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前,国内男人在干嘛?死亡抽签,自残保命,真是穷途末路

日本投降前,国内男人在干嘛?死亡抽签,自残保命,真是穷途末路

首页模拟经营末日小贩中文版更新时间:2024-06-09

2006年,大导演柯林特.伊斯特伍德为"硫磺岛战役"拍摄的两部作品分别在美国和日本上映。一部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视角的《父辈的旗帜》,另一部是以日军视角讲述的《硫磺岛家书》。

在《硫磺岛家书》这部影片里,导演描写了一群"另类"的日军,他们不是传统二战片里那种疯狂,残忍的魔鬼,而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凡人。这部电影里的日本士兵,是一群本来过着普通生活的市井小民,也是会恐惧,会怜悯的普通人。

《硫磺岛家书》的主角西乡本来是一名面包师,和自己的妻子开了一家面包店。但他在二战后期被日军强征上战场,一封通知书,就将他送到了千里之外的地狱——硫磺岛。

那么,电影中的这个桥段在历史上真的会发生吗?二战时期日本全民皆兵,那日本国内的男人们都在干什么呢?

一、山县有朋的兵役制——日军崛起的开始

在近代历史上,19世纪末期全世界的传统国家都在"维新改革",但是成功者寥寥无几。而日本则是改革方面的优等生,在民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强大起来,甲午战争击败中国,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一下子从封建岛国变成了一方列强。

1873年明治天皇时代,日本提出了"全民皆兵"的概念。日本陆军之父山县有朋在后来进行了一套改革,将日本的义务兵制度确定了下来。1927年裕仁天皇时代,日本出台了《兵役法》,在这个制度之下,全国19-27岁的男性都要参加征兵体检,他们理论上都是帝国的军人,都有上战场的可能。

日本的兵制把军人分为三类:常备军、预备役、以及补充兵,三种军人依次往前补充。常备军就是正规部队,现役军人,体检合格有志从军的青壮年才会被编入。

预备役是退伍军人组成的,有的甚至是上过战场的老兵,所以军事素质过硬,随时补充正规军。至于最后一种补充兵,严格来说他们不是军队,只是体检合格,身体健康的普通人。补充兵在紧急情况下会军训一段时间,然后就派到前线去当炮灰。

二战后期日军常备军打光了,预备役也不够了,才会让补充兵上战场,《硫磺岛家书》的主角西乡就是补充兵。这些人本是农民、商贩、学生……素质肯定不如正规部队。二战后期日本军队死伤惨重,国内的补充兵连小孩子都送上了战场,导致后期的日本的兵员素质大大下降。

二、 "死亡"通知书

全民皆兵的二战初期,在"皇军圣战"、"大东亚共荣"这些口号的煽动下,大量年轻人成为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踊跃参军。但是到了二战后期,日军开始节节败退,国内也因为战争民穷财尽。老百姓不仅民不聊生,头顶还有美国轰炸机随时带来死亡,所以当时的日本的普通男性都普遍畏战,不太情愿去当兵。

为了打仗,此时日军开始了死亡抽签。

日本《兵役法》规定,身高超过1.45米,身体没有残疾和重大疾病的男性都有义务入伍。大部分正常人都是符合这个条件的,《硫磺岛家书》之中的主角西乡被当做补充兵派到硫磺岛,完全符合二战后期的日本国情。

日本人的征兵令分为三种档次,代表着三种命运。第一种是本土防卫军,收到这种征兵令的人很幸运,这代表他被编入了日本本土的军队,不会去前线打仗,只要不被美国的飞机炸死都能活到战后。

第二种是预备役通知,收到这封信的人大多是退伍士兵或者伤员,这时就要做好心理准备,自己可能会被派到国外去。

征兵令里最恐怖的则是红色通知,这也是《硫磺岛家书》中主角西乡收到的命令。红色征兵令是紧急派遣,一般发给四肢健全的年轻人,将会直接把你直接送到前线去。不管是中国战场还是东南亚、太平洋战场,去了几乎是死路一条,电影在这一点上非常还原历史。

三、 这几种人可以保命

那么二战的日本男人除了残疾人和病人外,有没有可能不上战场呢?其实是有可能的。日本在二战时虽然很疯狂,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还是网开一面。

日本当时除了女性不去前线之外,《兵役法》规定还有两种人可以免役或者暂缓服役,第一种是在校大学生,第二种则是军事工业人员,包括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日本在民治维新之后全面学习西方,不仅在制度上搬来了君主立宪制,而且在科学文化上更是疯狂追赶。日本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教育的大力投资,到了二战前,日本人的平均文化程度是亚洲最高的,日军所有士兵都有小学或以上文化程度,军官更是专业学校毕业。

日军对大学生推迟服役或免役,这是为了保护国家的未来。

但是二战后期日本军队都快打光了,无奈之下,日军只能去大学里征兵。

1943年,日本颁布了《在学征集延期临时特例》,直接规定除了理科学生和预备教师外,其他学生都要去参加征兵体检。文科生这下倒了大霉,大部分人都被送上了战场。日本人对于理工科学生很珍惜,指望这些人用知识转换成战斗力,挽救这场战争。

就算在1944到1945年,日本已经穷途末路的时候,16-60岁的男性都被拉去体检。这时军队在大学征兵却还是优先选择"文科生",而对于数理化工机械这些"理科生"则是能不用就不用。

二战后期大量的学生兵上了战场,日本臭名昭著的"神风特攻队"几乎都是学生组成的,其中陆军的"神风特工队"70%是学生,海军的比例更高,学生兵达到了80%。

第二种不服兵役的人,就是当时的工业人才。现代战争打的就是综合国力,就算前线再吃紧,后面的工厂、矿场、研究室也是一刻也不能停歇的。在这些岗位上,工厂的普通工人可以让女人代替,矿场里的矿工是从国外抓来的劳工,但是一些关键岗位则不好替换。

比如技术工人,焊工、钳工、飞机机师这些长年累月积累技术的岗位,换个人根本不行;还有工程师,无论是机械的,还是土木的、化工的、都是宝贵的人才,培养起来很难。而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和设计师们更不用说,他们都是日本的命根子,不仅不用上战场,而且待遇还很高。

四、1945年——日军疯狂的末日

时间来到1945年,德国纳粹在欧洲做困兽之斗,灭亡已经近在咫尺。亚洲的日本法西斯全线溃败,中国战场进入了战略反攻,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节节败退,海军早已全军覆没,美军即将登陆日本本土。

这时候的日本人,尤其是国内的日本男人日子很不好过。

1945年日本军力达到500万,本土有两三百万军队驻守,中国战场有一百多万人,剩下的日军分布在朝鲜,东南亚,以及太平洋的岛屿上。

除此以外,1945年的日本国内有一批军官正在到处"抓壮丁"。日本在1945年已经做好本土防御的准备,喊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此时大小学校的学生、在家赋闲的妇女、老人,都被拉出来进行军训。

而此时日本的男性虽然大多是老弱病残,但只要能动弹的都被"抓壮丁",编入本土守卫部队。当时日本武器严重不足,大多数新兵手上只有木枪加刺刀,不练习射击,日军的军官光教这些新兵拼刺刀,丢手榴弹,跟美国人"玉碎"。

为了不去当炮灰,日本男人开始想尽办法逃兵役,有人会切断自己的手指变成残疾人,这样就无法扣扳机;有人装病,花钱篡改体检报告,或者在体检前服用药物;还有的直接逃跑,跑到深山躲藏起来。

当时的日本已经出现粮食短缺,农民的收成被全部抢走,老百姓排队从商店领取粮食度日。至于那些逃亡深山的人,还有无父无母的孤儿,以及一些病人,很多都活活饿死在1945年。

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国民的噩梦才宣告结束。而那一天,也是世界和平曙光的重现之时。

参考资料:

1、《山县有朋与军国日本》 石建琼

2、《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1868——1945)》 赵亚夫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