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
小编:记得关注哦
来源:数字经济公社
假如一个人拿白条换你家里最值钱的东西、而且由他随便挑,你会不会同意?
不给。凭什么要给他?!
你也许会这么说。
这是非常自然而真实的反应;然而,《金融帝国》却用大量无法辩驳的事实和数据告诉我们,事情没那么简单。
《金融帝国》告诉我们,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最大债务国——就是欠全世界最多钱的国家,还真的就用它那没有任何兑现承诺的白条——债券,在100多年的时间里,从无数国家白白拿走了无数金银财宝。美国不仅没有因为赖账而变穷或者不道德,相反却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接连搞垮了英国、欧洲、日本和苏联、伊拉克、委内瑞拉和伊朗,成了全世界最富有最“民主和自由”最有道义感的带头大哥。
为什么那些国家会把自个儿最有价值的资源和公共基础设施乃至法币白白地送给美国?为什么美国一味赖账,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这些理应维持全球经济平衡的“世”字头机构还一个劲地替美国说话与撑腰,“心甘情愿”地成了美国实质上的帮凶与打手?为什么美国到处寻衅滋事、挑起战火,却可以不花一分钱而且可以通过战争捞取大把好处?为什么美国的农业法规可以一字不动,却要求日本等债权国大幅度改动相关产业法规?美国外交官——老赖的代表——凭什么一个世纪来可以趾高气昂地要挟债主们——背负大量美国债券的国家?为什么美国无论是债权国还是债务国,都能对全世界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还有那么多国家那么多机构和组织那么多人绞尽脑汁去巴结美国说美国好话?…….
诸如此类荒诞离奇的问题,可以无休止地问下去,但归根结底所有问题都是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可以如此霸道,可以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风生水起、横行无忌?
只要你静下心来,花上看几部电影、打几次游戏的时间,《金融帝国》就会用令人信服的方式告诉你上述所有问题的答案。
人鬼交混、充满着幽灵的故乡催生了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学巨著《百年孤独》,那么又是什么,催生了《金融帝国》一书内含的百年荒诞?
疫情肆虐的年代,我们不妨趁机静下心来好好读几本真正有料的书;《金融帝国》也许就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
《金融帝国》前版名《超级帝国主义》,我看的是嵇飞、林小芳等人用类似联盟链方式完成的中央编译出版社Kindle 版本。
世界畅销书作者阿尔文·托夫勒如此评论赫德森与《金融帝国》:“赫德森是当前世界上少数几位用令人吃惊的角度看待老问题的经济思想家。这本辉煌的具有毁灭性冲击力的著作将引起正统经济学家深深的不安和愤怒的反击。”诚哉斯言!赫德森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他是全球第一个从货币金融维度,详尽考察过《汉谟拉比法典》的学者,是当今世上少数几个亲历了2008年那一场金融危机的“在场者”,曾被美国助理财政部长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学家”;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他就一直活跃在华尔街,为很多金融公司作咨询服务,对国际金融实务非常熟悉。同时他也长期在高校从事金融方面课程的教学,先后在多所高校教授金融课程,现在是为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做出杰出贡献的教授,对金融经济史和金融理论有非常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赫德森还长期为多国政府提供咨询服务,曾任加拿大、墨西哥、美国政府以及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的经济顾问。由于赫德森与他的思想“非主流”,《金融帝国》这本书的出版很不容易,而且给作者带来很多麻烦。在美国外交界的压力下,在日本和加拿大等国,赫德森的书先后被跳票;因为这本书的出版,很多大学都不敢让他任教。最后只有对非主流经济学一直比较宽容的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接受了他。但《金融帝国》在华盛顿却卖得特别好,因为美国政府是主要的买主,它把本书用作培训手册:教会美国金融外交家如何通过各国的中央银行,将国际收支赤字转变为对美国有利的经济进攻工具。
全书由刘振先生统稿并作译序。刘振先生从2000年起一直在《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社负责经济栏目的组稿和编辑工作,为《领导干部参考译丛·金融与发展丛书》重磅译著——《金融帝国》一书作序,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金融帝国》一书的译序,是我见过的最长、最有激情因而也最有料、最有趣的译序,豆瓣网友“时钟”甚至说,本书的核心观点在译序和作者自己写的长篇序言中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译序开篇就说明了1971年8月15日美国全面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原因:《金融帝国》作者、当时还很年轻的迈克尔·赫德森深入研究后指出,大量国际收支赤字对美国是有利的,但是长期来说对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不利。当时的尼克松政府得到这个报告后,很高兴,说:“是吗,这样好极了。”曾经让美国以债务国身份饕餮全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这样于一瞬间灰飞烟灭。
译序并没有对这个近乎黑色幽默的事实加以任何评论,显得非常委婉与含蓄,也正是这一点,让我对译序产生了浓郁而强烈的兴趣。
译序很长,分引言、《美国金融霸权的四大支柱》、《美国金融霸权的辅助性安排》、《怎么办?》与《赫德森对俄罗斯普京政府的政策建议》五部分。译序中最能体现全书统稿者刘振先生激情与赤子之心的地方,是每个小章节末尾针对中国实际状况展开的分析。刘振先生用非常得体的言辞明确指出,有心人如果将迈克尔·赫德森给俄罗斯提的长期发展建议,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一一转换并落实,也许就可以形成相当有效的“中国策”。比如,《金融帝国》译序《怎么办?》部分所列的“政府提供信贷为预算赤字融资,促进投资和就业”、“向土地、地下资源和公共服务垄断权征收租金和资源税”、“以新的国际机构取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学习美国式的保护主义关税和补贴”、“找到美元的替代物”、“孤立离岸资本逃离中心和免税中心,管制账目转移”、“限制美国的军事扩张”、“发展后新自由主义理论,恢复劳动所得和非劳动所得的传统区别”等策略与措施,也许就是中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苦心良药”。
迈克尔·赫德森在《金融帝国》序言开篇即指出了美国故意扩大国际收支赤字、迫使欧洲和亚洲购买美国政府的有价证券避免美元贬值的“金融技巧”,实质上是基于国际政治格局而施行的巧取豪夺。“当前,欧洲和亚洲如不能从政治上设计一个人造的替代物取代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这预示着将成为下一代人国际政治紧张的症结。”2008年,迈克尔·赫德森就在《金融帝国》序言中发出了好比黄钟大吕般的警告;现在是2020年,十二年过去了,国际政治形势日趋复杂、动荡,哪种货币能无视日元和欧元被美元无情蹂躏与践踏的悲壮和无奈,挺身而出,力争形成有益于全人类的货币多极化与文化多元化格局?迈克尔·赫德森言犹在耳,但举目四望,敢高举对抗美元霸权旗帜者,依然寥若晨星。
《金融帝国》正文分《引论:美国金融帝国》、《第一部分 美国世界秩序的诞生:1914—1946年》、《第二部分 美帝国的机构》、《第三部分 货币帝国主义与美国财政部的美元标准》四章,时间跨度大致从上世纪2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期。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与主题交叉展开的方式,用大量文件、事实和数据,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1.在此期间,美国为什么事实上成了在地球上空飘荡的幽灵式帝国?2.美国具体通过什么样的手法让其它国家臣服于其肆意掠夺的“自由”和“威严”?3.其它国家有没有做过挣扎与反抗,又是如何被美国搞垮的?4.面对美国极具进攻性的组合拳,俄罗斯等国应如何应对?通读下来,深深领略了迈克尔·赫德森论点的犀利、论据的充分及严密的逻辑、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但个人最感兴趣的是第三部分的附录。
《迈克尔·赫德森博士在俄罗斯杜马的证词》、《附录2 俄罗斯如何才能建立更可行的金融和财政体制》、《附录3 俄罗斯国内寡头与美国垄断资本——迈克尔·赫德森访谈》是附录中也是这本书中包含了最多可操作性策略的章节。在这些章节里,迈克尔·赫德森以俄罗斯经济顾问身份为俄罗斯出谋划策,普京政府采纳了相当一部分建议后,从货币与经济层面根本性扭转了俄罗斯即将被美国击垮、摇摇欲坠的的局面。
如题所示,《附录4 美元霸权与美国对外战争融资》说明了美国如何使世界为其对外战争买单。正如附录引言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作为不与黄金挂钩的世界货币,美元已建立一种霸权地位,美国事实在利用美元霸权向其他国家征税,使其他国家为美国的对外战争、美国的消费甚至美国公司收购他国公司买单。”,我那“美国通过售卖军火而得利”的惯性思维又一次被迈克尔·赫德森用无可辩驳的文字颠覆了。
众所周知,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掩护下,私有化、金融化和全球化构成了三位一体的资本主义。《附录5 世界经济的金融化》主要阐述了私有化的形成机制及其对资本主义的贡献。“私有化的历史是由三种主要的发展动力塑造的:首先是通过军事征服控制被打败者的土地和公共领域;第二种发展动力是政治内部交易;第三种发展动力是金融力量。”、“1980年以后的欧洲、第三世界和后苏联国家公有企业的私有化的主要方式是金融手段和内部交易两者的结合。”,"作为一项国际政策,私有化主要是由美国政府的战略家推动的,目的是瓦解俄罗斯的工业力量——并以此消除潜在的军事竞争对手。作为华盛顿共识的主要内容,私有化成为冷战的终结者。原苏联国家见证了它们的公有资产在无序的劫掠中被卖给了红色局长以及其他内部人员,而他们则一转手把主要股份卖给了西方买主。”…...细细体味,迈克尔·赫德森的话让人不寒而栗、脊背发凉。
《金融帝国》豆瓣评分8.2。豆友们大多认为,与《货币战争》相比,《金融帝国》好太多了。确实如此。不知道为什么,在当今中国,只要批判美元,就很容易被人批判“阴谋论“。网络上就有很多人想照搬批判《货币战争》的套路批判《金融帝国》,怎奈此书学术严谨、逻辑严密、史料丰富而可靠,让人无处着手,只能望洋兴叹、默不作声。豆瓣是个好地方,可以看见与《金融帝国》相关的很多评论,有些还蛮有意思。比如,豆友“shibo1972”在《金融帝国》条目下说:“美国之所以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金融帝国,并非由于美国刻意而为。这种结果背后的客观原因,是因为美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寻求经济发展的道路。当今的中国,也在走200年前美国的发展道路。我觉得现在不是讨论美国霸权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中国的技术进步能力的问题。只有依赖于技术进步,中国才能强大。谁强大了,谁就有机会改变这个世界的规则。”,就颇有见地;又如,豆友“Stigrex”的评论也颇引人深思:“全世界都被美元套牢了,要想独立,壮大自己是必要的,但起码得有敢于割肉的勇气,当然,套的若不是自己的钱就肯定没折腾的必要了。需要看这本书的倒是不明真相的劳苦大众和他们的权益代表,争取权益也要击中要害才有效。”。
一家独大实为悲,万马齐喑究可哀。迈克尔·赫德森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能凭良心说话,揭露美国凭借美元、军事、科技和资源霸权以吸血鬼姿势独步天下的真实嘴脸,究其原因,也许是他衷心希望蔚蓝星球百花齐放、其乐融融,人人都能呼吸到真正自由而新鲜的空气。眼下,DC/EP与美元霸权的新型代理——Libra们已然展开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惊心动魄的货币冷战。个人以为,任何一个身上流淌着炎黄血液的华夏子孙,就算没有为中美货币冷战提供建设性意见的能力与机会,也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当今货币金融世界的真相。在这种背景下,细致入微地揭示了美国霸权生成机制的《金融帝国》一书,对于我们认清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当前格局有着“拨云见雾”的效果,对于谨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教训的人们,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在DC/EP发行与演化、人民币国际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金融帝国》一书也许可以从战略层面提供很多直指美元与美国霸权软肋的反向“系统应力集中点”,起到举重若轻、一招致敌的效果。
评书至此,我不由得抚案长叹。
1994年12月,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时说,正是那些潜藏于亚洲大地之下、水系一般隐蔽而丰富的形象系统,把他同韩国的金芝河、中国的莫言等人结合在了一起。
在大江健三郎看来,文学的世界性,首先应该建立在这种具体的联系之中。
2020年4月,我国货币金融独立研究者龙白滔博士专著《数字货币:从石板经济到数字经济的传承与创新》(下文简称《数字货币》)一经出版发行,即刻引得好评如潮,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也有幸第一时间拜读。
读罢《金融帝国》和《数字货币》,我又一次体会到了大江健三郎指出的这种具体而令人怦然心动的联系。迈克尔·赫德森是一个勤奋而务实的金融史学者,对于青铜时代两河流域货币体系的研究极具史料价值,《数字货币》一书的第一章《货币起源的意识形态之争》的主要内容即源自迈克尔·赫德森的研究成果;迈克尔·赫德森对货币与债务的深刻理解与真知灼见,也像那令人怦然心动的“地下水”一般,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渗流在《数字货币》一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仿佛看见了一个隐蔽而庞大的知识水系,召唤着我们去发现、挖掘、汲取和传播。
但愿与君同勉,在漫漫人生路上,一起做有情有义有趣的取水者和挖井人。
陶庐·2020年4月26日·广东江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