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拥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首页模拟经营恋恋衣橱官方版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关耳

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忘记刚吃过饭、一个问题一句话反复提起、忘记年龄忘记时间、脾性大变突然暴躁多疑……阿尔茨海默病,一种神经退行性的脑部疾病,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通常有三种症状:记忆与认知功能损害、精神与行为异常、工作与日常生活能力丧失症候群。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估计,每3秒钟就有一个人患上痴呆症,当前全球有超过5000万人患有痴呆症,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52亿;目前每年的痴呆症费用估计为1万亿美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翻一番。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从1906年阿尔茨海默病(AD)被首次发现,直到1993年第一个治疗性的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才上市;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仍然不多,且只能延缓病情。

大脑掌管语言和记忆的部分开始萎缩,导致“我把自己给丢了”成了每一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最为直观的表述。而文艺、文学作品,则成为旁观者们甚至自身记录展现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常见载体。从影视作品《爱在记忆消逝前》《恋恋笔记本》《依然爱丽丝》,到文学作品莉萨·热那亚的《我想念我自己》、井上靖的《我的母亲手记》、王周生的《生死遗忘》、薛舒的《远去的人》、于是的《查无此人》,无不展示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迷失中不断与他人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与伤害的“混乱”时刻。失忆是无可避免的,与之而来的,是失智失能,是格格不入。

父亲节前夕,一部新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在中国院线上映。在这部影片被搬上荧幕以前,导演兼原著作者佛罗莱恩•泽勒已经将这部作品分别以小说与舞台剧的形式公开发行。尤其是舞台剧方面,自2012年在法国开演以来,在戏剧界一直享有盛名,2014年拿下了荣获法国莫里哀戏剧奖最佳剧本。后经由奥斯卡获奖编剧克里斯托弗•汉普顿翻译成英文后,先在伦敦西区上演,又搬到了百老汇,此后又迅速风靡全球,至今已在超过45个国家的舞台上演。舞台剧大热后,泽勒与克里斯托弗·汉普顿合作将其改编为英文电影版,也即这部《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并为老戏骨安东尼·霍普金斯量身打造了男主角。上映后,影片在IMDb和豆瓣分别收获了8.3和8.7的高分,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8%,安东尼·霍普金则凭借这一角色拿下包括第93届奥斯卡、第7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等五座影帝奖杯,而影片则拿下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这一重磅奖项。

较之以往同类影视作品不同的是,“温情”标签被替换为了“惊悚”,因何?角度不同。以往影片大多数是从第三视角来呈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故事,这就决定了视角跟观众普遍的生活体验是一致的。而本部影片在创作之初以及舞台剧时期,便采用的是近乎第一视角,也即失忆男主角的主观视域,以致呈现出来的叙述体系是混乱的,引发其中人物、故事乃至事物的摆放(包括床的位置、窗的位置、门的位置、镜子、衣橱等等)每一次出现都是不同的,“真实”被大面积掩盖,最后揭晓时刻让人猝不及防又动人心弦。这也正是导演的用意:“我不希望让观众舒适地看完本片,要让他们对安东尼(父亲)这个角色产生共情。”

由此,“失序”就成了这部电影的关键词。耄耋之年的安东尼,独自一人在伦敦生活,大女儿安妮时常来看望他。安妮一直想给父亲找一个护工,但是安东尼始终不愿意,还故意气走安妮找来的每一任护工。直到安妮遇到了新的伴侣,并决定搬去巴黎居住。这时,另一个陌生女人进入安东尼的世界,并自称是其女儿安妮,女子的丈夫则声称老人并非住在他自己的公寓里,而是一直寄宿在女儿女婿家里……在这部分的讲述里,女儿的脸以及婚姻状况总是在变、不同的女婿轮番出现、门廊那里会莫名其妙多几把椅子、客厅里的画突然不翼而飞, 甚至,安东尼当着新来护理员的面怒斥女儿“我会活得比你还要久,还会在你葬礼上发表讲话,告诉大家你有多么冷酷无情”,女儿无奈之下隐约透露出来的“弑父”行为,等等虚虚实实的、在看似“合理”的场景中出现“不合理”元素的惊悚情节,以至于观众的第一感受便是恐惧。若在观影前不去了解故事背景,也许真的会将其当做一部氛围感十足的惊悚片。

然后在最后真相挑明之后,发现这些离奇之事都是安东尼病症发作时的主观视角,所谓的不同的女儿和女婿,实则是护士与医生,空间上的不同也是从家到疗养院的变化。借由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第一视角,观众获得了一种“沉浸体验”,并由此也能够理解,阿兹海默症患者的世界也许就是无解无序、不断遗落的甚至毫无意义的一堆空间碎片。所以我们可以在影片中看到,父亲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手表,借由这一行为,或许可以窥见父亲意欲重新建立时空的正确逻辑联系的努力。混乱的时间空间序列,模糊的人物对应,错杂的事情脉络,导演试图通过这样一种拍摄及剪辑手法,让观众“觉得他们像是在迷宫中,试图弄清楚它,试图理解它,好像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体验——体验失去方向感意味着什么”。

也是到此时,“恐惧”变得更加具象,其不再是观众的恐惧,而是安东尼的恐惧,安东尼对自身世界逐渐失去掌控的恐惧,害怕自身被抛下、是怕惹人嫌的恐惧。影片中,安东尼多次说“don't leave me alone”,又多次在自己的幻象中假想女儿已放弃去巴黎生活,选择陪着他;也产生“女婿”打算送自己去养老院甚至殴打自己的错觉。因此,必须强调的是,“惊悚”并不该成为这次观影的一个关键词。所谓的“惊悚”背后,是一个老人脱离有着清晰逻辑关系的时空、在无序的时间与空间里挣扎迷茫、愤怒委屈的生命体验,是他线性人生消亡溃败的残酷现实。这也是这一故事真正的叙事目的:“失序”的人生只是载体,痛苦的情感体验、自我的完全“塌陷”才是阿尔茨海默病带给一个人的真切伤害。当然,这是一部影片,故而内里的情绪与情感体验都可以说是伪真实的。但我们能借此想到的是,真实怕是要比这一份伪真实更加令人恐惧与难堪。正如英国著名的幻想小说家特里·普拉切特在59岁被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病后,在《特里·普拉切特:选择死亡》中写道:“阿尔茨海默病就像是在公园散步。只是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我的公园总是在变。”

那么,在他们面对混乱世界之时,我们这些身边人又该如何去做呢?美国著名医师舍温·纽兰教授在《我们怎样死——关于人生最后一章的思考》一书里表示:“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后,没有什么安慰病人的办法。良好的护理,志愿小组以及亲友的关心,可以减轻病人一些痛苦,但是这个被人所爱的病人最终还得走过非常痛苦的阴暗山谷,所有的东西已经永远失去了原来的面貌。”在电影里,安东尼也说:“我感觉我的树叶都掉光了……我再也没有栖息之地了。”我们能做的,不过也是在他们身后捡起他们掉落的叶子,小心收好,然后学习作家史蒂芬·梅里尔·布洛克对待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婆的方法,即“学会融入外婆的世界,和她一起大笑,把握住现在,不再去寻找那个曾经的外婆”。(关耳)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