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啊呀!这个不能吃!

子曰:啊呀!这个不能吃!

首页模拟经营米加小镇世界大象公寓更新时间:2024-04-23

上次我说了下一枚吃货的自我追求。(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有两夏子(ID douyouliangxiazi)”回顾☞)

但光有食材不行,你还得会做,这个才是见真功夫的环节。

千万不要认为古人在烹饪方式上简单单调,光一个主食的做法,就够让我等手残党哭好久了。

从大体上说,春秋秦汉主食的做法基本相同,都以蒸煮为主,稀饭用煮,干饭用蒸。

然后,变态的来了。

稀饭根据浓度和材料不同,分为糜、粥、值、羹等。

将米加水煮烂了就是

《释名·释饮食》:“糜,煮米使糜烂也。”

煮得比糜烂而且浓稠就是

《释名·释饮食》:“粥,浊于糜,粥粥然也。”

比粥更浓稠的是[zhān]。

《礼记·檀弓上》:“饘粥之食。”孔颖达注:“厚曰饘,希(稀)曰粥。”

如果加入了肉、蔬菜或者调料,就是

《说文》“弼部”:“五昧盉羹也。”类似今天掺有菜肴的稀饭。

马王堆汉墓遣策中就有大量的肉羹名称,如牛、羊、狗、猪、雉、鸡、鹿等。

所以,如果有人说,麻烦给我做碗粥。谁特么能告诉我,到底加多少水煮到什么程度算粥!

干饭就是将粟米、麦粒或稻米放在甑里利用锅中的水蒸气将饭蒸熟。

注意是用水蒸气蒸熟,这一点和我们现在做饭还是不一样的。

用甑蒸出来的饭粒是分散的,叫做

《释名·释饮食》:“馈,分也,众粒各自分也。”

有钱人家吃的是味美可口的粱饭。“粱饭”就是用上等粟米蒸的干饭,与肉羹相配。

而用麦粒蒸熟的麦饭,因为很难蒸烂,难以下咽,被列为粗食。与麦饭类似的还有用大豆蒸煮的豆饭。在上层社会,如果用麦饭、豆饭招待客人,会被认为失礼,但这却是穷苦百姓的主食。

《战国策·韩策一》记载,“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

另外,将煮熟的饭制成干粮,在当时也称作“干饭”。

《释名·释饮食》记载,“干饭,饭而曝干之。”

就是将饭在阳光下晒干,以便于保存、携带。

东汉的农书《四民月令》,还提到一种用麦子做成的干粮,。“麦既入,多作糒,以供出入之粮。”

这个当然与我们现在的蛋糕、糕点不一样了,毕竟是出远门时,拿来饱肚子的。

后来,因为有了石磨,麦子重获新生,被做成了各种饼。

《释名·释饮食》中就记载了7种饼食:胡饼、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

胡饼和现在的烧饼比较类似。

蒸饼是用蒸笼蒸熟的饼食,类似今天的包子和馒头。

汤饼即是放在汤水中煮熟的饼食,类似于面条或面片一类的面食。

晋代束皙的《饼赋》描写道:“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弱似春绵,白若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

蝎饼可能是《齐民要术·饼法》中的“截饼”,先用牛奶、羊奶和面,然后以油煎炸而成,或用鸡蛋、鸭蛋加盐和面,再以油煎炸而成。

感觉配料好考究,一定是有钱人吃的。

髓饼,按《齐民要术·饼法》“髓饼法”解释,就是将动物骨髓、蜂蜜与面粉揉和在一起,做成厚四五分、宽六七寸大小的饼,“便著胡饼炉中,令熟,勿令反复。”类似今天的甜烧饼。

只是这骨髓……咳咳……很有创意啊。

金饼索饼则是根据色彩和形状来命名的饼食。

当时,北方民间就已经擅做面食,所以北方的主食品种比南方要丰富很多,但南方在菜肴上却更胜一筹。

先秦及秦汉时期,南方的莱肴烹饪就已进入精细化阶段。

在《论语·乡党》中,孔子就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主张。

所以孔子对吃的要求,简单挑到了极致!

他说:“食饐而偈,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意思就是:饭食要追求精美。牛羊鱼肉等菜肴要细切成丝,精心烹调。鱼、肉腐败变质,不吃。菜肴颜色变坏、气味发臭,不吃。煮得不合要求的,不吃。不是一日三餐的时候,不吃。牛羊猪肉等切割得不正规,不吃。鱼类菜肴如果没有酱醋芥等调料作酱来沾,不吃。肉类菜肴不易消化,不要多吃。饮酒以不醉为度。自己做的靠得住,外面买的酒和脯,不吃。生姜可以去腥解毒助消化,故不要从桌上撤走。

最后,不要贪吃,吃多了不好。

这不能吃那不能吃,遇到能吃的还不能多吃,什么都被你说了。

如此挑剔,可见当时食物之丰富。

在屈原的《招魂》和他学生景差的《大招》两首诗中,光肉食就提到了22种!其中野味12种!在口味上也是五味并重,但偏重于苦、酸、辛辣。

《吕氏春秋·本味》中说,楚人最喜欢的肉食有,猩猩的嘴唇,獾狗的脚掌,肥燕的尾巴,怪兽述荡之脚腕,牦牛、大象的腰子。最喜欢的鱼类有,洞庭湖中的江猪,东海之中的鲕鱼,醴水中的六足而碧彩斑斓的朱鳖以及雚水中的瑶鱼

突然觉得当年的楚人就是现在广东人啊!

当时的烹饪方法也有很多种。

是最常用的方法。

汉代是将食物放在铁釜中熬煮至熟,然后取出食用,称作“釜炙”。

其实就是白水煮熟,不加调料,吃时再蘸酱,类似今天的白切肉、白切鸡的作法。

蒸是将食物放在甑中置于釜上蒸熟,类似现在的清蒸。

是将肉、鱼等动物食品原料放在火上烤,类似现在的烧烤。

炙有用整只动物烤的,类似今天的烤乳猪或烤全羊。

有将肉切成小块烧烤的,类似今天的烤串。

有将肉剁碎后与佐料和在一起放在火上烤的,类似今天的烤肉丸子。

还有用肉脯烤炙的。这个……我没吃过啊!!感觉像是错过了1个亿!!

是将食物煮到汁液熬干,不带汤汁。

煎在中国烹饪技术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它让我们从肉中熔出油来,从而为中国烹饪中最具特色的“炒”菜奠定了基础。

是将动物的肉晾晒风干,以便保存,食用时再用水煮软煮熟。就像我们今天的腊鱼腊肉。

也是属于干肉一类的食品。

但与我们现在常吃的猪肉脯、牛肉脯不同。汉代人喜欢吃胃脯,就是用羊胃加工制成的脯。

[hǎi]是将鱼肉等原料腌制成酱。

[zū]也是腌制方法之一。

如果你是腌鱼,就称为

《释名·释饮食》:“鲜,菹也。以盐、米酿鱼以为菹,熟而食之也。

就是用盐和酒糟酿制可以防止食物腐烂,经发酵作用变成美味。

至今福建沿海一带的渔民还使用这种方法将生鱼酿成食品。

最后还有生食

这是种最古老的吃法,相比原始时期,先秦以及秦汉时期,生食的吃法已经相当讲究了。

《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脍,干肉为脯。

因为生食时要将肉片切成细丝或薄片,故汉代以“脍”借指生食。吃生肉是要蘸姜、椒、醋、酱等佐料才好吃。如汉代的“生脠[shān]”就是用生肉做成酱吃的。

生食鱼片在当时也较普遍。

在那时,生吃鲤鱼是当时的一道美味菜肴。故汉乐府《羽林郎》咏唱道:“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后汉书·方术列传下-左慈》中记载左慈当曹操面从盘中钓出鲤鱼,“操使目前脍之。”而且还要用姜做佐料。

所以,不要以为吃个生鱼片,就是在吃日本料理。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以为我只是一个简单的吃货,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是一个高尚的,一个纯粹的,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吃货!

因为我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古人吃的东西比我们精彩那么多,却没有我们这么容易肥胖呢?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有两夏子,一个有情、有趣、有用、有品的公众号,每天让你意想不到。(ID:douyouliangxiazi)

本期编辑:小龙夏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想看更多热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有两夏子(ID douyouliangxiazi)”。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