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想汽车赵哲伦:如何让城市NOA不再限制区域?

对话理想汽车赵哲伦:如何让城市NOA不再限制区域?

首页模拟经营理想城市更新时间:2024-06-19

作者 / 曹锦

在上周的成都车展上,理想汽车除了宣布旗舰级MPV——MEGA将于12月发布,还宣布了通勤NOA的推送计划:9月推送首批10座城市,年内推送全国100座城市。等到明年第二季度,理想则将向全量AD Max用户开启推送通勤NOA。

此前,理想已在6月为早鸟用户交付了城市NOA功能。根据官方统计,该批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50分钟。另外,截至8月,该品牌整体自动驾驶训练里程已经超过7亿公里。

「这7亿公里,是在筛选完很多样本之后,再放到模型中的训练里程的。完全来自真实世界的,不是仿真的。」针对理想智驾的进展以及技术趋势,我们与该品牌智能驾驶产品负责人——赵哲伦进行了一场深入对话,展开探讨NOA功能的发展逻辑。

关于城市NOA的技术逻辑

Q:相对于之前的工程版本,目前推送的城市NOA有哪些变化?

A我们这段时间主要在做算法泛化性的提升。城市NOA功能最早可以在北京跑通,很快在上海也跑通了。但是之后我们发现,在类似广深、川渝、等更多的城市,存在非常复杂的区域性问题。

比如上海、深圳有非常多的潮汐车道场景,成都老城区的车道非常狭窄,再比如广州车道弯道多,曲率较大。我们希望能通过算法模型的提升,从而推动城市扩展计划,从10城到100城,这都需要基于优秀的算法泛化性。

Q:理想的城市NOA相比于小鹏,有哪些特点?

A:核心有两点:第一是技术路径。小鹏做得比较早,早期采用的都是依赖高精地图的方式,至今还需要维护地图版本和软件。而理想汽车从立项开始,一直坚持用模型和无图的方式,更专注于将无图的BEV方案做好。

第二,在这一代AD Max和AD Pro平台的定义上,两个平台的数据、训练资料完全是可以复用的;再加上理想车型保有量的优势,我们在算法提升上有较大的资源储备。

Q:通勤NOA和无图的城市NOA相比,研发差异大吗?

A:从大模型的逻辑来讲,当用户使用的路多了之后,开放的路就多了,于是就形成了区域。所以本质上来说,通勤NOA是城市NOA的一个产品,它利用了城市NOA的能力,做到了更好、更快让用户能够使用上,最后组成一个区域。

Q:无图方案中,各个品牌也存在差异化。例如某品牌的的开城逻辑是先用团队去跑规则,找出城市规则差异。他们不需要依赖任何特征的提取积累,更倾向于彻底的无图,这个路线跟理想是不太一样的。

A:其实所谓的地图和先验,更多是指道路与道路的连接关系,或者道路和红绿灯之间、信号灯之间的连接关系,对于这部分,如果没有先验,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这种情况下并不是不能开,而是很容易开错。

基于此,理想采用了NPN网络,就是要去发动群众的力量,获得一些先验信息,这是比较重要的。

另外,我们在开放一个城市的前期,也会有自己的路测团队去当地做一些验证。当然为了效率更高,我们的早鸟计划本身核心也是发动群众的力量,让他们参与到很多小城市的验证当中。

Q:理想对于城市NOA开城的标准是什么?

A:这里的标准是围绕「早鸟」市场定义的,具体有两个层面。

第一,通勤NOA训练路段的分享功能会让城市NOA的路段变为路网,进而扩散到更大的城市区域。

第二,为了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我们内部会对早鸟用户有所筛选,其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指标是MPCI(Mileage Per Critical Intervention)它有两个重要参数,一个是用户紧急接管判断力,另一个是平均接管里程数

我们会在符合这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去持续提升早鸟用户的数量。早鸟用户数量多了,意味着日均训练里程,周均训练里程,月均训练里程等都在提升,当用户的数量足够大,训练的路段足够多,城市开放的范围也就更广。

Q:中国有600多座城市,为什么只在100座城市做到城市NOA?

A:首先,我们目前规划的100座城市名单,对理想用户的覆盖率已经到95%以上。

后续,我们逐渐将不限制用户所在的城市,只要是理想AD Max车主,他只要符合早鸟用户标准,都可以去使用城市NOA功能

Q:每座城市大概有多少早鸟用户收到推送呢?之前似乎在北京的推送数其实并不算多。

A:标准会从严格到宽松。目前我们的限制是,辅助驾驶的使用里程占比30%以上,这样的话,到每个城市里的用户数量确实会相对比较有限。

之后,我们的社区会同步形成,会慢慢的随着产品性能提升,也就是MPCI的提升,去降低要求。

关于传感器方案的变化

Q:如果未来硬件成本能降到一定程度,在理想大一统的方案中,是否还会保留激光雷达?

A:这取决于我们到底怎样看待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其实就像是智能驾驶领域的安全气囊,它的物理特性对视觉是很好的补充。它对于理想的城市NOA肯定是有价值的,在如今以感知为主的NOA方案下,没有激光雷达的车辆也可以自主转向,博弈;但当遇到视觉无法感知的特殊情况,激光雷达就起到很好的兜底作用,能够帮助车辆制动。

所以在我们看来,激光雷达依然是一个对车辆行驶安全和稳定很重要的部分。但产品往往需要在功能和成本之间综合考虑,我们的核心原则还是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使用价值,并基于该原则决定激光雷达的去留。

Q:现在BEV的上限是非常高的,但特斯拉在推动纯视觉时,中间一度把雷达砍掉又加回来了。理想对于类似的工程化问题有没有进行验证和思考?

A:特斯拉是非常擅于做工程化的公司,但有时也会激进地去做工程化。举个例子,特斯拉早期取消了雨量传感器,然后是毫米波、超声波雷达,每次取消都是很激进的提效降本,但往往结果还是小于等于原来的专业传感器。

特斯拉寄希望于AI能力,通过一套视觉的通用算法,同时做到识别雨量、并覆盖类似超声波、毫米波的能力,但往往最终交付到用户端时,只能做到无限接近原来的超声波、毫米波。在我看来,如果能力并没有那么到位,与预期不符时,就可能会加回来。

事实上在今天,很多传感器还有它独特的特性,比如毫米波雷达,它是所有传感器中,抗异常天气最强的,也是穿透能力最好的。而视觉在碰到极端的环境时,可能会受到一定干扰。

所以在理想内部,不会激进地认为「必须把哪个区域砍掉」,而是会更谨慎地考虑产品力。

Q:Max、Pro两种方案采用了不一样的传感器和硬件算力,在数据处理和融合中会有额外的挑战吗?

A:我们在前期定义AD Max、AD Pro两套平台架构时,是在同一时间围绕车型去做定义的。在定制架构的时候,两套平台的控制器或者芯片其实不一致,传感器会有差别,但传感器的布置位置是保持完全一致的,包括摄像头的角度。

所以在初期验证时,两组数据对我们的算法都是有效的,这两组算法在云端做模型融合时,基本上能做到90%以上的复用率,所以AD Max和AD Pro在训练资料上基本上还是可以共享的。

关于技术方向预判

Q:高速NOA也将使用BEV大模型,该项升级的推进节奏是怎样的?

A:明年一季度,基于BEV的高速NOA将率先推送给全量AD Max用户,AD Pro的推送将紧随其后。这次升级是彻底的改写,不止高速,包括我们的全部的技术栈下的所有智能驾驶相关,整个感知能力,它底下的所有能力都会提升。

Q:最近大家对于最低算力好像降低了需求,您觉得如何设置算力比较合理?

A:早期的理想ONE 2021款,通过10TOPS的算力,也能做一个还不错的高速NOA功能,但那会儿更多是毫米波雷达的,而且是推荐变道的机制。

现在因为成本在下降,很多20万元以内的车,都在利用类似征程3的架构去做高速NOA功能,但这并不是一个体验非常好的方案。

今天我们公布了Pro平台会同步升级基于大模型的高速NOA功能,这种方式在我们看来是比较合适的。它在自主变道、一些cut in的场景、匝道的通过等方面,都具备较好的能力。

但是再往上,除了高速场景,还要做到对城市里更复杂场景的预测、意图的识别、道路结构的关联关系,那现在的算力就不够了,需要更高算力的平台去支持。

我们正在迎来一个技术革命的时代,大模型的时代。从技术的本质上来说,即便是2000TOPS也不嫌多,因为大模型对于算法的使用方式变了。在智能驾驶领域,对于完全的大模型落地的方式,大家都还在做实验,我们觉得算力的提升对整个产业都是有帮助的。

Q:理想汽车自研的NPN网络跟众包地图模式,本质上有什么样的区别?

A:众包地图模式本质做的还是地图,它具备道路属性、备车道线、道路结构、甚至是红绿灯,这需要很强的资质才能进行测绘。目前,无论是图商,或者一些企业去做地图,其本身的自动化率不高,需要大量的人工加工及纠正。

而关于NPN,首先,它能够合规拿到地图本身地理上的信息;其次,它更加自动化。

这两点决定了NPN网络能推广给更多的用户,再由用户自动化生成这些东西,然后用于算法优化。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