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好久没有这么爽过。
2021年才过去4个月,虽说现在就把它捧上“年度最佳动作片”,言之尚早。
可目之所及,对手寥寥。
毕竟每次“那个男人”回归。
整个江湖都要震一震。
《小人物》
Nobody
“那个男人”,当然说的是“*神”囧维克。
《疾速》系列里,他和他的狗,佛挡*佛。
而这个男人,堪称“*神2代目”。
电影主创阵容汇聚各路“金字招牌”:
编剧德里克·科尔斯塔,“疾速”系列编剧;
导演伊利亚·奈舒勒,全程第一视角动作片《硬核亨利》的导演;
主演鲍勃·奥登科克,《绝命毒师》里最专业的混蛋,臭名昭著的《风*律师》。
△ 《疾速追*》《硬核亨利》《风*律师》
动作迷,美剧迷,犯罪迷,知道这些名字意味着什么。
豆瓣8.0,2万 评价。
好评,一部分来自“*神宇宙”的死忠粉。
另一部分,则是普通影迷长久被压抑的释放:
疫情期间,影片数量大幅下降,好片、爽片、大片,太少了。
我们急需迅速提升肾上腺素的视觉放松。
它全方位满足你。
*伐。
嗜血。
枪火。
当然不止。
作为一部以动作戏为绝对亮点的电影,《小人物》并非简单堆砌“爽感”。
Sir至少从中体会到五种观感,一个个给你们说。
01
压抑
故事,要从一个平凡男人,平凡的一天说起。
男主哈奇(鲍勃·奥登科克 饰),人到中年,收入稳定,生活规律。
每日生活轨迹——晨练,早饭,倒垃圾,上班,睡觉,晨练……
重复再重复。
日常里还有细节:
哈奇睡觉是真的睡觉,一点“水花”没有。
和老婆同床,中间却隔着一条枕头筑起的“三八线”。
屌丝男士,中年社畜。
意外,是一次入室抢劫。
两名劫匪闯入家门。
哈奇刚想报警,却被劫匪逮个正着,只好交出手表和现金。
就在这时,儿子冲出来制服了一名劫匪。
卧x?
虎父无犬子?
见状,哈奇内心也按下开关,抄起高尔夫球杆——吸气,抬手,瞪眼……
停。
高举的手还是放下了,愤怒的脸,也回归理智。
匪徒有枪,我不能置家人于险境呀。
理由很完美,但谁都知道——他怂了。
匪徒最终逃走,家人也都安全,但谁都看不起哈奇。
儿子受伤,气到对老爸爆粗;妻子嫌他弱鸡,更加疏远;连邻居和小舅子都嘲他无能。
他的怂,我们又何尝不懂呢?
上有老下有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怂,是家庭的重担,是现实的妥协,更是中年人的自觉。
同时。
开篇10分钟的日常压抑感,在海啸来临前,死死按住影片的气压。
他越怂,我们越期待他翻江倒海。
放开抡吧。
抡倒我们抡不倒的现实。
02
*神
观众当然知道有反转。
但没人料到反转来得这么快,这么痛。
镜头一转,故事来到30分钟后。
眼花缭乱的动作戏上线——公交车里,1挑5。
窝囊老爸干翻黑社会,拳拳到肉,刀刀致命。
新一代“*神”崛起!
这……哈奇究竟何许人也?
不妨猜一下,Sir给几个提示:
首先,他有组织。
事件发生后第二日,哈奇打开书架暗格,那里有一台老式电台。
电台那头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
还有绝佳的洞察力。
被入室抢劫后,他其实已经精准判断出对方的性别、年龄,所用枪支型号……
甚至,看到对方枪里根本没上子弹。
再来,他记忆力极好。
默默记下劫匪的纹身,凭回忆画下来,再找路子打探身份。
还有开挂的家庭背景。
老爹当年是FBI探员,为打听到劫匪的消息,他用老爹的FBI证件,佯装探员。
以上操作,熟得很。
当然,他曾经是谁不重要。
重要是,现在的他,究竟能翻起多大浪。
“疾速”系列的囧威克:
你*我爱狗,我取你狗头。
到了哈奇:
你可以抢我的钱,可你不能……
拿我女儿的Kitty猫手链!!!
惹谁,也别惹中年危机的爱家老男人。
电影终于开启暴走模式。
(提示:前方车速加快,暴力场面过敏者请迅速跳车)
《小人物》的主菜是动作戏,品尝起来,味道层次分明。
大的动作戏,三段。
三段空间都不同:公车里,家里,仓库里。
从逼仄到开阔,从近身搏击,到多人枪械混战。
Sir最爱的,当属第一段公交车上的遭遇战。
哈奇憋着一肚子气,刚好遇上一群混混劫持公车,调戏女生。
不废话,就是干!
狭窄空间的调度,环境武器的运用,出神入化。
首先扑来,是溢出屏幕的痛感。
哈奇开*第一个动作,不是摆pose,不是叫嚣。
而是拔枪,然后在敌人面前卸下子弹。
潜台词:
哪用枪啊,老子眼里全是武器。
一个书包,能勒脖子。
你手上的酒瓶,能爆头;
公交车上的扶手,能要你*。
没有花招。
一招一式,全是直接朝着最致命的部位……
各种“冷兵器”的攻击,也最直接地传递钝器伤人的痛感。
后期,还会升级。
比如……
玻璃插脸上,痛吗?
不够。
砸完还要往下拉,呲溜一道血印。
(图就不放了)
棒球棍砸脑袋,痛吗?
不够。
把棒球棍折断,朝着心脏,插下去。
如果说,动作戏的痛感,还只是挑战你的生理承受力。
接下来,才开始挑衅你的心理层面。
动作戏的呼吸感。
哈奇上来就是*神吗?
不对。
你猜都猜不到,哈奇刚开干,就被对方连抡三拳。
还没开打,就鼻青脸肿。
接着,又是一顿群殴扭打,不仅丝毫没有优势,更被对方趁乱捅了一刀。
此时哈奇的动作还是迟缓的。
转折点,他被整个人扔出公交车外。
满头玻璃渣,满嘴血,一瘸一拐。
连一旁的司机都忍不住问:大哥,你……还好吗?
哈奇只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便重新走上车。
这次,充分“热身”之后,*神正式回归。
动作像开了倍速,武力也升级——一挑二,一挑三,一挑四……
等等。
还有一个小崽子去哪了?捡我的枪?还捡我的子弹?
呵呵。
他不急不忙,回头,拔起公交车扶手,再转头。
小崽子已跪。
你能发现,《小人物》的动作戏并非一味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反而,动作与动作之间,有许多“气口”:
喘粗气,受伤后的肢体僵硬,*……
这是“*神”背后的真实:
它在呈现“暴力”。
更呈现暴力带给人的虚无与疲惫。
《小人物》的动作戏,除了叙事,还可以塑造人物。
藏在细节里的冷酷感。
体现在哈奇身上,是两个动作。
第一个,对公交车上那个小崽子,他用棒球棍打断了对方的气管。
走之前,切开喉咙,插上吸管帮助对方换气。
(图又不放了)
此人虽作恶,但罪不至死。
这是他做人的原则。
第二个,仇人入侵自己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出手如电,兵贵神速,刀刀致命。
丝毫不留回旋余地,脸上没有表情。
*人之后,在衣服上擦擦血,以防下一次攻击手滑。
不留活口,这是他身为职业*手的素养。
冷酷,在于哈奇身上信奉的,绝对的边界:
身为*手,他绝不能少*一人,留下证据;
身为江湖中人,他绝不多*一人,破坏“规矩”。
从“*神”到“小人物”——便从这条边界的动摇开始。
03
无力
哈奇当然不是一个“小人物”。
他去酒吧套情报,被围堵时,无意露了纹身。
酒吧的“江湖中人”看到这纹身,撂下一句话,立马闪人。
飞速回房间锁门,还连上好几道锁。
“感谢你为国家效力”
另一边,反派让女黑客去查哈奇的资料。
不成想女黑客查到资料后,吓得钱也不要了,收拾铺盖跑路。
她查到什么?
一张个人照,多张尸体照片。
以及被抹去详细资料的档案,外加封面的“Nobody(无名氏)”。
一看就是“上头有人”的大佬级别。
别问,问就是摊上大事了。
你大概能猜到:他是一个归隐的大神,如今被迫重回江湖。
《小人物》把平平无奇的小人物外壳,套在一个“*神”身上。
满足了普通人的至高幻想。
即,以最平凡之躯,做最有逼格之事。
扮猪吃老虎嘛。
我们当然可以因为它的“套路”,而把它定位为一部无脑“爽片”。
但《小人物》真正让Sir动容的,是*神表皮下,骨子里的平民视角。
诚然,电影在动作戏中下了不少功夫。
为了演好这部作品,鲍勃毫不含糊。
苦练两年,接受最顶尖动作团队的严苛训练,拒绝替身,亲自出演每一场打戏。
△ 上图:《小人物》拍摄现场;下图:电影最终效果
刨去动作,电影还剩什么?
还是哈奇这个人。
主演说过自己理解的哈奇最显著特征,是愤怒。
无能的愤怒。
“对我来说,这样做的乐趣在于学习新技能,我想要完全投入其中,并彻底陷入毫无歉意的愤怒里。”
仔细感受,哈奇的复仇过程并不完全“爽”。
*手与凡人的身份,并不像我们看到那样,切换自如。
成家归隐后,他不吐不快。
哈奇曾两次想对“敌人”吐露自己的心声,说说自己的身世。
但每一次,话说一半。
敌人已经咽气了。
他好战,但也厌倦了暴力。
*上劫匪家门,看到夫妻俩养了一个生病的婴儿,他不忍心下*手。
*人,只是他宣泄愤怒的一个习惯性动作。
《小人物》真正在说的,不是打打打,***。
而是——成年人要如何与自己的“无能”相处。
“小人物”,就是被生活磨平棱角的你我。
尽管最后的大战,让电影滑向大团圆式的俗套热血。
但此前,哈奇的两个细节值得回味。
第一个,手表。
被入室抢劫当晚,劫匪让哈奇交出手表,他说这块手表对他很有价值。
公交大战中途,他专门摘下左手的手表。
换到右手,再用左手拔刀。
他有自己最珍惜、外人碰不得的东西。
为了让它不沾血,他不惜付诸暴力。
第二个,笑。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哈奇全片都顶着一张或丧气,或愤怒的脸。
他几乎没笑过。
除了最后一刻,一切尘埃落定后。
一边喂流浪猫,一边气定神闲抽烟,当对面的警员接起一个电话,惊疑不定地看向他时。
哈奇的脸上,有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终于放下了愤怒。
这结局什么意思?
成年人面对生活最大的无能。
或者不是日常的压抑,事与愿违的憋屈,妥协求全的懦弱。
而是。
我们忘记曾经会因为什么。
发自内心去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布拉德特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