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晚上,小朋友们总会觉得有什么可怕的东西萦绕在他们身边,要是手里不抓着小玩具,小朋友们真的是难以入睡。
在他们心中,小玩具能够拳打床头小阿飘,脚踢床底小怪兽。它就像是他们的保护神一样,让他们能够放心安睡。我记得我有个朋友给我说,她小时候超级喜欢她的一个枕头,她说睡觉一定得抱着那个枕头闻着自己的口水味,不然根本睡不着。
可是吧,有些家长觉得这个习惯不好。要是自家孩子一直这样,以后长大了该怎么办?而且这种行为是不是因为自家娃有什么难以诉说的怪癖呢?家长们忧心忡忡,要不要去纠正孩子的这个习惯呢?
其实,抓着玩具睡觉是一种“过渡性客体现象”在作用。
01那什么是过渡性客体现象过渡性客体最早出现在孩童的玩耍中,它不是母亲所给予的,因为过渡性客体是儿童自己发现或创造的。它甚至比母亲重要,是儿童几乎无法切割的一部份。
常被用来代表过渡性客体的物品包括一条毯子、一件旧衣服、柔软的玩偶或是呀呀儿语、不断重复的动作等 。( 有些儿童甚至会创造旁人无法理解,但对其有特殊意义的话语 )
对婴儿而言,此客体有令她感到舒适安慰的作用,能对抗焦虑、寂寞,且能帮助她安然入睡。
其实,过渡性客体现象就是家长们经常说得“恋物情节”,孩子依恋自己的玩具,并赋予心理的需求。
02怎么理解孩子的“过渡性客体现象”首先,孩子的旧衣服、经常搭在身上的毯子、玩具这些东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渡性客体”,只是“过渡性客体现象”的代表。更为准确一点,这些东西其实只是外在客体。
我们举个例子来理解一下这个现象吧。我记得高中的时候实施二孩政策,随即我朋友的弟弟出生了。因为大人睡觉怕睡得太熟会压着小孩,于是我朋友的妈妈就把小孩放到了单独的婴儿床上。
这孩子一离开母亲就又哭又闹,根本没法睡觉。没办法了,我朋友就把新买小沙包塞到她弟弟手里,这下总算是平静下来了。
在往后的日子里,只要这个小沙包在她弟弟手里,她弟弟就能安心入睡了,再也不会又吵又闹,小脚在天上蹬过来蹬过去。平时她弟弟逮到机会就把这小沙包往嘴里塞,那个沙包全是她弟弟的口水味。他弟弟闻着带着自己口水味的东西,睡得格外香甜。
这个例子中的小沙包就是“过渡性客体现象”的代表之一,孩子用这个小沙包来安心入睡,再也不会只让母亲陪着才能入睡了的现象就是“过渡性客体现象”。
03为什么会有“过渡性客体现象”1、孩子开始有了掌控意识
本着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宝宝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意识到妈妈不能一直都和它连为一体,妈妈并不是它能够完全掌控的。
但是,宝宝潜意识里开始想要完全掌控一个东西,一旦没有了可以掌控的,属于自己的东西,整个人都会陷入一种慌乱且不安的状态,就会非常焦虑。具体就表现为孩子大哭大叫,吵闹不休。
2、找个东西来承载自己对妈妈的一部分爱
从胚胎开始,宝宝就一直在妈妈的子宫里,和妈妈同吃同喝,共同呼吸,血脉相连。孩子对妈妈的爱是无法割舍的,它一直觉得妈妈和它是不会分开的。
但最终在它发现自己并不能得到妈妈的全部,这个时候它心中对妈妈的爱也没就没办法全部表露出来,于是孩子找到了一个“过渡性客体”来承载自己所不能向妈妈表达的那份爱。
3、孩子心理成长过程的需要
这个过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旦实现的良好了过渡,孩子就不会常常又缺乏安全感,以及有一种过分的占有欲等不健康的心理。
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已经体会过了自己有能力去拥有,去控制一个东西,让这个东西完全属于自己。“过渡性客体”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是一种必须的东西。这个现象也是很正常的。
04怎样正确对待“过渡性客体现象”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出现“过渡性客体现象”会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行为。
① 总是同一件物品形影不离。孩子去哪里都离不开这个物品,而且一旦强行分开,孩子会崩溃大哭,像是自己的肉被割下来了一样的痛苦。
② 孩子看到一些小东西就往嘴巴里面塞,而且塞过之后,就不会轻易把这个东西拿给别人,一定要自己亲手握住。绝不放开这有自己口水的小东西。
③ 孩子在近段时间可能遭受了打击,正好有一个物品安抚了它,这个时候,孩子也会出现这种心理现象,他将这种物品视作是一种安稳品。
第二点,理解孩子这种行为,并且陪伴孩子度过。在了解的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情况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强行将孩子同他们喜爱的玩具分开。
就让孩子慢慢地自己放手。毕竟对一种物品的喜爱也是有时间限制的。我们家长遵循孩子的意愿,不去“棒打鸳鸯”,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第三点,适当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有的孩子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太长了,家长确实很担忧这种行为,不妨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毕竟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还有可能是孩子在你不知道的时候遭受了某种心理创伤。保险起见,我们实在是把握不准的时候,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来解决这种问题。
05总结总之,我们家长要明白孩子抱着玩具入睡,家长最好不要去纠正这种行为。这种行为一般来说是正常现象。但是家长一定要注意引起孩子有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不是孩子遭到了欺负之类的。除此之外,家长无需过分担心和干预。
你认为家长们在处理“过渡性客体现象”时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
我是幼教咖,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由于是自己码字,如果错别字请见谅。本账号已开通维权,欢迎个人转载,但不允许抄袭文章,如有必究!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