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小巴外劳司机的考牌合格率差强人意,引起社会关注。 港粤直通巴士协会秘书长张剑平接受星岛访问时表示,跨境巴士与小巴略有不同,他有信心跨境巴外劳司机的合格率不会低。
他解释,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现时市面上最常见的旅游巴均为“自动波”车辆,不涉及“棍波”在起步与变速时换挡,在适应车辆时比较容易,更利于外劳司机在港适应和考试。
张剑平提到,其公司引入的内地司机本身有丰富的驾驶客车经验,“好多都是一路帮我们在上面开大湾区路线,如深圳至中山,经验这方面不用担心”。
他称,现时会提前了解外劳司机在考试时可能容易犯上哪些错误,公司会安排有经验的本地司机为他们进行重点特训,更在内地安排了模拟考场,旨在让他们多加练习,熟悉环境,“司机们其实技术ok,比较困难是不太熟悉香港路面,始终两个地方有差异”,“现在安排了一条固定市区路线,叫他们日日行,熟悉到闭上双眼都知哪里有指示路牌、哪里要转弯、哪里有斜坡” 。
深港荣利直通巴公司车务经理黎天雄是一名带队“老司机”,他对外劳“徒弟”颇为满意。他说,香港部分交通规则和内地不同,司机需要适应更窄、更密集的市区路段,但相信经过严格训练和熟悉路面后,外劳司机在港驾驶并无问题。
截至上月26日共265名输入司机已抵达港进行驾驶训练运输署回复星岛查询时表示,运输业输入劳工计划—公共小巴/客车行业下发放共969个配额,包括461个公共小巴司机、262个本地客车司机,以及246个跨境直通巴士司机配额。 截至上月26日,共265名输入司机已先后抵达香港进行驾驶训练、就读职前课程及参加驾驶考试。
运输署表示,当输入司机在相关驾驶考试中取得合格,以及完成职前训练课程并取得课程证书后,便可取得相关车辆类型的正式驾驶执照。营办商亦会在输入司机投入服务前提供足够的路线培训,使他们能充分掌握服务路线的情况。 部分取得相关驾驶执照的司机已陆续投入服务,运输署会派员实地了解,以及确保输入司机的驾驶及服务表现在不同的驾驶工作岗位或服务路线上是否符合乘客要求。
运输署又称,视乎个别输入司机的不同情况,由抵港进行培训、完成驾驶考试训练,以至获取正式的相关驾驶执照,现时大约需要一个月至一个半月。 当他们完成路线培训后便可投入服务。 该署强调,计划下的输入司机须遵循及通过与本地司机相同的相关驾驶考试安排及标准,意味着所有参加小巴及巴士驾驶路试的人士,必须达到运输署订定的划一标准,才可取得合格成绩。
考试合格率升至7成,司机:日日训练近10个小时公共小巴及跨境客车外劳司机的考牌及格率正逐步提升。截至上月底,有216名已抵港输入司机参与驾驶考试,其中150名取得合格成绩,合格率接近7成,比上月初的6成有所提升。
不少成功考牌的跨境巴士外劳司机将陆续上班,驾驶由港九新界经深圳湾或皇岗口岸出境、前往广东不同地区的跨境巴士。 来自广东省茂名市的余伟明有逾20年驾龄,曾驾驶大巴、公交及中港两地牌的右辗旅游巴,来往大湾区部分城市间。
他说,选择来港工作,一来是可获得较高收入,“始终香港开车人工高过上面好多,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屋企有2个仔女读大学,最小个仔还在读中学”;二来亦可借在港工作,感受香港作为国际城市的魅力,“之前来过多次,一直觉得香港环境好,市民又友善; 生活上没啥困难,饮食气候都适应,我想在这里好好发展。”
余伟明于上月1日来港,6天后即顺利通过考试。 谈到练车的情况,他说每日都在驾驶学院进行密集式操练,考试前早上8点半就开始,练到夜晚6点半先收队。他认为,在香港开车与内地最大的区别,是香港路面车流更多,车速更快、且市区的道路特别狭窄,因此必须加倍留心,并提前对某些特殊路段做好行车预判。
现阶段在公司的安排下,余伟明每日练习来往太子至尖沙咀中港城一带的路线,暂时还未驾车出境,期间亦有本地“老司机”跟车向他教学,重点培训包括转弯位置、看后视镜、斜坡上落等,务求尽快熟悉行车路线,并改变部分以往的驾驶习惯。
星岛记者现场试搭余伟明驾驶的大巴游走油尖旺区。 观察所见,在太子道西部分路段较狭窄,加上行驶的巴士和小巴频密,路面情况相对复杂,他在驾驶时略为紧张,但十分专注,车速适中,没有出现冲红灯、急刹车或左穿右插等情况。 他直言,“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开车一定是安全第一、然后就是跟足交通规则,这件事我记了二十多年!”
李春儒(左二)将和其他外劳司机一起于本月中参加驾驶考试。
同样来自茂名、有近30年驾驶经验的李春儒将于本月中参加首次考试。 他说,“之前在深圳、广州等地驾驶客车,在疫情期间又曾短暂开过货车,行车一早过百万公里了”。他说,在香港赚取的收入稳定及理想,加上工作环境更包容,都是吸引他来港工作的原因,家人亦全力支持。他对接下来的考试有信心,现正努力适应,观察多点、考量多点、熟悉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