期,却也能让帝国长治久安,可在公元120年之后,气温开始骤降,到东汉末达到最低点,相较于东汉中期最暖时降低了足有2℃。

从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到延熹九年,连续五年都有寒灾,“其冬大寒,*鸟兽,害鱼鳖”,“自春夏以来,连有霜雹及大雨雷”。这种气候突降带来的灾害,在东汉末时有发生,有时候就连应当炎热的夏季也能感受到寒冷,“献帝初平四年(193年)六月,寒风如冬时。”

▲汉朝错金银鸟像

气温骤降,整个气候也愈加不稳定。永兴元年(153年),东汉全境三分之一的郡县遭受水灾、蝗灾;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司隶、豫州发生大饥荒,近乎一半的人都被饿死;汉灵帝统治时期,因为饥荒,“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的情况都已发生。

在气候大环境如此恶劣的时候,朝廷没有执行安定社会的政策,也没有试图改善糟糕的情况,反倒是愈加腐朽堕落。

自汉章帝之后,外戚宦官就成为东汉王朝的痼疾,这些外戚和宦官穷奢极欲、独断专权,没推行过什么有益的政策,危害朝政的行为倒是时常可见,而这种情况没有扭转的趋势,唯一一次士人、官员想要改变这种形势的企图,也促发了党锢之祸,让改革风气彻底绝灭。

▲汉桓帝画像,党锢之祸正是发生在他的统治之下

气候环境的恶化,王朝内部的腐朽,直接影响的就是帝国的普罗大众。东汉末年,几乎年年都有暴动,朝廷面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起义,只会采取镇压的措施。到最后,百姓的不满在高压下汇聚起来,演变成东汉末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暴动:黄巾起义,正是在这场大起义后,东汉开始了群雄割据的时代,并最终在220年灭亡,被魏蜀吴三国取而代之。

在农业时代,90%的人口都为农民的社会里,靠天吃饭从来不是一句戏言,而建立在农民脊梁骨上的农业帝国,其兴衰也与气候紧紧相连,汉朝的命运足以证实这一点,尽人事,听天命,即使对一个帝国来说也是至理名言。

参考资料:

1、《中国历朝气候变化》

2、《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

3、《中国古代史》

4、《汉书》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随枫,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