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天气炎热,决定外出避暑,最后将目的地定在了蓝田县的玉山镇和水陆庵。
玉山镇离西安仅40多公里,处于秦岭脚下,抬眼望去,四处皆是山,灞河穿镇而过。
相比于酷热难当的西安,这个小镇要凉快得多了,气温仅有32度。在镇上转了半天,到中午找了一家饺子馆吃饭。这家店面积很大,约有十几张桌子,典型的夫妻店。老板娘负责包饺子,老板则在后厨忙活。
要了半斤饺子,外加一瓶果啤,共花了17块,算是比较便宜的了。
店里开着空调,凉风习习,在等饭的同时,还可以吹着空调,玩着手机。
饺子出锅了,相比于西安市区,这里的饺子份量大了好多,味道也很好。
不过,让我惊讶的是,在店里呆了近一个小时,除了我之外,没有第二个顾客进店。
吃过饭,坐车去水陆庵,回来的路上经过普化镇,肚子又饿了,就在街道上找地方吃饭,看到有一家葫芦头泡馍馆,就走了进去。
这家泡馍馆的规模要大于中午那家饺子馆,装修也更好一点。老板见我只有一个人,推荐我坐在靠墙的空调下。这才发现店里和那个饺子馆一样,也配备了柜式空调。
最赞的还是这家的泡馍,只要18块钱,满满一大碗,有木耳、有豆腐、有肉丸、吃完唇齿留香。
和中午一样,这次在我吃饭期间,店里也没有来其他顾客,诺大的店里就我一个。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这些店干净整洁,也很舒适,服务态度也很好,食物也要比西安市区一些饭店性价比更高,为什么很少有人光顾呢?
小镇饭店的寥落,可能只是小城市、乡镇日益式微现象的一个缩影。
老家在秦岭山区,那个小镇也是山明水秀,甚至建成了4A级景区蟒岭绿道。记得小时候去镇上。那时的镇上十分破旧,但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街道两旁到处是卖吃的、玩的、水果蔬菜的小贩。现在街道虽然经过重建,看上去十分整洁、养眼,但平时在不逢集时,街上几乎是没人的,各种店铺都门窗紧闭,只有到1、4、7逢集时才会开门。但赶集的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再也不复往日的人气。
也曾有几个有志青年在外边打工赚了点钱,回去在镇上开起了饭店和客栈,颇让人感觉新奇、有趣。但一年后回去,发现这些店都已关门了。
其实可以想象,附近村子里的人自己有锅有碗,是不屑于去镇上吃饭的,赶集的老人们也缺乏消费能力。更不要指望他们来镇上住宿。要做生意,就只能针对外地游客了。小镇地处偏远,虽然风景优美,算是避暑胜地,但近三年来疫情一直未能消散,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艰难。许多人为房贷车贷、衣食所累,已经疲惫不堪,又有谁有功夫,有闲钱跑到山里来消费?
所以,即使这些饭店环境很好、服务很周到、食物很美味,但因为远离大城市,最终也只能自生自灭。那些开饭店的人,虽然怀揣着丰满的理想,最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