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3月底,山东老兵刘锡辉收到了儿子刘伟豪的微信转账888元。
“儿子,你长大了,感谢上天赐予我的天使,爱你!”这已是他第31个月收到儿子的“孝心红包”。
义务兵平均年存款7000元,有的年轻军士2年存款20万,某营90.8%的官兵存款增加……
春风拂面,火箭军某旅开展“倡导理性消费观、建设风清新基层”活动以来,科学理性消费的氛围日渐浓厚。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东西?
“货比三家,看准了再买。”周末,战士童志强一边浏览手机购物页面,一边笑着说。
半年前,童志强还是一名“剁手党”,“我先后卸载了7个购物软件,之前是标准的‘月光族’。”
战士孙跃明家境一般,但第一次休假回家,他不仅购买了新款手机,还置办了一身名牌服装。
“我比较爱面子,回去聚餐都是抢着买单。”假期结束后,他的工资卡里已经不足3位数。
“休假请吃请玩全花完,归队紧抠细过把债还。”据了解,经历过休假“突击式”花钱的年轻官兵不在少数。
“刚入伍时,觉得那些游戏装备、皮肤太酷了。”战士伦谦说,每月津贴刚好够充游戏里的一个“648”。
喜欢网游的还有战士彭涛。看着手机里上万元的充值账单,他惭愧地说:“游戏皮肤和装备,最终不过是一串代码。”
“不是取快递就是在取快递的路上。”“看到拼购的链接就忍不住上手。”“以贷还贷,网贷就是一个陷阱。”……
随着部队待遇的提高,官兵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以前,每到周末,某连就要拉回一小车网购产品。
“我的工资我做主!”因为缺乏理性,盲目型、攀比型、冲动型、娱乐型等消费现象,也发生在了新生代官兵身上。
“官兵的消费选项越来越多,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要跟着刷新。”该旅领导说,“帮助大家学会用理性思维盘点‘我的购物车’,是一道现实考题。”
让明天的我,更有“升值”空间
“准备带全家去海南,这也是父母的一个心愿。”战士吕东旭的“休假攻略”充满温情孝心。
战士夏利军的妻子一直默默守护家庭港湾,“今年年初,我给她和孩子购买了近万元的2份保险。”
“我尝到了投资学习的快乐。”上等兵王彦龙爱好网络学习,平时有一个好习惯:体验最新的网络教程。为此,他已自费购买书籍3000余元。
“我目前的存款是30万,下一个小目标,就是购买人生第一套房。”战士杨小圣对未来充满憧憬。
“钱该怎么花?”“钱该为谁花?”“钱该花多少?”一连串的问题,在某连内外联动抓教育举措中找到了答案。
他们构建部队、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理性消费共育体系,做到上网互相监督、交友互相把关、消费互相提醒。
“为学习成长拼单,为家人所需买单,这些都值得!”战士崔国栋入伍后,已累积给家人转账4800元。“指导员夸我,把账记到了一块钱。”
“千条万条,帮助官兵成长成才是第一条。”某营营长介绍说,“我们的责任,既要管好当下‘钱袋子’,还要守好未来发展‘储备金’。”
个人存钱罐,蓄出清风好正气
“一味地干涉,只会引起官兵的反感。”某营政治教导员介绍说,“采取群众性教育方式,让大家学会价值判断,形成理性消费好习惯,才是‘好算计’。”
网络游戏、直播打赏、网赌网贷,容易带偏官兵的消费习惯,形成不良风气。
“连队建立了白、黄、红三种名单。”班长吴万军掰着手指头介绍,“理性消费的‘白名单’,我们表扬鼓励;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的‘黄名单’,我们引导监督;陷入泥潭、背负债务的‘红名单’,我们重点做好教育感化。”
“要不是大家帮忙,我还在网贷的窟窿里。”战士古博感激地说,“和班里战友一样,我把工资分成了4份,份份精打细算,如今个人消费很阳光。”
做好小计划、记好小账本、搞好小积蓄、学好小技巧……各单位开展“人人有存款”“告别月光族”“收入四分法”等活动,让官兵从“小处”收获到自律的快乐。
“*有一件特别的睡衣,打了73个补丁……”连队“节约标兵”薛玉喜的微提醒感人又真实。
他们定期开展“守护我们的传家宝”传统教育,引导官兵改掉铺张浪费习惯,用工作实绩证明自己。
细雨扑面,最能滋润兵心。活动开展以来,官兵取回新书的身影多了,主动捐款的故事多了,收到的感谢信息还在刷新……
生活在清风正气中,官兵全身心地投入练兵备战,完成多个大项任务,正在描绘一幅练兵备战的“砺剑图”。
作者:赵法胜、苏长乐、黎平
图片:左云龙、梁智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