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征途开启!
品牌猿根据观察、阅读、实践亦精选出10个关键词——有的是学者们的刷新理解,有的是创新者的实践真知,有的是个人的思考联动——无论何词,都希望有所「启发」,从重码系统到把握机遇,从认知升级到坚定行动,在每一关键词的路上找到专属自己的奇遇!
前文《万字重磅 | 10个关键词30个新认知60本好书,布局你的2024年(上)》中我们解读了「有意义」、「对话时代」、「长期主义」、「后新消费主义」、「情绪价值」。
本篇说说「共创感」、「ChatGPT」、「善小而为」、「启发」、「认知升级」这5个关键词、15个新认知和推荐的30本书。
六、关键词6:「共创感」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当新人类相信「人人都是创造者」自下而上汇聚成为一种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时;当「为扩散而生」的B站小红书抖音这些创造力平台成为主流时;再加上web3.0和AI互为工具成为最神秘也是最强大的变革力量之时,「共创感」正潜移默化且稳步持续地改变着我们的消费、工作和生活。
从“众贤成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和“众愚成智”维基百科(Wikipedia)开始,先有TED和可汗学院;后是参与感小米和超级玩家乐高;跟着是爱彼迎(Airbnb)露露乐蒙(lululemon|)快速崛起,巨头3M和宝洁、谷歌和皮克斯拥抱变革,在他们共同努力下,「共创感」成为一种全新的创新趋势和变革力量。
图片来自互联网
当然,这里的「共创感」并不是你了解的共创,它不是一种策略,一种模式,而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一种分享权力的承诺,一种互相成就的信仰。让我们从以下三个角度刷新认知。
新认知1、人人都是创造者。
人人都是创造者,作品就是做自己!
——李善友《天赋创造:如何探寻自己的创造者本性?》
如前文所说, 当新人类开始关注「存在」而非「拥有」,从新消费者成为主动生活的人,这意味着他们「创造者」身份觉醒。
有了「创造者」这个新身份,求知的感知力、求活创造力、求同的归属力,求新的能动力,就会不断被演化出来,这是冰山下隐藏的时代消费精神的巨大变化。
有了「创造者」这个新*,幸福的主要来源,不是物质和消费,而是创造和改变世界的愉悦,不是追随外部世界的变化从而更替自身,而是始终更看重自身内在如何生长出独特的价值。
上限是,当「人人都是创造者」代表了一种创新力量时,源源不断生产出像乔布斯一样改变世界的新英雄新领袖新标杆:李子柒、董宇辉、影视飓风UP主TIM、鬼谷、龙女之声们。
下限是,数10亿分布世界各个角落的你我指点江山时,每一个和每一次「表达」都可以左右着我们的日常消费,习惯、情感和观点。无论是那些流量网红还是喷子:董宇辉的丈母娘、小土豆、军大衣们。
「人人都是创造者」这是共创感的底层认知,也是每一个新商业玩家必须意识到的变革——未来将是一场动员之战:谁最成功,谁最活跃,谁发展得最好,谁最开放,谁给的权力感越多,谁就能赢得追随者,就拥有引导、激发和利用追随者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这是一种信仰。
新认知2、创建品牌的不再是公司,而是用户。
今天,Z世代早已成为消费顶流,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成为购买要素时 ,他们不仅购买体验,寻找归属感,更期望通过社交被关注和被认可,他们还是消费者和顾客吗?
当下,大数据成为生产力,CRM作为基础设施,一个超级ID就贯通线上和线下,现实和虚拟,“千人一面”和“一人千面”并存时,他们还是品牌服务的个体和用户吗?
更进一步,点赞、分享和评论成为各平台和品牌的基础配置,并由数字衍生出更强大的渗透、互动和参与能力时;当你能与各种超级用户和「主动的人」共建日常时,他们还应被称为粉丝吗?
他们可以是超级玩家(Trickster)乐高、超级会员(亚马逊Costco)、和用户做朋友(小米)、志愿者(蔚来汽车)、生活者(茑屋书店/7-11)、村民(阿那亚)、超赞房东(Airbnb);他们还是「可爱的朋友(内外内衣)、运动路上的姐妹和拉拉队(MAIA ACTIVE玛娅)、精神*(多抓鱼)、同袍(汉服)……,任何什么,但绝不再是顾客、用户和粉丝,更不是韭菜和消费者!
这是一种全新的关系——分享权力给用户,与用户共建品牌,甚至是共享品牌。
以此为5个品牌构建新法则:
图片为品牌猿创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新一代品牌不但要积极思考如何创新你的产品和体验,更要想办法「成就」你的用户,一起成长,这个过程里,各个品牌和组织既是创造者,也是消费者。
新认知3、新社群和超级参与者。
数字让地球村成为现实,远古时代的部落精神得以重生。
传统的企业把时间花在寻找目标人群,把钱花在对他们的营销上。
聪明的品牌正在创建部落,大批的追随者成为一起前行的传教士。
发展真正忠实的追随者,组建自己的部落,发挥一呼百应的号召力,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力!
——《部落Tribe》赛斯·高汀 (Godin.S.)
后新消费时代,消费圈层化愈发明显,很多品牌把握趋势,创新各种眼花缭乱的社区玩法:做私域,搭圈子,玩社群,最差也推出付费会员,多少都收获了一波波红利。
「共创感」对此有新的要求——创建自生长的「新社群」和找「超级伙伴」。
「新社群」新在哪里?
①新,由价值观奠基、统一和凝聚;②新,成为他们在追求「热爱和兴趣」过程中的伙伴和支持者;③新,促使他们更深入地定义自己和发展潜能。
找「超级伙伴」做什么?
不是让他们为你传播带流量,而是助力他们在某一方面有所得,或是成为意见领袖、主理人、社群的核心、甚至是*。
三点注意:
对这些品牌来说,共创感并非手段,而是新力量、新理念和新大陆。
更大的格局是,「共创感」是实现「马斯洛需求」的方法论;甚至它本身就是一个伟大而崇高的事业,他给予人人公平的参与创造未来的机会。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的还不太均匀
——美国作家威廉·吉布森《赛博朋克2077》
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
2023年上半年,当我们站在AI创世的开端,「人机智能」成为这一轮技术浪潮的真正引擎时;2023下半年,当人机交互的场景成为一个常态,AI原住民开始崛起,大量的新*在AGI的土壤里生长出来时,你首先需要洞察这场盛宴的本质。
三个关于AI和ChatGPT的观点,值得分享。
新认知1、人机智能的本质=「创造力对话」。
这场ChatGPT盛宴——不是通过自己的关键词和提问能力,从人类的知识库中即时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解决方案;不仅是把人机智能当成提升效率的工具,在工具中创造新工具;更应把人机智能当成「创造力工具」和人机协作的「创造力涌现」。
这就是为什么是AGI不是AIGC:因为理解语言比生成内容更重要。
新认知2、AI不是工具,是工作伴侣,更可能是伙伴。
你如何看待AI,AI就如何对待你,全无浪漫!
态度1:工具层面。
即使很多积极拥抱新事物的人,也会认为GPT类应用看似神奇无比,其实只是把人类原有的知识进行了大数据计算、比较、模拟,然后产生了一种集合。它就是一种更高效的统合与选排工具。就如计算机一样。
态度2:AI是工作伴侣。
与此同时,AI原住民正加速崛起。他们的看法较为激进,从使用工具为自己服务,到与工具“对话”,在工具中创造工具,这是改变世界的一种新力量。
他们最深切的共识在于,AI不是极致效率工具,不是辅助型助手,而是人机协作的创造力涌现,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形态的颠覆与组织效率的跃迁。
态度3:不仅是智能伴侣,而是你我的伙伴,人类的伙伴。
从演化角度理解,AI智能是一个不断试错、迭代、巨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全方位的孤独探索之后,侥幸活下来的一种“工作伙伴”,甚至可以理解为一个还在进化的「硅基生命」——他的能力还在不断发现和成长中。
此时,将其放在“生命”的维度来思考: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什么?“人”何以为人,如何做思考的“人”?“他们”能帮助“人类”进化什么?
三个层次,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新认知3、AI 创作工具=anything,总能找到自己。
“如果一个东西明明不应该起作用可是居然起作用了,科学就该出场了;如果一个东西应该起作用可是不起作用,工程学就该出场了。”
——OpenAI的CEO萨姆·奥尔特曼
2023年开始,生成式AI应用井喷,这一现象出现在全球各个角落,遍布各个领域。
以办公工具为例,它们会改变一代人的生产力结构,不仅仅是个人,更在于围绕这一代人的办公形态、协作方式、创造模式。
所以,AI原住民并不是指那些跟随AI一起成长的人,而是那些快速认知使用融入AI的人。哪怕只是用飞书办公,用ChatGPT聊天。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选语录
2023年12月,小米雷军发布新能源汽车,一顿营销猛如虎,先是着装上从模仿乔布斯到学习马斯克,然后是向所有的人新能源汽车致敬。
雷军在做什么?仅仅是营销需要和哗众取宠吗?
在这一点上,我们需拿出贝佐斯对「竞争对手」的思考: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超人类的想象,同时,我们正走向一个不安定、不确定、复杂和模棱两可的新商业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环境一直变化,所以在某个时间节点完成超越对手,那么下一个瞬间,这些超越就可能落后时代。
对任何人,都有必要将传统的“竞争思维”转换到一个新的格局和维度,清晰的认知「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新认知1、谁是敌人:你的「竞争对手」是谁?
传统管理理论和营销方法喜欢以简单的方法看待竞争——将同类公司、产业和产品集中放在同样的篮子里。
这种审视竞争局势的视角下,管理者会专注于和同行比拼,一味地纠结于「更好」,并将创新仅局限在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同类产品上,当然也会抓到机会,零和博弈中股价增长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当你拉长时间周期,就会发现这样的格局很难保持长期优势:比如鲍尔默领导下的微软,杰克·韦尔奇管理的通用,还有“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的诺基亚和大润发。
伟大的商界领袖,很少把竞争局限在被市场归在同一种类之下的产品或品类中。
他们将「竞争对手」设定为:抢夺用户时间的场景,抢夺人才的公司,自己的认知,甘于平庸的想法,老旧的做事方式……,唯独不是那些抢夺用户的同行。
既然「竞争对手」不是对手本身,为什么依然有很多伟大的品牌乐此不疲的设立一个「强劲的对手」呢?
新认知2、谁是朋友:为什么要找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我从不担心强大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会产生威胁,更会带来鞭策,促使我前进。——任正非
人人都喜欢弱者挑战强者并最后胜利的故事:大卫挑战歌利亚,天行者挑战黑武士,孙悟空大闹天宫。
有鸿鹄之志的卓越创新者也喜欢找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除了「鞭策前进」,你还会发现寻找「强劲的对手」的另一个原因——「他们的目标不是战胜对手,而是颠覆那些过去行业巨头的做事方式,从而脱离竞争」。
你永远无法通过对抗现实来改变事物。要改变事物,就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事物,使现有的事物看起来跟不上潮流、过时。 ——巴克敏斯特·富勒
所以,你要做的是用创造力淘汰竞争 ,而不是打败对手!
新认知3、真正的「对手」不是你最想击败的敌人,而是你自己的旧思维。
真正的敌人&竞争对手,不是其他公司或者品牌,而是传统的,外部的和内部的,安全的和风险的,历史的和未来的,认知内的和认知外的,可以想象的和不可以想象的…..,各种各样其他什么东西。
我觉得非常容易理解,也很震撼人心。
所以,小心选择你的敌人,真正的「对手」不是你最想击败的敌人,而是一种隐藏的风险,特别是你自己的旧认知&老思维,它们时时刻刻威胁着你的事业。
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蜀志传》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对生活的精彩论述——「生活的意义就是关心我的同伴,融入集体,为人类的福祉贡献出我的一份力量」。
三浦展认为第4消费时代核心特征之一:「利他」——那些曾经优先最大限度地满足自我的利己主义在共享和社会意识扩大下,一种考虑他人的利他主义意识,或者说,是一种想要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做点什么的想法自然诞生。
这都正好支持了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这段话:人们都希望成为更宏大叙事的一部分,希望与有价值导向的事情产生联结,在其中看到自己。人们工作不仅仅为了赚钱,是源于情感、心理的收获,以及成为「更宏大的事业」中的一员。
以此理解马斯洛需求模型最高层的「自我实现」: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有意义的,参与比自身更伟大的事业,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
无论是陈寿的「善小」、三浦展的「利他」、阿德勒的「人类福祉」、马斯洛和舒尔茨的「更伟大的事业」,都是这一届新人类的行为准则和新商业的核心动力之一。
让我们从三个方面探究其「新」。
新认知1、「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环境问题、公益问题、道德问题对新人类日益重要,TA们希望为了自己和下一代,以己为始让世界变得更好。
相较之下,TA们的价值观和行动与过去全然不同。
1)贴近生活的可持续。
2)「55青年」的公益
TA们要比50更热一点,但是没有燃烧到100,没有失去理智,所以被称为「温感青年」。
TA们既非燃烧到沸腾的愤青,也非冷感到零度的「精致利己主义者」;TA们既保有着对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的热情和善良,也具有理性地思考和评判;TA们关心生活周边事物,也关心社会话题。
——36氪《这届「后浪」开始做公益时,真的很浪……》
3)不为道德买单
TA们与前几代人明显不同的是——不是被动的接受传统慈善项目和被分配,而是能通过自己秉承的价值观和对公益事业的实施方式及普惠对象的决定权来彰显自身的与众不同。
或成为志愿者为老弱团购,教小朋友去写诗画画;或参加善行者,在青海湖捡垃圾;或是冲进鸿星尔克野性消费帮白象出圈给予「善良」的品牌回报;或为弱势群体发声,为正能量加油……。
无口号,不宣扬,渺小却怀有善意的做着照亮某一面的“小事”。
新认知2、「共益」
为了实现商业驱动社会向好,2007年美国一家非营利组织共益实验室(B Lab)提出「共益企业」(B Corp)这一新的商业形态。
「共益理念」认为,新的商业成功,应该是推动整个商业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取得商业和社会利益的双重成就。
近20年来,欧美诸多DTC以此践行,并取得成功。
这一理念正扩散至全球顶级品牌,写进目标和使命,并切实行动的比比皆是。
图片来自互联网
在中国,一些新锐品牌亦投身于此,表现不俗。
「共益」的品牌会把社会,经济等目的成为存在的核心,把产品、服务等商务当做筹码,他们的使命往往以专注“某个事”——「去发现有没有可能用商业工具来修补社会」。
值得关注的是,共益企业会把「做好事」作为品牌的DNA,是每一天切实行动,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等企业壮大后再去做。
新认知3、微小切入,一起行动。
不同于过去,品牌的“善行”不需要参与宏大议题,如改变世界,商业向善,公益慈善,环境保护等,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具体「小事」:
图片来自互联网
当你以「微小」给新人类一个个「行动」的机会,哪怕每季每月一次,都在商业、生活和意义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拯救复活了每个人内心长存的「某件事」,让他们成为「更宏大的事业」中的一员,也因此这些品牌们与众不同更有意义。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无所不知,所以你有无限的自由可以不断重塑自己,不断开辟新的道路,探索不同的自己。没有什么正确答案,只有更好的问题。
——蒂姆《巨人的方法》
张一鸣认为「你对事情的理解就是你最大的竞争力」;俞敏洪说「人的差距在哪里,就是认知的差距」;雷军在2023年感慨「只有认知的突破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这是我近10年最大的收获」;再加上那句「人永远都不可能赚到认知以外的钱」——「认知」成为近2年最靓的仔,每个人都哭着喊着要认知升级,但如何升级呢?
三个关于「认知升级」的认知升级。
新认知1、从书籍找到“眼睛”,看见不同,打开格局。
对普通人而言,读书和学习的意义,品牌猿非常认同刘润这段话:
一个人在食物链的位置,通常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但一个人在知识链上的位置,常常可以通过他的努力而改变。这就是我们要读书的原因。 我们在知识链上的位置,常常会影响到我们在食物链上的位置。这可能就是我们读书的意义。
然而,为什么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却进步不大或“依然过不好一生呢”,这有三个误区:
误区1:什么是「用心读书」?
我们经常说要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学习,那么什么叫「用心」?
罗伯•沃克说过「用不用心的区别在于,你是在接受这个世界原本的样子,还是在观察这样的世界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比如看一本书,逐字逐句地看,甚至把一本书背诵下来,那不叫用心读书,「用心」是指在看的过程中反复地想这么几个「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读书,你会发现,我们不是在读「书」,而是在通过外部的刺激来观察「自己」的变化,这才叫「用心读书」。
误区2:千万不要把「读书」和「听课」当成学习!
如果学习也有层次,至少分成5个层次:听过,知道,理解,能讲,创新
误区3:光听不练,看了白看!
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行动」。
第一:如果只是一味扩张自己的认知半径,你其实只是在「知识吸du」。
读了无数MBA,上了各种老师的课,所有努力都只是扩张了知识范畴,没有真正变为自己的能力;用认知幻觉代替行动,你可能就是享受那种“嗨”而已。
第二:「三行而后思」。
推荐老俞根据贝叶斯定理整理的方法论:①有一个先验概率,给一个初始信念;②大胆行动,行动目的是为了获得反馈;③行动的结果更新信念,重新变成下一次初始信念。
第三:「知行合一」。
所谓行动,还要实现两种整合,一是把旧的观念和新的证据整合在一起,更新为我的新的信念;一是把想法和行动整合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新认知2、多元思维
2023年11月,99岁的令人尊敬的查理·芒格老爷子逝世。他一生推崇「多元思维模型」,那么如何运用「多元思维」洞察世界,升级认知?
品牌猿整理出5个方法,共学之: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理论,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更没有能够让一个品牌获得成功的完美的方法论。所以,「多元思维」看世界,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这个多元的世界,并从中受益。
新认知3、成长型思维
“相信才能可以被培养(通过努力工作,好的战略以及向他人学习)的人都具有成长型思维”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
图片来自互联网
「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是由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理论。
如何拥有「成长型思维」,三个小建议:
过去的2023年,已经开创出了不可思议的起跑线——「有意义」、「对话时代」、「长期主义」、「后新消费主义」、「情绪价值」、「共创感」、「ChatGPT」、「善小而为」、「启发」、「认知升级」。
但已然到了2024年更会不同,将会超越现在,形成新“势”。因为这10个关键词,更准确的说,它们不仅仅是词,还是一种加速运行的力量,不但独立成“势”,更会高度叠加,彼此依存,相互促进。
「有意义」促进「长期主义」又依赖「长期主义」,「对话」需要「情绪」,「共创感」和「后新消费主义」不可分离, 「认知升级」是诸词基础……,这些关键词本身就在融合,又都处于一个形成过程中,它们构成了今后几年一个全新的域,一个创新的域,一个激情四溢的域。
“势”也好,“域”也罢,都是告诉我们,2024年,不想沉沦也不愿意掉队——要做的就是认可他们,拥抱它们,吸收它们,融入它们。
任何人都可以随时上车,只要上车就行,因为这辆车刚刚启动起来,根本就没有开起来,而且也没有到达终点的。但如果说,我们不在这个时候去跳上车的话,那有可能会错过这一班车的这一轮的变革。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
专栏作家
品牌猿,公众号:品牌猿创(ID:brand-yua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新商业生态的窥探者,品牌战略顾问,专注品牌创新与进化。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