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她是最著名的“红颜祸水”,“狐狸精”的典型,也是“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的典型例证。然而,从历史的发展和顺天应人的时代变革的角度看,妲己是有功的,甚至可以说她是兴周灭商的变革功臣:她被女娲娘娘派到纣王身边的,而且自觉发挥她的能力,加速实现了从内部葬送商纣江山的特殊使命。
从小说的描写可以看到,殷商本来是繁荣盛世。纣王自身力大无比,文武双全,是个可以傲视群雄的君主。朝廷上文有商容、比干,武有闻仲、黄飞虎,后妃贤良,王子茁壮,百姓安居乐业。如果这样延续下去,国家如何亡得了?要想商纣亡国,需要一些基本条件,比如让他朝中失掉忠臣良将,后宫失掉贤良后妃,再比如让他失掉王子而后继无人,失掉百姓的拥戴而瓦解其统治基础……这一切,本是极难实现的,但妲己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仔细想来,她的工作并不容易。如果不能让纣王沉湎酒色,他就会勤于朝政,励精图治,国家政务就会井井有条。如果不能让纣王造酒池、设肉林、建筑鹿台迷于仙女而恣意享受,他就会成为爱民惜物、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好君主,国家就会繁荣富强。如果他没有横征暴敛和草菅人命,臣子和百姓就没有造反和背叛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人起兵夺权,也不会得到诸侯的拥戴和响应。但因为有妲己的努力,纣王终于成了荒淫无道的残暴君主。可以说,她一步步地为纣王失掉江山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妲己似乎有点冤。她本是历史的功臣,最后却不但没有受到奖励,还受到了严厉惩罚。——她没有成仙,没被封神,而是被处死了。卧底的革命者,结局怎么会这样?这里所体现的,恰恰是小说所具有的奖善惩恶倾向。
在这部小说所描写的乾坤翻转和正邪大战之际,仙凡两界都面临选择,同时也都要接受善与恶的严厉审判。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道理上讲,妲己在灭商兴周的历史伟业中的功勋没有几人能与之相比,但最后却被处死,原因就在于她在完成灭商任务时作恶过甚,越过了应有的道德底线。所以,妲己的结局怪不得别人,是罪有应得,并不冤枉。
在这一点上,小说写得很清楚。女娲在派她们前去执行任务的时候,话说得很清楚:“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也就是说,她们的任务一是让纣王沉溺酒色不理朝政,在大事上做出错误决策,在用人上弃贤良而用奸佞,也就是让他成为一个昏庸而荒淫的君主;二是在武王伐纣的关键时刻,她们要帮助武王。完成这些,就算尽职了。妲己在完成其使命之际,却超常发挥,想出了那么多坏主意,使那么多无辜者遭受荼毒。如果说造炮烙、虿盆之类尚有宫廷斗争和杜绝忠臣建言的理由,敲骨验髓和剖腹验胎就完全是残害无辜。她把女娲“不可残害众生”的训言完全当成了耳旁风。她的行为不仅太过分,而且违背了起码的人道。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错,也不只是未严格遵守女娲之命的问题,而是充分暴露了她的邪恶本性。这种邪恶是任何功勋都无法弥补的。
小说以此告诉人们,过错是可以原谅的,残害众生所暴露的邪恶却不可原谅。在历史变革的进程中,无论属于哪一方,即使你从属于正义的一方,作恶同样要付出代价,手上的鲜血总是要被清算的。与此同时,小说还给读者一个启示:在正邪搏*、乾坤翻转之际,即使是女娲那样的神灵,也并不宽容,并不只是慈悲为怀。因为神灵若为苍生计,就不能把邪恶留给未来。正因为这些,《封神演义》所承载的思想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历史演义小说,甚至为后来的同类小说所难以企及。
作者:李新宇
来源: 今晚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