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的口号振奋的呐喊

前进的口号振奋的呐喊

首页模拟经营空闲音乐节大亨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李春发

在众多反映部队生活的歌曲中,有一首歌曲以很强的画面感,透着灵动和亲切,如一幅幅美妙的写意画般舒缓展开,它就是与海滨有关联的《打靶归来》。这首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歌曲富含军旅生活气息、颇具诗情画意,让人耳目一新,如饮甘泉;就像一叶轻舟飘过风云雷动的岁月,静静地泊靠在人们心中,令人难以忘怀;尤其是歌尾那句铿锵有力、洪亮高亢、激情豪放的“一二三四”,是前进的口号,是振奋的呐喊。

歌词源自一首小诗

这首欢快向上、朝气蓬勃的歌词,出自当时的年轻战士牛宝源之手。他当时只是一名有着小学文化、年仅20岁的坦克兵。1956年3月,牛宝源从辽宁省北镇县入伍,开始了他向往已久的军旅生涯。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可是牛宝源从小就有文艺天赋,加之他谦虚好学,积极上进,常手不释卷地勤奋读书,一有空闲就埋头写作,入伍后成了连队的文艺骨干。他善于观察,常常把军队大家庭涌现的好人好事、新人新事,一一记录下来,或写成小诗,或编成数来宝、快板、相声,在团队内演出。天长日久,他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推崇,成为团队上下公认的小秀才。1959年3月,牛宝源随驻守于大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机械化师坦克团,来到大连黄龙尾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一连数月射击训练下来,牛宝源练就了过硬的射击技术,多次打出5发子弹中48环的优异成绩,几次胸戴红花受到表彰。

一天傍晚,训练归来后,意气风发的牛宝源像平时一样在营区内寻找着艺术创作的灵感。不知不觉走近了靶场,突然传来诞生于1950年夏天的军旅劲歌《我是一个兵》那一串串熟悉响亮的歌声……

原来,正有一队战士扛着枪,扛着靶牌,胸前戴着大红花,雄赳赳气昂昂、精神抖擞地行走在夕阳下,战士们个个脸上洋溢着青春欢快的笑容。刹那间,这动人的图景引发了牛宝源的创作灵感,一个念头闪现了:若有一首反映战士打靶的歌,该有多好!自己不如试着写一首这样的歌。他急忙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扬扬洒洒写下四句小诗: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胸前红花映彩霞,清脆的枪声满天飞。

当晚,回到营房后,牛宝源又聚精会神地对那首小诗反复揣摩、修改和推敲。随后,寄给了沈阳军区政治部主编的一份相关文艺刊物《部队文艺创作选》,很快就被刊载了出来。

心生共鸣增词谱曲

这首清新隽永的小诗发表后,引起了另一位部队文艺青年的兴趣,他就是《打靶归来》的曲作者王永泉。1960年年初,王永泉在解放军步兵某团任俱乐部主任,当时部队完成了施工任务,即将开始军事训练,他想结合部队的军事训练写一首歌。在准备资料时,军区发来了一本一年前的刊物《部队文艺创作选》,王永泉在翻阅中读到了牛宝源的那首小诗,顿时心生共鸣,就想把它抄下来准备谱曲。

由于当时文艺汇演在即,时间紧,无暇新作,王永泉便对小诗研究一番,修改了有悖“常识”的地方,使其更适合歌曲的演唱格式及韵调。王永泉觉得:例行打靶归来胸前是不会戴红花的,因为不是凯旋。而“风展红旗”场面就壮观多了。随即提笔把“胸前红花”改为“风展红旗”。他又认为“清脆的枪声满天飞”这句词欠妥一些,感觉在打靶时会有清脆枪声,可是归来就不能再乱放枪了吧?打靶结束,战士们取得优异成绩后那种自豪的心情和朗朗的笑容,用歌声来表达是最好不过的,应该是嘹亮“愉快的歌声”回荡在天际。于是,王永泉提笔就把第4句改为“愉快的歌声满天飞”。如此一改,就有了《打靶归来》歌曲现在的第一段歌词: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风展红旗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紧接着,王永泉觉得这4句小诗内容显得有些单薄,便又乘兴提笔增写了两段歌词:

歌声飞到家乡去,父老们听了笑眯眯,人人夸来人人讲,说他们子弟有出息。

歌声飞到北京去,*听了心欢喜,夸咱们歌儿唱得好,夸咱们枪法数第一。

歌词写好后,王永泉去征求首长和演出队战友的意见,战友们认为歌词意思好像有些重复。于是,根据大家的意见,王永泉又对增写部分进行了删改,把“歌声飞到家乡去”这一段全删掉,最终敲定了歌词。这样两段歌词前后呼应、一气呵成。第一段的“写实”与第二段的“写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臻于完美。

最后,王永泉使用他熟悉的陕北民间曲调、再结合军营进行曲的某些格调谱了曲,并增加了“米索拉米索”语气词和“一二三四”口令声,充分表现出取得打靶优秀成绩的战士们自豪喜悦的心情。

曲调犹如歌词的翅膀,佳词配上妙曲自然展翅飞翔。王永泉凭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素养,在汲取了陕北民歌的元素后,经过反复咏唱,水到渠成,“曲调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王永泉原话)。

数次获奖广为传唱

王永泉将《打靶归来》的成品,报送全军文艺汇演,在大量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歌曲类唯一的一等奖。

《打靶归来》是一首既有民歌风格又有进行曲特点的队列歌曲。这首歌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把简谱“米索拉米索、拉索米多来”直接唱出来,增加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充分展现了革命战士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战斗风貌和乐观精神,体现了战士们自豪喜悦的心情。王永泉后来忆及往事时说,当初歌曲里运用过“啊”“哎嗨哟”等语气词,但听起来不自然不和谐。在反复试唱修改中,他猛然想到教战士唱歌时都是先教简谱,战士们也喜欢唱简谱,何不用简谱发音直接唱起呢?于是就有了今天歌曲中“米索拉米索,拉索米多来”这样的唱法。歌曲最后还加上一句口令“一二三四”,演唱起来更能体现军旅歌曲的风格,更加符合队列行进歌曲的特点。

有趣的是,由于当时的消息闭塞,牛宝源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诗歌已经成为军内外风行的“流行歌曲”。直到1960年秋季的一天,牛宝源无意间从收音机中听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打靶归来》,熟悉的歌词让他感到异常的亲切。他欣喜地去找唱片,几经坎坷,待将唱片拿到手中后,果然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了唱片上。

鉴于《打靶归来》在群众中的影响与日俱增,反响异常强烈,1964年9月,解放军总政治部特意为牛宝源颁发了奖状。一直以来,牛宝源视这个奖状为珍贵物品精心收藏着。此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相继发表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歌曲》等报刊上。

1976年3月,牛宝源退伍转业到地方工作,到2002年最终从律师岗位上退休后居住抚顺。几十年过去了,年近古稀的他谈及《打靶归来》的诞生和流传经过依旧如数家珍。他谦虚地说:“那首歌是曲谱得好,歌词只是表达了自己当时在练兵场上的感受和对军营生活的真实描绘,是部队给了我创作的源泉。”令牛宝源遗憾的是,他始终未与原在沈阳居住的曲作者王永泉(于2007年去世)见过面。

在新中国成立40周年时,《打靶归来》被收录进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唤起我美好回忆的那些歌》和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难忘的歌声》。曲作者王永泉也被写进《中国音乐家名录》《袖珍音乐辞典》《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音乐著作权法协会的会员及常务理事、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歌舞团作曲家。他的主要作品除《打靶归来》外,还创作了《我当上解放军》《志愿军的铁匠炉》等200多首歌曲。

《打靶归来》这首歌,歌曲旋律的清新激昂不言而喻,创作手法也新颖别致,独具匠心。它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简练朴实、贴近生活、旋律优美、易于传唱的显著特点,以及轻快活泼、青春澎湃、激情飞扬、富有自豪热烈的战斗情绪,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及影响力。它被传唱了半个多世纪,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成长与壮大一路走来,彰显着它价值非凡的永恒艺术魅力。(李春发)

来源: 天津日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