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仙境」在哪里?
江南人相信,在自家院落里。
旧时的江南文人,对院居生活往往有着无限向往之情。绍兴城里的张岱,给自己书斋取名「梅花书屋」,时坐北窗,披凉风,喜与梅花,隔窗相望;苏州府里的归有光,庭院不大「仅容一人居」,照旧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他常常置身其间,冥思兀坐,静听万籁;江苏兴化的郑板桥,日子清贫但过的非常诗意,「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具见烟水平桥」。旧时江南,文人将生活过得如诗如画,那些平凡甚至清苦的日子,于今人而言都是一种奢侈的雅境。
帘 外 风 致
几 番 经 营
院子大小或关乎经济实力,但只要坐拥一院,必要几番经营,以显主人的审美情操和生活旨趣。明人吴从先描绘了院落里的一番幽静雅趣:「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端坐院内,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欲清幽。花木葱茏,奇石古远,营造山杳的野趣;墙头薜荔,石上藤萝,均可引为知己。点滴中,都是对风雅的经营。
庭 院 清 欢
半 生 幽 梦
梁漱溟认为,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本质上是审美的,是享受的,并不特别看重物质是否丰厚,而是有一点就享受一点。家家户户以一堵矮墙做隔,因为一抬头、一抬脚,外边就是个小园林。一株腊梅几块湖石,凌霄兰菊落落有致,曲径通幽,方达茶室。春来桃李自笑,瓜果都透着隐逸的味道;夏至檐下乘凉,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秋时静观叶落,倦了小憩,醒了信步,每日安然无梦;冬至夜雪覆深庭,万籁俱寂间,一株腊梅浮起几缕暗香。在这一方院落里生活,收四时之美景,纳天地之烂漫,足以作半生幽梦。
外 修 学 养
内 炼 志 旷
院落幽斋之静谧是外在的,真正的平淡来自内心的从容寡欲。如果时常牵挂功名利禄,怨怼命途多舛,忧心衣食生计,则居钟南辋川也心为形役,去日苦多。看朱熹《蓬户手卷》中勾勒出他隐居江南的生活:「坐水窗, 追凉风, 焚好香, 烹苦茗。忽见异鸟来鸣树间, 小倦即卧,康凉枕一觉, 美睡萧然无梦, 即梦亦不离竹坪茶坞间」。日子虽然清贫,但过得非常诗意,更重要的是内心澄澈洒脱,每日无忧无梦,即使有梦,梦见的也是花草山水,茶寮院落,牵挂的也是山桃辛夷,花开花落。
「变化的时代里,总需要一些不变的风景,提醒每座前进的城市,时刻不忘初心」。曾经,「江南小院」也不过是房屋篱笆之间开辟出的一处荒地,粗犷而杂乱。在文人趣味的影响下,它被不断渗入诗画情趣,布局兴造。殷商的帝王苑囿予它山水之胜;隋唐的「繁雄之州」予它诗书之春;魏晋的老庄哲学令它有了仙风道骨;宋朝士大夫的隐逸游艺,替它树立了花木湖石的典范;历经明清二朝风尘,人们从江南园林那获取生活的灵感,化作了这一方清旷小院。
浮生若梦,似水流年;江南小院,韶光依旧。
- End -
来源| 文人空间,转载请联系首发平台。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