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皆是菜,犄角旮旯葱和蒜……近日,走进淡竹乡下陈朱村,昔日拆后凌乱无序的场景已焕然一新,新建的农房房前屋后和周边的零星土地上,没有垃圾成堆和杂草丛生,取而代之的是一方方精致美观的“口袋菜园”。
仙居是全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试点县。自去年开展 “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以来,该县以环神仙居大花园“两区二十村”为改造核心,积极做好旅游“微改造”的“绣花”功夫,针对村庄边角地、废弃地、失管地治理难点,因地制宜创建了一个个可看、可种、有效益的“口袋菜园”,让犄角旮旯的零星土地也能发挥大作用,不断推动仙居旅游业高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我们村就地取材,利用废旧瓦片、空心砖、竹篱笆等废弃物料搭建‘口袋菜园’的外围,把拆后零散的、成片的、可利用的空间整合起来,种上花菜、包心菜、葱等日常瓜果蔬菜,使村民们对村庄风貌提升有一种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陈朱村党支部*兼村委会主任朱永旭介绍,“口袋菜园”不仅盘活了这些闲置空间、改善了村容村貌,而且还和农家乐、民宿、采摘游等乡村旅游配套产业结合起来,让以往的卫生死角变成新空间、新环境、新产业,实现颜值和产值双提升。
去年下陈朱村推出“我在下陈朱有块地“系列活动,游客们可以以村民的身份吃住在村里,并种下自己喜爱的瓜果蔬菜,深度体验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仅去年下半年,就吸引了不少来自上海、杭州、温州等城市的游客,并带动了村里民宿产业的发展。
“在‘口袋菜园’里种植跟城里一样的花花草草与农村实际不太相符,考虑到村民的传统生活习惯,我们鼓励他们在菜园里种植好吃又实用的蔬菜。大家知道后,参与种植和管理、维护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下叶村的“口袋菜园”也做得有声有色,村委会副主任应志平说。
据了解,为打造“口袋菜园”,下叶村为村民免费提供部分蔬果种子和菜苗,同时党员主动带头将自家的菜地拿出来做试点。蔬菜瓜果成熟后,下叶村“两委”还免费送菜给村里的贫困孤寡农户。在菜园里,乡里的驻村干部还经常与联户的村民同耕作、拉家常,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拉近了干群关系,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样板。
农家“小菜园”点缀起乡村“大花园”。据统计,该县“微改造、精提升”工作中共推广创建“口袋菜园615处,面积近900平方米,有效激活了乡村资源,搅动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 张光剑 周伊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