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赋予了建筑空间性与时间性,就像路易斯·康曾说的那样:“建筑来自于空间的诞生,而没有自然光的空间,则不能被称作空间。”无论是开敞于光明,或是闭锁于阴翳,任何一个建筑的诞生,都必定与光产生碰撞与交合。光线赋予了建筑体积,使建筑有了轮廓与包裹、虚空与实体的分别;建筑则切割了光线,迫使光线顺延着已划定的路径流淌。同时,光线的明与暗、高与低,直接暗示了白天与夜晚的区别。因为有了光的流转,也就有了时间的推移。
在当代社会,光的使用权逐渐从公共建筑“下放”至各类室内设计形态中。设计与光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室内设计中,对不同光线的运用手法也日渐成熟。这也是Occhio创始人兼设计师Axel Meise痴迷于灯光设计的原因。对Axel Meise来说,标志性的设计、迷人的光线质量和独特的“使用乐趣”,构成了享受奢华室内设计的全新诠释。
Occhio创始人兼设计师Axel Meise
Occhio灯光文化盛典中的灯光秀
发生在阿那亚友谊湾的2023Occhio灯光文化盛典暨卷宗Wallpaper*室内设计大会,亦是Occhio全球灯光⽂化节的第⼆站。什么是“灯光文化”?在Occhio创始人兼设计师Axel Meise看来,光是生命,来自于人们的天然感知。阳光为所有人提供能量和福祉,人造光则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从古代的篝火和壁炉开始,人类聚集在光的周围,人类文化,开始进化。这意味着,文化与光是共生的。尽管不同国度往往拥有不同文化,但在对光的理解上,应是一种无国界的、普世意义上的审美和需求。也正基于此,来自德国的Occhio拥有一个意大利语的名字,在意大利语中,Occhio意为“眼睛”,见证了人造光可由科技与创造被带到一个全新水平,并创造了一种面向未来的全新文化。
阿那亚友谊湾礼堂中光与空间的交互
尽管光一视同仁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但实际上,它给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是私密的。这是Axel觉得最有意思的一点:“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程度,取决于光的品质。比如 ‘冬季忧郁症’的存在,在缺乏日光浴的季节,或是阴雨连绵的日子里,人们的心情通常也并不明朗。” 基于此种原因,Axel从起初在对Occhio产品的设计上,就把“阳光”作为理想光源的典范。在Axel的描述下,无论万物苏醒的早晨,金光万缕的午时,还是日薄西山的傍晚时分,自然光所带来的氛围感都无与伦比。Occhio致力于展现最美的光线——阳光。通过人造照明灯具,可以重现大自然多样化的照明氛围。如此,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自己室内空间的设计大师,为营造不同光影和情绪氛围。
在专访中,Axel提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向往之地。他说:“人们通常会在某一刻向往自己无法到达的地方。那里天气适宜、阳光明媚、人文荟萃、生活轻松。我目前向往的地方是一艘船。在船上,你处于不断移动的状态,便能不断体验不同的向往之地。在船上,我们也可以从最美的一面看世界:因为我们拥有了水的视角。”
Occhio灯光展示场景
如同对水的视角的欣赏,Axel希望人们可以站在不同视角,欣赏光、创造光,在设计中与光互动。在德国帕绍,Occhio与建筑和室内设计公司Koeberl Doeringer architekten合作,共同打造了一栋因河河岸边的奇妙建筑,名为“海浪中的岩石之岛”。在这栋建筑的室内空间里,墙面的装饰元素并非艺术品,而是精妙点缀的灯光。对此,屋主兼参与此次室内设计工程的Martin与Stephan谈到:“在以往的室内设计中,我们通常习惯在墙上挂一幅画。但现在,灯光让裸露的混凝土墙面自身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当灯光投射在上面时,创造出美丽的光影效果。Occhio射灯通过营造氛围,凸显了混凝土的纹理,而如果墙上挂画,毫无疑问,会破坏这种效果。” 透过灯光,裸露的混凝土本身也成为了一件由空间居住者亲手创造的艺术品。
投射在墙面的Occhio灯光
另一重互动来自于Occhio多样化的有趣控制方式。在对谈过后,Axel提出带我们转转,亲身体验一下如何控制各种光线的神奇魔法,与光互动。一场奇妙灯光秀就此展开,日常可见的灯光,顷刻幻化成无数宇宙中悬浮的星辰。它们可以跟随人的手势上升、滑落,释放能量,或是渐渐隐藏光芒。在现场,对光的掌控,成了一种有关“造物”的愉悦体验。
Occhio灯光展示场景
Axel证实了这种看法,一直以来,他都对宇宙星辰情有独钟。他会用“光年”来比喻Occhio在灯光设计上的创新,半开玩笑地解读道:“任何人都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手势来改变灯光的高度和照明方式,可以自由排列组合一组灯光,想象它们是宇宙星辰,被摆放到太空中的任何一个位置。辉光、筒灯、环境光、漂浮的光云、完美的餐桌照明……仅仅是在Mito cosmo 这个系列里,我们就能提供所有这些。以前没有人做过类似的事,我们可以说是在照明宇宙中领先了几光年!”
Axel如此总结光与室内设计、与用户的*“我希望人们以更积极、直观、和有趣的方式与光互动。不仅是室内设计师,还包括每一个室内空间的居住者和使用者。人们可以体验用光来塑造环境的全新方式,并从中收获幸福感。我们称之为——对光的使用乐趣。当然,在对光的设计探索上,我们永远不会停止创新。我总是不断思考,如何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乘着光,抵达未来。”
mi casa su casa 酒店房间内的Occhio灯光
卷宗Wallpaper*简称W*
Axel Meise 简称 A
W*:在你看来,光,尤其是人造光,如何在室内设计中,更多与我们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产生正向关联?
A:光是生命,没有光,我们将看不见一切设计。在室内设计中,光使各种颜色和纹理变得清晰可见。我尤其想提及的就是光对我们的情绪有很大影响。与阴雨天相比,阳光明媚的日子,总能让我们的精神振作起来。所以我尽可能让人造光接近阳光的质量。Occhio的巨大优势就是——我们可以人为影响光,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愿望和心情来调整光。光是如此强大,但Occhio提供了一种可以控制光、实现光的工具,让每个人都成为他们生活氛围的导演。
Occhio让每个人都成为他们生活氛围的导演
W*:你认为当前中国的室内设计环境、中国市场与中国消费者,会更需要和青睐怎样的照明设计与照明体验?
A:我的经验是,中国消费者,尤其是高端消费者,追求奢华、欣赏设计和工艺上的完美。与此同时,发生在中国的室内设计也在不断求新求变,这也使得对照明工具的需求上追求创新功能。更重要的是,无论设计师还是消费者,最想要的往往并不是单一的灯具,而是一种方式方法,一整套关乎室内设计、空间美感和光线应用的解决方案。对此,Occhio可以为中国室内设计消费市场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而对于Occhio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照明体验,我相信中国消费者一定会感到惊叹!
Occhio的Gioia系列灯具
W*:在对光的创造和使用体验上,来自Occhio的终极愿景是什么?
A:从一开始,我的愿望就是创造完美的、前所未有的产品,为人们提供尽可能好的照明体验。这一点不能局限在德国、局限在欧洲。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把Occhio带到中国市场,最终,我想把来自Occhio的全新灯光文化带到世界上的不同地方,丰富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Occhio的io系列灯具
刘宇扬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同济大学科勒教席教授
“提到光与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关系,这几年我做得比较多的项目类型是城市更新。在一定年份和密度的城市空间里面,比如五六十年代的工人新村、七八十年的有一定年头的建筑,年代不同、用不同的办法去更新。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度很关注‘可持续性’项目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比如采用光伏发电,通过技术手段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但反而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我又开始反思,能不能进行一些被动节能,即不需要主动应用一些所谓的‘高科技’,而仅仅通过窗的使用,通过设计上对采光的控制,来达到节能和可持续目的。比如,不一定要应用大面积的玻璃,而是采用尺度正好的洞窗,也能达到引入自然光线和合理通风的效果。我开始尝试更多借鉴古人的智慧达到节能的目的,用更克制、更本真的做法来做建筑设计。
作为建筑师,我通常会优先考虑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以及建筑在自然光下的呈现。我个人非常喜欢用天窗来导入自然光,让人在室内感知到自然的变化。室内的自然光,时刻提醒着我们与大地、与天地万物运行节奏的联系;人工光则进一步营造了人在空间中的情绪,成为建筑(无论是夜间的外立面,还是室内设计)动态变化的表情符号,从而达成从建筑的情绪,到人的情绪的表情延续。”
杜康生
奥迪室内设计团队创始人、设计总监
“在过往的室内设计中,我一直在思考对光的模式的处理,思考光源与室内设计空间的关系。我认为人造物与自然光彼此间的交错、完美融合,一直是室内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比如我在对陶朱隐园的1000㎡平层宅邸的设计项目里,在真正进行设计之前,我常常会站在空间里观察许久,观察从早到晚自然光线的变化。比如电梯间早上的光线非常漂亮,与其通过墙面和繁复的室内设计把这样的光线覆盖掉,倒不如创造一种场景,与自然光互相配合。最后我用自然环境中的树叶与光线形成配合,镂空造型的花窗带来婆娑树影,使不同光影呈现出不同姿态,也为现代室内设计,增添了诸多清幽与写意。”
谢柯
尚壹扬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
“在大理苍山下的家,我们总是跟随着阳光移动。早上我们在一层煮咖啡和烤面包,中午,我们会去花园,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温暖。在下午,我们会挪到四层朝南的书房,阳光会透进来,刚刚好。晚上我们也会待在书房,白天日照的余温会留在那。所以你看,人在居住空间里,总是会根据身边所处环境,跟随日光从早到晚的变化,自然迁移自己的活动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我认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也会自然地、慢慢形成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形成世界观和对人文哲思的独到看法,设计师的东方视角也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
吕永中
吕永中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师
半木BANMOO品牌创始人、设计总监
“谈到室内设计的东方美学,与设计师的东方视角,在对光的处理运用方面,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有趣方式。比如天井之光,正是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有趣表现。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光,代表了许多属性。厅堂的明亮采光 ,意味着堂堂正正,做人磊落 ;书院一抹幽暗的光,则引人思考,产生思想。这一明一暗,构成完整的人。从古代推及至现代室内设计,自然的光,往往都是需要被设计师控制的。通过精准的控制,与室内空间相互作用,把自然的光引入室内,停在室内,构成半自然半虚拟的景致。与此同时,光,可以成为时间的容器。在过往的大多数设计里,我都想借其讲述时间的故事。建筑是时间的容器,光亦是时间的容器,建筑师打造一个空间,就是为了让时光进来,打开记忆,打开情绪。”
Teo Yang
Teo Yang Studio创始人
Eastern Edition Furniture、EATH Library Skincare &Sinang Scent创始人
“的确,我们的工作室也位于一个传统的韩屋内,这给了我很多关于人与自然光线之间互动的灵感。在室内设计上,我也希望利用自然光来发挥空间的最佳效果。为了在空间中利用光,我认为我们需要了解人们面对光的行为。比如在对Yeoju项目的打造中,光激发了人们对传统陶瓷艺术品的欣赏与赞美之情。通透的玻璃窗,自然光自由投射在艺术品上,光与影雕刻出艺术品的形体轮廓,激发空间活力。到了对GS 能源总部打造的设计项目里,我则会考虑用现代美学诠释全新的办公属性,用灯光元素强调“好客”和未来感,通过不同空间中的照明体系大面积应用,来体现合作、学习与创造高标准创意性与附加价值的意义。”
关天颀
空间进化建筑设计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彩虹石空间设计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我感觉当下人们所关注的建筑与设计,大多为宏大叙事的主题。事实上,很多毫不起眼的房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却经常‘视而不见’。所以我之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对舟山群岛近70年房龄的农村自建房改造中,想用设计致敬老房子的岁月积淀之美。在农村自建房的改造项目上,重点也在于采光。所以从设计的一开始,我的角度就是怎么采光,利用好光,使它对不同的使用空间产生不同效果。在这个过程里,我认为室内设计师即需要分析光,也要分析人。分析人对光的需求。利用自然的光(阳光),也利用人工光源, 有时候甚至是动态的火光,这也是自然给我们的馈赠。在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仍需维护‘新’与‘旧’之间的和谐共处,将当代的审美与旧日的遗存融合,使室内设计成为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情感纽带。”
冯未墨
MOD墨设设计创始人、创意总监
“我比较喜欢用光来辅助我打造‘超级记忆点’。每做一项设计 ,我都希望找到它专属的,独一无二 、不可复制的超级记忆点。在不同光源的辅助下,人在不同空间中穿越,创造不同看与被看的关系,从而感受深刻的视觉记忆。超级记忆点的打造方式多种多样,譬如,室内设计师即使在室内,也能创造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环境。在室内空间搭建许多模块化的功能,模拟自然与城市,像搭积木一样,完成对空间多样化的设计与建造。”
李懿恩
design333创始人、设计总监
“我希望设计空间可以被优美的自然光线所盛满,根据不同空间高度,设计自然光线的引入,使得设计本身成为一种艺术。作为设计师,我始终注重对空间的真实体验。不是靠想象,而是体验,亲手触摸,亲自感知,亲身互动,最终达成对空间质感和温度的完整理解。”
撰文:Koma
编辑:Mal编排:Tian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