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拓宽村民致富路

粽子拓宽村民致富路

首页模拟经营梦幻美食城更新时间:2024-04-29

农历腊月二十八,虞城县界沟镇邢营村“邵古同”粽子厂里,依然一派繁忙景象。走进半现代化的厂房,只见工人们正熟练地往箱子里装着粽子。“今天是春节前最后一晌工,抓紧干完正月订单,下午还要帮侠影妹子为贫困户发福利哩。”该厂工人、贫困户杨春梅,边干活边接受采访,取粽叶,放糯米、红小豆,再放米,拧、压、绑,一眨眼,一个饱饱的大个粽子成了,看那动作、那作品,如同观赏精美手工艺品制作。

这家粽子厂的负责人是刚满29岁的返乡创业硕士徐侠影。她一边介绍工厂情况,一边指挥工人将成品打包、装箱、存放,并让另外几个工人把为村合作社社员准备的年终福利摆放好,以便下午让社员领取。

“现在,我们跟3家全国十强食品企业合作,年产粽子300多吨,各大超市都有销售,60%发往周边地区,40%销往黑龙江、甘肃等地。现在人们富、生活好,加上过春节,销量大,订单接不完,这是备货春节后正月的订单……”徐侠影这样解释眼前的忙碌景象。

从眼前的忙碌聊到创办粽子厂缘由和“邵古同”粽子的历史,徐侠影颇为感慨。小时候,她娘家界沟镇邵古同村是方圆三四十公里家喻户晓的“粽子村”, 代代相传100多年了,家家户户包粽子、卖粽子。“三四岁时就跟俺爷赶会卖粽子!那粽子,味香、不粘,吃后唇齿留香。”每天拂晓,整村都弥漫着煮粽子的香气,令人如处梦幻美食城,天亮时,粽子煮熟,大人们将粽子装上手推车,走村串巷,随着一声声长长吆喝:“邵古同粽子……”孩子们随即围上来。“粽子热嘞”早已是界沟一带人儿时最香甜的记忆了。

后来读书,她放学回到家就是包粽子,粽叶香令她着迷,散发出独特的味道。她爷爷之前都是挎着篮子到附近集市上卖,而后骑着自行车出去卖,父辈开着机动三轮车往外卖,她这一辈,成大车往外地送,小客户自己来拉。

“现在,总算把娘家人的一大愿望,也是我儿时的梦想实现了——注册商标,把粽子品牌化,让‘邵古同’牌粽子摆在大城市的超市货架上、走进餐饮行业,还带动88名贫困户脱贫致富。”徐侠影深深呼出一口气。“为了梦想,侠影这妮子,放弃了出国留学和在北京当公务员的机会,回来办‘邵古同’粽子厂带领村民致富。”娘家人、贫困户、工人朱素勤,随口说道。经过3年发展,粽子厂由当初的小作坊发展成了现在年产300多吨规模的河南省邵古同食品有限公司,让“邵古同”粽子香飘武汉等前沿城市。

“是侠影妹子让俺在家门口‘上班’,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像俺这样的,她照顾10来户哩。”贫困户司红梅,丈夫双腿肌肉萎缩不能走路,责任田里一年到头除了投资刨不出多少“食”来,自从在粽子厂包粽子,每月领近3000元工钱,还享受分红和节假日福利,“做梦都高兴”。

村民任贵兰及其儿媳杨春梅都是粽子厂员工。“俺就洗洗粽叶、管管卫生,侠影每月发给1500元工资哩,能给孙子看脑瘫病支点小钱,日子越来越好啦。”说话间,杨春梅走出来招呼我们进屋、倒茶:“俺在侠影妹子的粽子厂一个月挣3000多元,不误看孩、种地,生活一天一个样嘞,侠影一个粽子给俺拓宽了致富路。”

对今后的发展,徐侠影充满了信心,并作了3年规划: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延伸生态产业链,加强与全国十强食品企业和上市企业合作,建立自己的大米、绿豆、粽叶等原材料种植基地,新年再上一个绿豆粉皮生产车间,逐步上马养猪场、沼气,加快废液回收利用,带动更多村民走上现代化生态致富之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