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录取武状元?他们比起文状元的存在感如此低下,原因在这

古代如何录取武状元?他们比起文状元的存在感如此低下,原因在这

首页模拟经营科举青云路更新时间:2024-09-16

武举创立于唐代,相应的武状元也就诞生了。然而大家对文状元都比较熟悉,对于武举和武状元都是陌生的。那么,古代究竟是如何选择武举人才的呢?它的主要考核项目又是什么呢?

在唐朝时期,举重是朝廷选择武举人才的一大项目。武则天当政时期,为了增加武功上的核心竞争力,特地设立了武举的选拔,这也决定了这一时代的武举最主要是考验武艺和臂力,而忽略韬略智谋。于是,整个武举考试就犹如一场小型的军队演武,十分喧嚣。长安二年(702),武则天还特地将"翘关"这一项目添加到武举的考试之中。所谓"翘关",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相关记载。当时人们把门栓举起来称作翘关,把青铜鼎举过头顶称为"举鼎",这两种东西少说也有上百斤,能够成功举起来的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大力士了。

根据《大唐六典》记载,武举是多项内容的综合性测试,主要包括骑射,马枪,步射,才貌,语言,翘关等项目。不过有所不同的是,在唐代的武举考试中,"关"并不再是锁住城门的门栓,而是考试中特用的木棒,这根木棒不但长达七尺一丈,其直径更是达到了三寸半。当时的考试标准是,考生必须举起"关"的一端,且需要连续举满十下方算合格。

而到了宋代,我们都知道宋代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重文轻武,抑制了武将的地位。在这一时期,武举的要求不再仅限于力量上的比试,更加入了策论,以此考核考生的文化水平与谋略智慧。并且宋朝取消了臂力测试,转而更加重视骑射,且他们考试时候所使用的的弓箭,也依照不同人的不同体重来划分。而且在宋朝的前期,其实是没有"武状元"这一设立的,第一位武状元直到宋神宗时期才诞生,为闽人薛奕,后战死于与西夏的沙场。

而元朝之时,出于对汉人的忌惮,统治者们干脆取消了武举。到了明朝之时,由于朱元璋反对文武分途,武举依旧被停止。一直到了明英宗时期,明朝才恢复了武举制度。虽说是恢复了武举,但它并没有得到非常大的重视,并且这一时期的考核重点也是局限在骑射和策论部分。一直到了万历年间,边疆警报迭起,朝廷这才加强了武举,希望培养出更多军事人才。而到了崇祯皇帝的时候,朝廷再次将举重项目添加到了武举之中,并且做出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举重不再是举木棒了,而是举刀石。其中刀的重量分为三级,一级八十斤,二级一百斤,三级一百二十斤。石的重量也分为了两百斤,两百五十斤,三百斤三个等级。

在北京有一座博物馆中就珍藏有这样一块"掇石",在石头上面除了刻有皇帝的年号及重量外,这中间还刻着一句诗"得意青云路",祝福考生们金榜题名,取得好成绩。除此之外,兵法,天文地理,地雷火药等方面的知识的重视也得到了加强。

最后的清朝作为一个在马背上成长起来的国家,自然是特别重视武举了。根据《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记载,清朝的武举分为三场。分别考核骑马射箭、技勇和兵法。所谓"技勇",包括了拉弓,举重,舞刀等项目,这些都是非常考验臂力的。

可事实上,国家军队的人才需求并不靠武举来满足,武举出身的官员地位也会低于文举出身的官员。再者有意思的一点是,历史上的名将,很少真正是武举出身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原因也简单。我们前面提到过,其实历朝历代以来武举选拔的人才都是偏重于考核个人武艺的,这无疑忽视了谋略这一点。身为统帅军队的将领,精通兵法,运筹帷幄,从大方向上统领军队无疑是比个人武艺高强更重要的。很显然,武举出身的军官们往往是达不到这一个要求的。所以到了后期,社会上纷纷指出了这一弊病,认为武举只能选出好士兵,却不能选出好将军。清朝末期,西方先进的热武器与军事思想让仍旧处于冷兵器时代的清军震惊了。大家开始逐渐意识到推崇的武举,武状元已经没有意义了,纷纷要求废除武举制度。

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皇帝下旨称武举"流弊滋多""与兵世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全面废除了武举。就这样,流传了千年之久的武举消失了,令人钦羡的"武状元"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