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量游客上岛,岛内原住民在海滩边搭建各类船屋、观光平台、高脚棚、啤酒吧等,供游客消费;鲍鱼、扇贝等小型养殖场一时星罗棋布;各类自建小楼房如雨后春笋争相冒出,偷挖海沙、向海滩倾倒建筑废土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几十年来因封闭而侥幸存留下来的幽雅与美丽,难道就这样毁于一旦?
表面上,南澳海湾的污染似乎是游客暴增而造成的供求矛盾。其实,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制度不完善与观念不到位。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或者,为了生态是否可以选择不一样的发展道路,需要深入探究和系统的制度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澳“蓝色海湾”整治修复项目开始启动。
2016年底,南澳县申报的“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得到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的批复。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前期金澳湾、赤石湾十里银滩、烟墩湾、竹栖肚湾、龙门湾等在内的13个海湾整治及海洋环境监测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15亿元。
项目分整治和修复两个部分进行。整治是针对前期存在的脏乱现象进行清理、处置,而修复则是后期的跟进。两者相辅而成,目的都是让海岛恢复原来的模样。“蓝色海湾”,所谓蓝色,就是还原大海本来的颜色。还原,成了最根本的标尺。修复、保护、重塑、再生,是本次整治工程的一大特点。当然,修复工作并没那么简单。“蓝色海湾”整治设计施工工序复杂,涉及水电水利、市政园林、房屋建筑、桥梁栈道、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目前整治过程已取得许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